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三八章 三战定中原(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昌邑城下,刘和派人向曹操喊话,曹操慨然出城,与刘和在沙场上相见。

    刘惠是最早追随刘和的属下之一,又在幽州这块刘和的根基之地从政多年,正好可以把幽州的成功经验带到已经开始部分改革的兖州来,推动兖州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杜幾是文武全才,有着长期在边塞统领军政的经验,刘和将他放在豫州这块与荆州和江东交界的地方,自然是委以重任,有着防备和牵制刘表与孙坚的用意在内。

    又过了一年,兖州和豫州已经彻底归于中央朝廷的管理之下后,朝廷的政体改革正式启动。

    皇帝作为帝国的象征和最高决策者,他不需要也不应该事事插手,他要做的是监督丞相和内阁官员,避免权力被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想要让帝国长久维持下去,皇帝不仅不能专制集权,反而应该将无上的权力合理的分配下去,这样在遇到重大变故的时候,好歹还有一群人维护帝国的完整和统一。

    为了见曹操一面,刘和从洛阳亲自赶往昌邑,随他通往洛阳的还有龙虎卫携带的百门大将军炮。

    曹操笑着问刘和:“此时收手,你能放过跟随我多年的属下?”

    张燕和三位前黑山小帅率领的黑山大军前来助战,算是真正掀起了围攻兖州和豫州的高潮,等到申息军和镇北军同时加入正面战场之后,曹氏势力在兖州和豫州也就走到了尽头。

    曹丕也是城府深沉之人,他在刘和面前表现的很恭敬,口中言称一切都凭刘和做主,曹氏一族和夏侯氏绝对不会阳奉阴违。刘和于是要求昌邑城内的守军全部出城缴械,接受朝廷的精简和整编,曹氏一族和夏后氏的主要人物全部前往洛阳定居,其余附属人物则返回老家谯县隐居乡里。

    从朝廷的顶层的这番改变来看,既有后世三省六部的影子,但又很多的不同,这自然又是出自刘和的考虑和设计。比如,后世的三省六部之上并无大权独揽的丞相,而六部之中有个兵部,却没有出现在刘和搞出来的这十几个部之中。在刘和的设计中,大汉未来的政体是要朝着君主立宪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要提高丞相的职务,使得丞相能够有实力来限制皇帝的权力,避免一两个昏庸无能的皇帝送葬了一个帝国。

    等到曹军全都回撤至安邑一带时,刘和调遣各路攻曹大军缓缓而来,绕着安邑城形成了一个方圆百里的包围圈。

    曹操最终没能指望到荆州和江东的援兵,而刘备已经灰飞烟灭,在没有任何援军的情况下,曹操所能面对的只有一场接一场的失败,然后被围困于昌邑城内。

    面对城外近二十万大军和数百门大小火炮,曹仁和夏侯惇根本生不出反抗的心思,他们牢记着曹操临死之前的叮嘱,带着城内的士兵从四道城门中走出来,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刘和的大军投降,接着被各路部队分批带走,离开了兖州这块熟悉的土地。

    先是朝廷恢复了丞相制,但不设左右丞相,只设一位总管全国政事的丞相,在丞相之下又设了三位副职,分别是尚书令、中书令和内史令,负责在皇帝与丞相之间沟通,同时协助和监督丞相完成肩负的职责。刘虞作为大汉复兴的首功之人,自然被委任为丞相,而卢植则被任命为尚书令,统领尚书台的事务。刘表被朝廷任命为中书令,可以暂时不来洛阳赴任,他在洛阳的职事暂由中书丞(中书令副手)钟繇来担任。蔡邕被朝廷任命为内史令。

    作为后来人,刘和纵览史书,从来没有发现丞相造反夺取了皇帝君权的事例,反倒是那些废除了丞相把君权高度集中在手里的皇帝,最终都把帝国带进了覆灭之地。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丞相虽然总揽全国的军政大事,但他是由皇帝任命的,而且在刘和的设计中,军队这一块是独立出来与内政官员并列的,所以丞相一个人的权力再大,也无法发动一场颠覆皇权的内乱。

    一位丞相,三位副相,再加上一位大元帅和两位副职,便组成了大汉的最高权力机构,也就是内阁。

    刘和对曹操说:“该打的仗已经打完了,我不想再看着汉家手足袍泽同室操戈,何不收手?”

    曹操回城处理完身后之事,在第二日夜间饮下毒酒,带着尚未实现的人生理想撒手而去。第三日早晨,曹丕便手持曹操的绝笔书信出城来见刘和。

    孙策虽然勇猛,却也不是没有脑子的鲁莽之辈,他已经知道了太史慈的态度,于是带着队伍返回寿春,不再掺合刘和与曹操之间的大战。

    曹操在刘和的几路大军围向昌邑之前,也曾派出心腹向江东孙坚求援,痛心疾首地陈述自己若是败亡,曹氏的今天必然便是孙氏的明天。原本还想继续观望的孙坚,被曹操面临的严峻形势下了一跳,他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决定派出一支偏师从寿春方向增援沛郡的夏侯渊。然而,当孙策带着两万江东精锐越过淮河时,却遇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太史慈。

    之所以叫做双重领导,既是为了防止皇帝利用这四院来架空甚至是迫害内阁大臣,也是为了防止内阁大臣蒙蔽皇帝。

    监察院负责监督纠察上至皇帝,下到百官,一旦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则可以提交审判院,由审判院根据大汉的律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审判。皇帝和内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