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孟姨娘陪了林如海在小湖边走了一圈,因天色阴沉,又因入秋,湖上残荷败叶,好不萧瑟,又见林如海眼中似是有了悲切之意,略一思索,便道:“当日大姑娘启蒙不久,读得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说是喜欢,老爷便叫婆子们莫要收拾这些荷叶,由它去,我虽识得几个字,却不懂什么诗,偏这句诗,记得甚是清楚。今天像是要下雨,老爷也可听听这雨落残荷的声音,却不知道全诗是怎么写的?”

    “住口!”林如海强自镇定下来,挥手让慧明站到一旁,觉得眼前没那么晃了,重又细细看那书封,看那仕女的面目确是不甚清楚,可却莫名的觉得这画的恐怕像极了长大了的女儿。又看见那仕女旁是几个写的甚是规整却无半点风骨可言的大字《红楼梦》,忽想起方才慧明说的那和尚说到女儿的事,再见这三个字中的一个“梦”字,更是分外觉得不详。伸手随便一展,入手只觉得又细又韧,从未见过细密还能这么硬挺的纸张,随手一翻,便翻过了大半本,随便往书上一瞄,只觉得心神激荡,差点直接晕过去,那页是密密的许多字,比平日里的书字要小多了,却有几个字分外分明:

    ※※※

    “那和尚,不,那个说自己不是和尚的和尚说,老爷一定得见他,他能救大小姐一命!”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么一打岔,林如海便把萧瑟之意暂抛了去,却轻声给孟姨娘讲起诗来。“这是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不独黛玉喜欢,夫人当日,也是极喜欢这句的,黛玉倒是像她母亲。”说到此处,本散去大半的悲戚之意又袭来:“夫人在时,与她听这荷叶上滴滴的雨声,甚是惬意,也现在看了这一池残花败叶,只觉得萧瑟了。”

    而时任巡盐御史的林如海林大人,当年也是江浙出了名的才子,只是这位昔日探花郎,如今虽已是官居三品的兰台寺大夫,又深受圣人信任被点了兼任巡盐御史(*注1)这几年却接连丧子丧妻,昔日的长身玉面的林探花,如今不过四十有二,头发却已白了小半,腰背也不那么挺直了。

    两人念念叨叨,倒是想起不少童年趣事。这孟姨娘本就是林如海的丫头,性格很是果决,当日不愿意留在林府做一辈子奴才,便赎身嫁到外面做了正头娘子,谁知道造化弄人,没过了几年安生日子,便落得孤零零一人,受尽了磋磨,后被贾敏接回府里,因对亡夫家的亲戚冷了心,索性挂了个姨娘虚名留在林如海身边,对外只说林夫人念旧,觉得她服侍了林如海一场,如今孤苦一人没得人照看,索性说与他做了姨娘,因孟姨娘当年离开林府便赎了身,所以虽嫁过,却是良家子,反倒是林府唯一的正经良妾。孟姨娘本身就与那些奴籍的侍妾不同,林如海又与她有三十几年的情分,虽从不曾有肌肤之亲,却彼此把对方当做亲人,如今林如海四十有二,孟姨娘比他还大两岁,两个半老之人,即使一个没了夫,一个丧了妻,两两相对时,却依然是一派风光霁月,只把对方当做依靠而已。

    林如海一听和尚就心烦,便斥道:“和尚来了,布施了便是,取了素食送去一份,再支上几百个钱与他!这么点小事也要过来扰我。”

    两人隔了半丈远,各哭各的,一个想起亡妻已去,独女又不在身边;一个记起自己一夜间丈夫儿子都没了,孤零零又混了二十年又有什么意思……一时间竟是谁也顾不得谁了,只顾哭个痛快。也是亏得林府如今下人很少,每天傍晚这两人出来散步都是不带丫鬟的,所以这么闹了半晌竟是无人看到。

    “在没有比你淘气的了……”孟姨娘悠悠叹道:“还说我哭?我那时候才几岁?七八岁大的小丫头,被你画了一脸乌龟,洗也洗不掉,可不是要哭?还以为你是哪里来的淘小子,谁知道人家嘴里最是稳重的大少爷背地里这么淘气!”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

    孟姨娘一见又触了林如海的哀思,也有些技穷。她本就不是伶牙俐嘴之人,便是为了林如海的身体着想,每日缠他出来散心,也是靠了水磨功夫,更因为林如海知道她是好意并不特地难为与她,才能每每随他出来。至于开解忧思,甚或特地讨林如海喜欢,她确是没甚办法——不过话说回来,也正是因为她是这么一个人,林如海才会留她在身边。

    “老爷老爷,外面一个和尚要见您?”

    “说了什么?你这一着急就结巴的毛病跟你父亲真是一模一样!”一见慧明磕巴,林如海反倒笑了,他唯一的儿子不在了,所以一看到小子就喜欢,所以对自己的小书童虽然偶尔也呵斥,但是大部分时间确实极其宽厚的。

    作者有话要说:

    哭了半晌,还是孟姨娘缓过劲来,掏出帕子擦了脸,又拎出个新帕子递与林如海,两人相视一眼,皆看到对方不复当年青春的面容,林如海也不禁泄了气:“咱们头发都白了的人,这又是闹哪般?”

    在外面又消磨了一会儿,孟姨娘掺了林如海走回内书房,一路还不停唠叨:“你看你才走了几步,就累的直喘气,身子骨还不如我壮实!要我说,你每天大清早的读什么书?还嫌肚子里墨水少么?倒不如出来走动走动,身子骨健壮点比什么都强!”哭闹了一阵子,到隐隐的把这些年横亘在两人间的一些避讳疏远给哭没了。

    “老爷!”孟姨娘抽泣一声,哭道:“我本就是个苟延残喘的人,当日景明跟沐哥儿去了,我就该随他们一起走,可我咽不下这口气!害了我丈夫孩子,我若闭眼死了,谁为我丈夫孩儿报仇……说甚么过继!明明是被恶人纵马踩死,可不出五福的叔伯兄弟,拿了人家几个钱,便一起逼我一个寡妇认命!这些狠心贼的种,谁要养!还不是贪我那一点嫁妆,又有谁真心愿意叫我一声娘!等我走了,谁能记得给我那夫君儿子上一炷香!就是老爷夫人当日不收留我,我一头碰死在他们张家的祠堂前,也绝不会遂了他们的心。老爷切莫再说什么当日怎样!我自家命苦,又与老爷有什么相干,若不是老爷,我早就被那些天杀的逼死了!如今仇早就报了,我身无长物,也没甚么本事,只盼着伺候好老爷的身体,待到大姑娘回家来,找个好人家嫁了,等老爷做了外祖父,若看我还顺眼,我就接着伺候着,若用不着我了,就给我寻个清静庵堂让我为老爷太太和大姑娘念佛去!总要还了老爷太太的大恩大德!”

    注1:关于林如海的官职。原文说“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巡盐御史一职,只有明清两代存在过。明朝有巡盐御史一职,但只是七品的小官,而兰台寺是御史台,兰台寺大夫其实也就是御史大夫,这是真正的高官,一般是二品或者三品。而把这样的高官点去做七品的小官是不大可能的。又有清早期巡盐御史一职,不定品,由一,二品高官兼任,而任期只有一年,这是有效防止在这个油水丰厚的位置上贪污受贿的好办法。所以我觉得林如海的官职用这个解释这就比较合理了,但是也不能硬套清朝,因为清朝是没有兰台寺大夫这个官名的,而原文也没有提到林如海任期一年满了然后就不再兼任了,很明显他没有回京接着做他的兰台寺大夫。所以只能说曹雪芹是综合了自己的时代造出个大杂烩,反正也是架空,非照着某个朝代生搬硬套本就是笑话,这里我改动了下,兰台寺大夫算是三品好了,而巡盐御史一职虽可是兼任的,但也不限一年,反正由高官兼任这一点本身也就对廉洁性有了一定保证了,就按当时的官员考评,三年一考,一期可以任三年,而由于职位特殊性,一般不连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