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六章 绿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铺好后,再削几片比桶内径略长的竹片,交错着压在上面盖着的棕叶上,要压实卡紧,每天早晚两遍或者早中晚三遍浇水,浇水量视水漏出的速度而定,漏得快就浇水勤快些,不过要是漏得慢了,那压出的豆芽就有比较重的腥味。以后随着豆子的发芽,自然就会慢慢的将棕叶拱起来,等拱到和木桶高度差不多齐平了,豆芽就算压得了。

    绿豆压出的豆芽没有豆腥味,许多人不喜欢吃黄豆芽,但基本上不会有人拒绝绿豆芽这个味道。

    当然了,像人口稠密的地方,山石多的石山,本来来就很难形成森林,那样的山地,王况并不反对将其改成梯田,做事,不能一刀切,总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际背景,人们的实际习惯来安排的。

    至于说糖贵不贵,这倒是不用愁,这个时候的糖肯定比盐贵,但是,想想下,糖炒栗子这个名,用糖诶,卖贵点也就没什么。

    锥栗的成熟季节早就过去了,现在山上是不可能再有了,一般人都是去拾捡起一些来放家中以备万一哪天没得吃了,也能拿来骗骗小孩子的,至于山上其他的,早就烂得个一干二净,哪里还能剩下?因此上,等到年尾了,那些在外地开小食店的人来了后,大家一起收,那价格不就起来了么?还是早点多收些,即便是用了两斤的米面去换一斤栗子,那也是合算的。如此美味的东西,现在把吃的困难一下解决了,还愁卖不出个好价钱来?

    为什么生产豆芽是叫压豆芽,这和其过程有很大的关系,大抵上,人们都是用了个底下开了许多孔(或者说不开孔,而是在做木桶时不做结实来,让其可以漏水)的木桶,先铺上一层厚厚的棕树叶或是粽叶,也有人是铺稻草的,但铺稻草压出的豆芽味道不好,再铺上泡好的豆子,然后再在上面铺上厚厚一层新鲜的棕树叶或者粽叶,要厚,保证以后浇水时候水是慢慢的渗下去的。

    本来那几个小食店掌柜见王况拿出的是锥栗,便不抱多大希望,但是等到王况一炒完,示范着用手轻轻一剥,一颗囫囵的栗子肉便呈现在他们眼前,他们的眼睛便亮了起来,连忙匆匆告辞去了,都赶着要收些锥栗上来。

    掌柜的姓蓝(后世姓兰的大多是从蓝演化而来),名为蓝建亮,是极少数有名字的人,当初一听这名的时候,王况就倍感亲切,因为他有一从读初中就一起玩的好友加兄弟也是叫这么个名字,畲族,巧的是,当王况问起蓝掌柜后,他竟然也是畲族,说是前汉时的畲兵入闽的后代。

    王况的最终目的还是想搞栗子的人工种植,山上多是多,但很多都是在深山老林子里,去拾捡还是有一定危险的,而且,野外长的,终究是没有人照料,收成是不定的,人工种植则要好了许多。

    所以,王况决定从这时候起就培养起人们充分利用土地的习惯,这时候培养容易,几乎家家劳动力都是属于稀缺资源,如果能不开荒,不毁林改地,只在田埂边上种的话,大家都能很快的接受。而且,耕地多了,人也照顾不过来,要是能集中到一起,不说旱年挑水省力不少,就是每天照料田地少走的路加起来,一年也能少走不少路呢。

    王况指望着等到明年,自己种下的豆芽收获了,把闽北最著名的小零嘴—绿豆簧给做出来。还有,如果绿豆收得早一点,绿豆的口感就不那么粗,还可以做许多的东西,比如说做绿豆陷的月饼,做绿豆糕了等等,夏天,还可以镇绿豆汤喝,这可是解暑的好东西。

    当然,这绿豆还是要孙家第一个种,然后再到第二年,建安人也不用怎么宣传,就会跟着种起来,王况也不想占用农田,他想让建州人提前养成把田埂充分利用起来的习惯,后世的闽北,八九十年代刚开始包产到户的时候,几乎是家家的田埂两边上都种满了作物的,中间只留一条狭窄的供人走的路,有时侯种得密的,都很难下脚。这些田埂边上有的种黄豆,有的种黄瓜,有的种扁豆,反正你就是找不到一条空着的。

    至于销路当然更没什么,本来就是小食店里多增加的一个小吃,只是为了额外增加点收入而已,山上栗子多的是,季节一到了去拾捡就是了,王况记得自己小时候,经常就去山上拾的,后世七八十年代经过那么多年的滥砍滥伐都还有很多,更不用说现在了。

    实际上,闽北一带还有一种和栗子差不多的作物,当地叫做“苦珠”,其长得最大的也不过小指头那般大小,最小的则和黄豆差不多,形状和外观与栗子差不多,但比栗子圆,其味微苦,历来就没人种植,也没多少人吃,不过苦珠还是有一种淡淡的香的,所以一般人家也就偶尔去捡点来吃吃,形成不了市场,王况也就没做这个打算。

    也不知道王况要完婚的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离年关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就有不少在外地开小食店的建安人回来了,说是一定要赶上小东家的大婚之日,其中一个给王况带来了他一直忘了的东西,绿豆。

    这时候,建州人口不稠密,农田基本是很多的,一户普通人家,都能有二十好几亩田,人均的耕地都有好几亩,但就这样,整个建安县的现有耕地还不如后世一个大点的乡镇多,这个时候,还是山林占了绝大多数的,如果按森林覆盖率来算,起码能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后世的浦城县的森林覆盖率可都一直过百分之五十的,更何况这个时候?

    人工林因品种单一,一发生病虫害的时候就是大面积的扩散,速度快到很多时候没人能控制,所以人工林只能称为绿化林,远不够资格称为森林。

    如果养成了节约耕地的习惯,或许,后世就不会再有梯田出现了,梯田的景观固然是漂亮,可那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王况宁愿永远也不要有梯田出现在建州。

    难怪在长安,王况就没见过绿豆,不过,既然有了绿豆,那就可以压绿豆芽了,绿豆芽的产量比起黄豆芽来要高得多,一般地说,一斤黄豆可以压出至少三到四斤豆芽(这里指的是南方压出的长了一寸多两寸的豆芽,不是北方那种只长出一公分的黄豆芽),但一斤绿豆则至少可以压出六斤来,这还都是没加任何料的情况下,若是后世那种黑心作坊压出的加了这个加了那个料的压法,一斤甚至能压出十斤来。

    在见到绿豆之前,王况一直以为这又是个外来物种,也没仔细的去找,等见到了,一问才知道,早在汉时就已经有人种绿豆了,不过种植并不广,仅是作为一种粮食的补充而已,因为绿豆不易煮烂,费时费材火,这时候的糖又贵,没加糖的绿豆还不如白米粥好喝,所以也就没多少人吃,更没多少人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