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鞭子(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望着就要落下去的太阳,将军庙里的牌位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不清了,隐隐约约的我能看见,卫青、霍去病、张骞、岳飞、韩世忠,虞允文……还有将军,还有那些战死在辽东和中原的弟兄们,他们好像也在看我。

    吴娃大概也听到了陈先生的话,脸颊登时便红了。突然,从城堡的方向传来了三声低沉的炮声,紧接着又是两声,那是哥萨克规定的信号,只有在紧急情况时才能使用,不知道有什么情况出现,传令收队,回城。我向身边的传令兵下达命令。

    几位会董,是不是该把正事和苏将军、陈先生说了?我们一行人漫步在卫青堡的库房、营房、马棚之间,杨大哥小声提醒着。会董?是怎么回事?饶是陈先生这样见多识广的人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是这样,腊月里北平、天津的商团各界开了一次大会,会上大家按照各行各业成立了各行业的商会,在行业商会之上成立了总商会,我们这几个人蒙大家错爱,被推举为各自行业的会长,兼任会董,因为商会没有会长,就由会董们轮值负责,今年就由在下负责。徐老板,不对,徐会董慢条斯理的解释着。那各位不在平、津发财,千里迢迢,风波涉险的到这苦寒之地来做什么?我有些不明白。千里奔波只为财嘛!你不知道,苏将军,现在这卫青堡,在关内百姓心中那就是黄金城啊!不知道多少人做梦都想来这里。杨老汉在一旁说着,自从瓜尔佳他们和我们互市以来,关内农人耕田用牛马的越来越多,再加上钢制农具和水车等物的大量应用,很多农人到平、津的工厂、商号里做工,饶是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没事做。闲人太多了,总是个让人担心的事,亏的有你为北平的商品找到了市场,又运去了那么多的皮毛,现在在北平,除了骡马市、缸瓦市、珠宝市等地名之外,又出了皮市街;现在在关内靠你这卫青堡吃饭、发财的不知凡几。如果不是要处理挑筋教商人设立什么“犹太教礼拜堂”的事,知府郭大人还要来向你当面致谢,现在只能是托我们向你致谢了。徐会董还是那样慢条斯理的说着。

    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团烟尘,慢慢地越来越大,在望远镜里可以看出旗帜上的字,北平总商会。在一长列望不到头的辎重车前面,正是赵大头和杨大哥和几个衣冠楚楚的人。陈先生,那几位都是什么人?我问正举着望远镜的陈先生。和老赵说话的那位,是徐记票号的东家,徐志辰;铁柱身边那两位,个子高的是张五哥,稍微矮一点的那位是杨铁柱的长辈杨老汉,那位是陈星……听着他一个一个的指点着来者,我心里不知怎的,七上八下的,北平商团的几位大老都到这来干什么?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他们想干什么?

    我看着眼前这两位老者,还有徐老板、陈先生,突然一句话冒了出来,诸位是怎么和燕王商量的?使燕王把我们从镇北军中调出,专门向西、向北进军,虽说,西北两面是蒙古人的老巢,但凡事都有轻重缓急,不可能辽东事情没了结,就向西北进军?几位北平商会的会董,也是北平商界的重量级人物相视一笑,将军果然不同凡响,能看出这里面的门道。不错,我们是和燕王千岁做了一个生意。但那也是一举数得事。您接着说,我对徐会董说道,我仔细听着。确有几位王爷在打你们的主意,这不假,但是平、津工商业的发展却更是燕王心中的一块石头,好东西是越来越多,可是东西多了卖给谁去?想来想去,还是得走丝绸之路。卖给色目人,特别是那两个色目人商队的事传到北平之后,大家都疯了一样,想想看,茶叶、大黄、香料,运到色目人那里就是几倍,几十倍的钱,这能不让人激动吗?!最后我们和王爷做成了生意,将军你,就成了北庭招讨使,实际上你的任务就和他们舅甥俩差不多,他一面说,一面指着将军庙里供奉的卫青、霍去病的牌位。向西、向北,打通丝绸之路,开疆拓土。他说的激动万分,脸色通红。

    很快,左翼和右翼的弟兄迅速的集结成方阵,向中军飞奔过来。这几个月的兵没有白练,我心中有些止不住的高兴。左翼和前锋的弟兄回去守城,右翼的弟兄和中军的弟兄前去迎敌,我向几位指挥官下达命令,头,你看,那是谁?阿米尔指着远处飞奔过来的几匹马。望远镜里是在城堡中轮值留守的老牛和雷大虎,从他们的样子来看,不像是出了什么大事。

    天空中一群苍鹰在翱翔,那是女直的弟兄们养的海东青,地上一群一群的人们在策马奔驰,真正是草枯鹰眼疾,雪净马蹄轻,陈先生在一边感叹着。“吗戈尔达,吗戈尔达”,人群在呼喊着,“策宇,他们呼喊的是什么意思?”陈先生、吴娃在我身边不解地问,那是女真语中帽子的意思,他们以前射鹿时合围时传递帽子作为信号,现在我们虽然不用传递帽子了,可是这个风俗却留了下来,成为哥萨克军中的习惯,等到左右两翼的旗帜传到我们这里时,就说明已经合围成功了;各营连可以出击射鹿了。我对两位前来观看射猎兼演习的客人解释着。

    头,赶快回去吧,有贵客马上就到了。老牛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什么贵客?我们不解地问道。是这样,雷大虎接过来说道,巡哨的边马弟兄遇到赵大头和杨大哥派回来报信的,大概还有六十哩左右就到了。他们从海参崴接回的人里,都是北平、天津的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赵大头才说是贵客。都是些什么人?我问老牛,我也不大清楚,只听说里面好像有杨大哥的长辈。不管来的是什么人,能到这苦寒之地来的,都是贵客,这样,你们回去准备,我和陈先生带着中军的弟兄们去迎接。

    然后我们的各种补给也会源源不断的运来。我笑着对徐老板、杨老汉他们说。关于哥萨克的军饷问题,我们是这么想的,除了给每个兄弟保险之外,就算军饷最少的伙夫每年也能拿到二十两左右,你先别着急高兴,考虑到哥萨克们的特殊性,我们决定给每个人立一个折子,凭折可以向北平商队支取同等价值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是按照在北平的价钱结算的,价值绝对远远超过哥萨克的军饷。徐老板谈起自己的本行来也是如数家珍,听的是阿米尔和大林垂涎三尺。

    几位先生,策宇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样大的好事,可是,有很多事情不是很容易的,比如说,部队的军需补给,枪炮子药,被装粮饷等等,都是很麻烦的事。从前蒙古弟兄为族长们打仗不但没有粮饷,还要向上司缴纳各种贡赋,我们虽说现在给新加入的蒙古和女直弟兄发放盐、茶、粮米,可是,毕竟没有正式的军饷,这也不是长久之计,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自家兄弟,不能厚此薄彼。我把这些在我心里想了有些日子的话一股脑的说了出来。头,今天是该到将军庙上祭的日子,大林在我身边提醒我。那好,就请几位先生和我们一起去吧。

    北庭招讨使?干吗的?什么官?大林在一旁问。所谓北庭,古时是指北方,后来泛指北方胡族游牧出猎的地方,也就是差不多长城以北,一直到咱们现在的卫青堡;再一直向北,向西。燕王给皇上的奏折,皇上批的是着苏某一切便宜行事,朕不为遥制。也就是说,苏招讨只要想,就可以沿着成吉思汗和蒙古人当年的旧路,再来一次。陈先生的那位同宗兄弟陈星在一旁为大家解释着。事情是这样的,燕王和商会的同仁都认为,将军仅仅到了卫青堡这里,就使平、津之间赋税收入陡增,殷实之家倍增,据说西面和北面的皮毛、水产、木材更多,而且我们的东西也可以买到更远的地方,卖给更多的人,就像当年的丝绸之路一样。如果继续向西、向北前进的话,那么,中原之民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再说了,这里自汉唐时起,就接受汉家天子的册封,我们这么做,就象哥萨克的军歌中唱的那样,恢复旧山河。陈星的话匣子一旦打开,就眉飞色舞的说个不停;大林和阿米尔、木头他们也在一旁兴冲冲地眼巴巴地看着我。

    “宋人有词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看着西边的草原,徐先生显得很高兴,的确,那里的草原、土地确实显的是那样的苍茫,辽阔。

    其实不光是木厂,正月初五,商会同仁吃年茶的时候,说起从海参崴到平津之间往来货运,走陆路时间太长,水路又没有那么多的船,又是詹家昆仲,提议设立船行,专门负责承揽两地的往来运输,客货、牲畜等等,都可以运。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当场就发起认股,上元佳节的时候报到户部备案,现在已经开张了,字号是“通达船行”,取其四通八达之意,也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意思在里面。我们就是座着头一班船来的,据说现在通达的船票黑市已经卖到三十两银子一个统舱铺位了。还有,虽说太子殿下鼓励民间造船,可是一艘像样的海船少说也要十几万银子,一般的小商户连想都不敢想;我们就发起成立了“海船公所”,就象股市一样,把一艘海船分割成若干股份,让大家认购,招够了一艘船的造价,就造一艘,现在船坞的生意好得不得了。这里的木材加工成板材之后,运到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