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最后的地球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崇拜易逝

    第五代人类与其创造者不同,没有永生的可能。从他们长寿但终有一死的事实来看,他们的文化确实造就了辉煌,同时也带来了令人心酸之事。他们的自然寿命是三千年,但最终延长至五万年,终将死亡和亲人离世的事实使他们深受折磨。有的生命刚刚出世便死去,连意识都没来得及产生,面对死神反倒从容勇敢。即使聪明的成员在失去亲密的伙伴时也只是表现出茫然的梦一般的痛苦。对那些短暂的心灵来说,他们还未来得及洞察周围的世界或与他人亲密地接触,就离开了亲爱的人,再次消失在无意识的世界。但对长寿却并非永生的第五代人类来说,情况则完全不同。他们自主地积累着了解到的关于宇宙的知识和经验,比以往更加精确、生动地理解和欣赏着这个世界,他们知道这些精神财富终将不复存在。在爱情中,尽管第五代人类不仅与某个人还与某些人亲密无间,但对他们来说,一方的去世如同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如同最辉煌的成就被彻底毁灭,如同宇宙永远失去活力。

    在第五代人类短暂的蒙昧期,与许多其他人种一样,他们力图通过非理性的来世信念来安慰自己。例如,他们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死后会在一个遥远的星系,或者在另一个时空的世界开始绵长而丰富的彼世生活。不过尽管这些学说在原始时期从未遭到过批驳,但是它们逐渐地开始显得荒谬而卑鄙。毕竟人们意识到,人性的美妙已经超越了一切过去的时代,但即使它再光辉灿烂,也绝非终极。人们痛苦地但有时也欣喜地意识到,即使爱情要求被爱的一方永生长存,永生也是对人类本质的背叛。无论如何,人们逐渐清醒地明白,凭借伟大的才能乃至天赋建立起来的来世学说,或者希望与过世爱人建立联系的行为,都是短浅蠢笨的异行。尽管使他们误入歧途的爱本身是美好的,但他们确实产生了错误的思想————像孩子一样,孩子在寻找丢失玩具的时候会徘徊不前;像青少年一样,青少年在试图重获儿时的快乐时会回避成人世界的深奥与美妙。

    于是,第五代人类就拥有了一个坚持不懈的目标,即教育自己即使在丧亲的艰难时刻也不要留恋逝去之人,而要仰慕无穷无尽的生命,也就是人类整体的乐章。他们在奋斗历程的初期,从所有个体都要消亡的事实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美。因此当他们拥有获得永生的方法时却放弃了,而选择了延长后代寿命至五万年的做法。这个时间长度似乎是为了完全发挥人类能力做出的最佳选择,因为他们认为永生会导致心理上的灾难。

    此刻,随着科学的发展,他们意识到:过去存在着一个连星辰都尚未形成、任何心智在宇宙中都不存在的时代;而一切智能也终将在未来的某个时代消逝。早期人类从未需要为思想的最终归宿而烦恼,但对长寿的第五代人类来说,生命的终点尽管久远,但似乎并非无限遥远。未来的前景让他们觉得痛苦。他们已经告诫自己,生活的目的不是个体而是整个人类。现在,连整个人类也不过是无限的过去与无限的未来之间的一个瞬间。在人类身上,最值得礼赞的莫过于人类整体心灵的有序进步;而在许多心灵不太强大的人看来,最美妙的事物也终将消逝的事实让他们不禁愤懑难平。但最终第五代人类与生存在很久以前的第二代人类一样也开始怀疑,人类心灵的易逝性中蕴含着美。这种美比人类熟悉的美要更难欣赏,但也更加高雅。即使被“禁锢”在如此短暂的时光中,人类的心灵仍在探索着全部空间、全部历史和全部未来。所以在这段艰辛的历程中,人类对宇宙表示出了智慧的敬仰之情,他们觉得是宇宙要求他们这样做的。他们说,这样做总比碌碌无为、逃避现实、折磨自己要好。他们的弱点和宇宙对他们表现出的冷淡恰恰使他们显得更加高贵。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始终坚持着这个信念。他们在内心告诫自己一定要默默地接受这一信念。他们说,世事果真如此,这便是最好的结局,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接受它。但他们所说的“最好”与先辈们的理解有所不同。例如,他们没有欺骗自己说更喜欢易逝的生命。相反,他们继续渴望永生。但无论在物质秩序还是心灵欲望背后,他们都发现了事物本质蕴含着审美性的根本原理,于是坚信从最广大的视角来看,一切事实都是好的、对的、美的、对宇宙不可或缺的。所以,他们将心中仍被痛苦地感觉为错误的事态视为正确。

    对往事无法挽回和人生短暂的深信不疑,在他们内心激起了对所有在世的和逝去的人们的深厚感情。第五代人类认为自己已经接近了生命发展的顶峰,加上绵长的寿命和超然的哲学观,他们常常对过去那些更卑微、生命更短暂、更缺乏自由的人类充满怜悯。除此之外,由于内心高深莫测,思想敏锐而强烈,所以他们对所有纯真的心灵、早期的人类以及野兽都怀有一种宽厚的赞赏之情。第五代人类对前辈残害大量原本快乐生活的生物的行为表示了强烈谴责。他们力图根据想象去真诚地重塑那些被盲目的理智主义所残害的生灵。第五代人类真诚地探索近代和远古历史,希望尽可能重现地球生命。他们用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爱心去重现灭绝物种的生命故事,如雷龙、河马、黑猩猩、英国人、美国人以及现存的变形虫。尽管第五代人类认为远古物种滑稽可笑,但他们从对那些淳朴的原始物种充满深情的深入了解中得到了乐趣。他们曾认为,原始的物种缺乏判断力,所以它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研究结果却恰恰与从前的观点相反。因此,尽管第五代人类意识到,人类的主要使命就是要放眼未来,但认为他们也对过去拥有一份责任。他们必须将这一职责保留在自己的心里,如果没有真正地保留一生,那至少要保留一时。心灵上的荣誉、快乐和辉煌都被寄予未来。未来需要贡献,而不是怜悯或虔诚,而过去经历了太多的黑暗、困惑、徘徊和狭隘的原始思维,持有这些思想的人在困惑和愚昧中相互折磨,又各有其独一无二的美。

    于是,第五代人类最重视的工作之一就是不仅将过去视为抽象的历史,还要用与对新生事物一样的亲切感去重新构建过去。许多人都投入这项工作中,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地致力于人类或动物历史某个阶段的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这样,每个人都愈发觉得自己成了过去与未来之间浩瀚时空的一颗火花。作为高贵而幸运的人类中的一员,他的热情被一种存在感,一种对过去无数不幸生物体幽灵产生的强烈的存在感所激发和升华。有时,特别是在世界显得令人满意并充满希望的时期,这种对原始事物和历史的虔敬行为成了人类的主要活动。于是,两种不同的心态就在各个时代轮回往复:一者是对残酷宇宙的叛逆反抗;一者是坚信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这些恐惧必定都是正确的。在后一种心态的作用下,人们认为历史的不可改变性使过去存在的所有事物显得庄严,使宇宙显得高贵,悲剧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导致悲剧的灾难已经不可挽回。这种顺从与忠诚的心态最终成了第五代人类数百万年特有的态度。

    但是第五代人类即将有一个令其困惑的发现,这个发现会颠覆他们对存在的整体态度。某些模糊的生物学事实让他们开始怀疑————纯粹是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过去发生的一切其实并未消失。他们还怀疑,尽管从时间上来说,那些事件早已逝去,但一直以其他方式存在着。对过去愈发严重的怀疑最终使和睦的第五代人类一时间分为两派。一派坚持认为,宇宙的形式美要求所有事物具有不幸的短暂性;另一派则决定去证明活着的人能够完全充分地触及过去。

    本书读者体会不到这场冲突的尖锐性,它几乎要将人类整个毁掉。第五代人类常年被灌输崇拜易逝宇宙的思想,这是他们文化的基石,也恰恰是会让本书读者感到不解的地方。对传统派来说,新观点是堪比要求破坏圣像的主张,荒谬而粗俗。他们的反对者则坚持认为,必须对事物进行公正客观的分析方能得出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他们同时指出,实际上对生命短暂性的关注全部来自宇宙至高无上的信念。他们说,任何人都不能真正地直接洞察到生命短暂性中蕴含着的完满的本质。双方针锋相对,以至传统派居然中断了与反对派的心灵感应,甚至计划杀害对方。毫无疑问,如果人类真的付诸暴力,那他们早已不复存在,因为对心智高度发展的人类来说,互相残杀的战争是对其本性的严重践踏。如此可耻的精神灾难必定会留下永不愈合的伤疤。然而幸运的是,在最后时刻人类的理智占了上风。提倡打破陈规的人被允许继续进行他们的研究,全人类都在等待着他们的研究结果。

    2.在时间中探索

    首次对时间的探索要求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工作必须紧密配合。最初的线索来自生物学,它表明过去会持续存在。此时人们认为有必要用新思想对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全部内容进行重新论述。人们在实践方面的探索则必须要在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做大规模的实验。限于篇幅,此处无法详述。数百万年过去了,有时人类会连续数千年研究时间,有时又会完全把它抛在一边,专心研究其他领域。虽然几代人在这个领域里的研究工作总是毫无结果,但最后还是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研究者根据长期培育计划繁殖出一些个体,并从中挑选出来一个孩子,引导他掌握对时间进行掌控的技能。从幼儿时期开始,这个孩子的大脑生理发育就受到了精心控制。为了让他能够完成不同凡响的使命,他在心理上遭受的对待相当严苛。在几个科学家和历史学家面前,他被引导进入迷睡状态,半小时后被唤醒,马上被要求对其迷睡过程中的经历用“心灵感应”来描述。但遗憾的是,由于神经受到损伤,他的言辞晦涩难懂。经过几个月的休整,他再次被提问,这次成功地描述了一件怪事,恰恰是他死去的母亲年轻时的一段恐怖经历。他似乎通过母亲的眼睛看到了整个事件,并对母亲的内心了如指掌。这个事情本身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他或许从某些在世的人那里获得了有关信息。所以,尽管他多次乞求,但还是被再次引入奇特的迷睡状态。随后他在清醒状态下,语无伦次地讲述了一个“低矮白塔中的红色矮人”的故事。很明显,他指的是超级大脑及其侍者。但是这仍然无法证明任何事实,而且他还没讲完就死了。

    研究者又挑选了一个孩子,但这次在他进入青春期后才展开实验。经历了一个小时的催眠后,他苏醒过来,脾气焦躁不安,但还是强迫自己按历史学家的要求对火星人入侵地球的那段历史进行了描述。这一事件的重要性体现在他对一所房子的叙述上。这房子有一个花岗岩门廊,上面雕刻着图案,它位于山谷瀑布的上部。他说他发现自己是个老太太,正被同室的人匆忙地救出去。他们看到一个无定形的怪物滑落到山谷,摧毁了他们的房子,撕裂了两个没有来得及逃跑的人。这间房子不是典型的第二代人类的风格,而只是惊恐无状之人的异想天开。根据男孩的叙述,参考历史记载中的一座山,人们找到了山谷可能所在的位置。山谷早已不见,但深入挖掘后却发现了古老的山坡、瀑布断崖和断裂石柱。

    这一事件和许多其他类似的事件证实了第五代人类有关时间的新理论。在后来的历史研究中,人类逐渐完善了直接回到过去观察的手段,但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悲剧。在早期阶段,人们发现“媒介”在回到危险的过去之后,最多只能活几个星期。他似乎不可避免地要经历逐渐的心智衰变,先是精神错乱,然后麻痹,最终不到一个月就死亡。这一难题最终被攻克。人们通过不同方式培育出了新型的大脑,能够经受时间考验且不会因此死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此刻都可以直接回顾历史,然后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但他们在历史中的畅游是难以驾驭的。这些年轻人不能随意去任何地方,只能凭运气。他们也不能想回去就回去,而必须通过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还需要与专家配合。过了一段时间后,整个程序大大简化了。有些不幸的“媒介”很容易长期沉睡在过去之中。他或许会突然倒地,躺在地上欣喜若狂或呆若木鸡,靠人工喂食为生,持续时间长达数个星期、数月甚至数年。他有时在同一天会十几次进入不同的历史时期。更加悲哀的是,“媒介”经历过去事件的速度可能与事件本身的发展速度并不同步。时间可能会大大加速,“媒介”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经历了数月乃至一生的事件;更糟糕的是,时间也可能倒转,“媒介”数个小时都在从后向前体验事件经过。即使是第五代人类出色的大脑,都不能驾驭这些。最终结果便是体验者在狂躁中死去。另一个烦恼也困扰着首批实验者。超越时间的体验被证明犹如毒品般危险。进入过去探险的人会变得极度陶醉,以至企图将自然生活中的每一刻时间都用在历史漫游中。于是他们逐渐失去与现实的联系,生活在出神的沉思中,无法对生活环境做出正常的反应,成了对社会毫无价值的人。由于他们无法照顾自己,身体常陷入无法正常活动的悲惨状态。

    这些困难和危险花了上千年时间才被克服。然而超越时间的技术最终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地、安全地进行体验,而且可以选择任何时空坐标去观察。但是,人们只能通过已经死去的生物体经历过去的事件。在实际体验中,体验者只能进入人类和个别高级哺乳动物的大脑。探险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自身的个性和记忆系统。体验者在探索历史人物的感知、记忆、思想、欲望甚至整个大脑的活动和内容时始终保持自身状态,并按照自己的性格做出反应,如谴责、同情或批判地欣赏。

    解释新能力的原理占用了科学家和哲学家很长的时间。当然,最终的叙述只能用比喻的方式加以展现,因为人们发现,必须对许多基本概念加以重新定义才能清楚地理解。有关上述解释工作,我只能用比喻的方式来这样讲:活人的大脑可以进入过去,但并非通过不可思议的回忆,也并非通过某些同样不可能的时间隧道,而是通过进入永恒————当然是不完全的————进入某个处于过去时间的头脑,观察一个微小的时空片段,就好像通过光学仪器观察时空中的某个小区域。在早期的实验中,神奇的加速、减速、倒流现象是由杂乱的观察内容造成的。就像读者可以快速浏览,可以正常速度阅读,也可以仔细品味某个词或倒读某个句子一样,刚刚进入永恒的人也是这样阅读(或者误读)头脑呈现给他的内容的。

    应该注意到,这种新体验同样是大脑的一种活动,只不过是由一个全新的大脑带来的。所以,“以永恒为媒介”能够观察到什么内容,要受到探索者的大脑能力限定。进一步讲,尽管探索者把实际与过去事件相接触不会占用现实世界的时间,但将看到的内容整合,储存到正常大脑结构中的过程却是要花费时间的,而且这个过程只有在出神状态才能完成。如果人们指望脑神经结构同步记录体验过程,就好比指望复杂的机器可以自行调整自身参数一般。

    畅游历史的新方法当然对第五代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仅给他们提供了难得的准确历史知识,提高了他们对历史人物动机和大型思潮的理解力,而且也使他们对事物的意义评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然,尽管他们早已在知识方面对历史的广泛性和丰富性有了充分的了解,但此刻他们有了更逼真直接的体验。那些从前只能以史料为依据,通过观看图像了解的事情现在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对这种体验的唯一限制是体验者的脑容量大小。就这样,遥远过去发生的事情开始映入人们的眼帘,并以某种新的方式塑造了人们的心灵,而以往人类的大脑只记得不久前发生的事情。即便在掌握这种新的体验方式之前,第五代人类已经对过去的事物非常着迷,但现在更加痴狂。在此之前,第五代人类可以说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现在终于可以在广阔时空中行万里路。曾经苍白的幻影现在成了日光下有血有肉的实相。于是,被称为“现在”的不断推移的瞬间再也不是稍纵即逝、独一无二的现实,而更像是永恒巨树不断生长的表面。此刻,过去似乎是最真实的,而未来仍然显得空洞,现在不过是不可更改的过去向未来演变的过程。

    第五代人类发现,过去的事件不仅是持续存在的,而且是可以触及的,这一发现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但也带来了新的痛苦。虽然过去仅仅被视为由现已不存在的事物组成的鸿沟,但人类还是会陷入这鸿沟带来的难以被忽视的痛苦、苦难、懦弱中。而这些痛苦的感受以后都可以在人类应对困难的过程中被消除,人们的全部意志可以避免这些可怕的事物在将来再次出现。但是现在,过去的痛苦与过去的快乐被一同发现是永存的。那些在畅游过去中遭遇永久痛苦的人在返回现实后悲痛欲绝。人们会提醒这些苦恼的探险者,告诉他们:如果痛苦是永久的,那么快乐同样是永久的。而经历过痛苦的人们只会嗤之以鼻。他们断言,此时全人类所有人的快乐都无法抵消受折磨的人的痛苦。他们声称,无论如何,快乐从未比痛苦占优势。的确,除了在当代,痛苦一直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上述观念严重地困扰着第五代人类。他们生活在几乎完美的社会秩序中,以至主动寻求痛苦已经成了一剂补药,但他们仍陷入绝望境地。在他们所有的追求中,不幸的过去始终萦绕在心里,毒害着他们的生活,消耗着他们的力量。恋人们对快乐生活感到羞愧,因为遥远过去存在的性禁忌使双方内心有一种负罪感,即使在身体相互接触时,精神也是处于分离状态。

    3.在太空中翱翔

    正当第五代人类努力抚慰弥漫在社会中的悲伤情绪,焦急地渴望用新的视角去重新理解或战胜过去的痛苦时,他们面临着一个最出乎预料的自然界危机。他们发现月球发生了离奇的变化,具体说就是月球的轨道与地球的距离在缩小,这与科学家们的计算结果恰恰相反。

    第五代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为自身建立了一套包罗万象、缜密细致的自然科学体系,其中每一个要素都经受了无数次验证且从未被动摇。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他们对这个不寻常的发现是何等迷惑。在科学体系尚不完全的时代,一个颠覆性的发现只会引起某个科学部门的改组,但此刻这属于知识连贯性问题,所以任何事实和理论上的细小矛盾都定会使人类陷入彻底的思维混乱。

    对月球轨道演化的研究从远古就已开始。即使初人也知道月球会远离然后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