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行走于荒野的第三代人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第三代人类

    我们现在已经跟随着人类的脚步走过了大约四千万年,而本书的总跨度有二十亿年之久。所以在下面两章里,我要站在高处快速浏览人类在这一段的历程,时间跨度大约是本书前几章之和的三倍多。人类经历的这段时光并非是荒凉时期,人类在这段时光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还建立了许多延绵多样的繁荣文明。生活在这个时期的人类,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初人和第二代人类的总和。每个人的生活都堪称一个完整的宇宙,与本书读者的生活一样充满了丰富生动的内容。

    尽管在这段历史中的人类经历丰富多样,但仍然有一条主线,这一点上,第二代人类与初人一样。第三代人类的进程不仅由同一个自然人种(以及之后由它自然转变成的人工人种),而且始终由一个主题、一种气质推动,虽然其中有着无数的迂回曲折。人类终于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重塑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构造上了。在众多相继形成的文化兴衰中,这个目的逐渐清晰起来,而且在许多悲剧性乃至毁灭性的实验中表现了出来。直到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快要终结时,目标似乎触手可及。

    当第二代人类奇异地保持着迷睡状态大约三千万年时,促使其进步的神秘力量又开始在他们内心活跃起来。这次再度觉醒得益于地质变化。随着海水侵入,当年的北大西洋海床上形成了一个大岛,将上面的人类隔绝开来。原本这里是亚热带气候,后来逐渐变冷成为温带或亚寒带气候。气候条件的巨大变化在被隔离人群的种质中引起了微妙的化学重组,让生物变异盛行起来,乃致产生了许多种族。最终,一个在活力和适应性方面更胜一筹的种族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并慢慢地巩固自身地位,成为一个新人种,即第三代人类。

    这代人的身高不足前辈的一半,但身材匀称柔韧。他们的肤色是明亮的棕褐色,红金色的毛发覆盖在皮肤上闪闪发光,蓬乱的头发呈赤褐色。金黄色的眼睛会让人想起蛇,深邃却无神。他们的脸颊非常饱满,如同猫的鼻孔。嘴唇丰满,但嘴角处比较薄。他们以耳朵为傲,还通过它来吸引异性,而且个人、种族间的耳朵差异都很大。这让人惊讶的器官对初人来说是非常可笑的,而且它能够表达性格和短暂的心情。他们的耳朵很大,有点向内卷曲,质地如同丝绸一般,还可以摇动。这样的耳朵与蝙蝠和猫科动物不无相似。但第三代人类最独特的地方还是精瘦的双手。每只手有六个灵活的手指,如同有生命的钢制触须。

    与他们的前辈不同,第三代人类寿命很短。他们的儿童期和成熟期很短,在自然情况下,成熟期之后就是大约十年的衰老期,寿命大概六十岁。他们很少让自己进入衰老期,因为他们憎恶衰弱。当心理和身体灵活性开始衰退时,他们宁愿自杀。所以除了历史上的某些特殊时代以外,很少有人活到五十岁。

    尽管第三代人类在某些方面达不到祖先的水平,尤其是智力方面,但这绝不意味着简单的退化。他们保持了第二代人类出色的感觉能力,甚至还有所提升。视力依旧宽广开阔、精准、色彩丰富。他们的触觉更是敏锐,特别是精巧敏锐的第六指指尖。听觉也高度进化,能在蒙住眼睛的情况下跑过森林地带,连一棵树都不会碰到。另外,他们音域宽广,节奏丰富,音乐被赋予极其微妙的感情意义。因此,音乐成了这代人类文明中主要被关注的事物。

    心理上,第三代人类确实与前辈截然不同。他们的思维在某些方面依旧敏捷,但已不是聪明而是狡猾,不重理论而重实践。他们对感官体验的兴趣胜过抽象推理,对生命的兴趣胜过无机物。他们在某些艺术和科学领域获得的成就比较突出,但他们步入科学领域更多是由于实践、美学、宗教的需要,而较少通过求知欲的刺激。例如在数学领域(十二根手指带来的十二进制起了很大作用),第三代人类成了令人惊叹的计算大师。然而,他们从未有好奇心去探究数的本质。同样在物理学领域,他们从不去探讨空间某些精微难测的属性。第三代人类确实缺乏好奇心,这还真有点奇怪。所以,尽管有时他们有神秘敏锐的直觉,但从不磨炼自己的哲学思想,也从未将直觉与其他经验联系起来。

    第三代人类在发展初期热衷打猎,但由于他们有强烈的抚养欲望,所以沉溺将捕获的动物驯化为宠物。之前的人类或许会说,第三代人类在整个发展进程中都对一切动植物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同情与感悟。这种对生物特性直观的洞察力,和对生命活动多样性的持久兴趣是整个第三代人类历史中的主要前进动力。起初他们不光擅长狩猎,在放牧业和驯养业方面也很突出。他们天生善于操纵各类事物,特别是对生物。作为一个物种,他们沉迷玩耍,尤其是操纵事物的游戏,当然首先是对生物的戏耍。从一开始,他们就展现了骑行驯化驼鹿的技艺。他们还驯化了一种群居的捕猎类动物,这是一种体型巨大如狮子一般的狼。它们是巴塔哥尼亚大灾难之后遍布世界的北极狐后代,后来地球感染火星瘟疫时,它们在热带地区幸存下来。第三代人类驯化这种动物不只是帮助自己牧羊和追猎,还用于复杂的狩猎游戏。这种被当作猎犬的动物与其男女主人之间,常常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一种无声的、直观的、相互理解的关系,一种真诚的爱。这种感情建立在互相依赖的紧密关系之上,反映了第三代人类特有的生活态度————宗教信仰和坦率的性关系。

    作为游牧民和畜牧民,第三代人类从很早就开始进行育种工作,他们越来越专心地完善和丰富动植物品种。每个部落首领不仅会夸耀部落里的男人比别的部落勇敢,女人比别的部落漂亮,还会说领地内的熊最标致高贵,鸟儿筑的巢更美,飞行本领更强,叫声也更悦耳。他们对待其他的动植物物种也都如此。

    这种对生物的操纵起初是通过简单的育种实验进行,但后来更多是通过对动物幼崽、胚胎以及(后来依旧采用的)种质进行早期生理调控来实现。于是,在动物遭受的苦难面前退缩的好心人和决心不惜代价去创新的激进者之间爆发了一场长期的冲突,并引起多次涉及真正的宗教思想冲突的战争。实际上,这种冲突不仅发生在个体之间,也发生在每个人的内心之中,因为所有人都是与生俱来的猎人和操控者,同时每个人对他们折磨的猎物都有本能的同情心。哪怕再善良的人偶尔也会有纯粹的残酷冲动,这更加引发了忧虑。本质上,这种虐待心理是对感官体验表达出的一种近乎神秘的尊敬感。肉体疼痛是最强烈的身体感受,也常被认为是最明显的感觉体验。人们可能认为这会导致自虐而不是虐待,有时确实如此。但通常来说,那些不能体会自身肉体痛苦的人却劝说自己相信:通过让低等动物遭受痛苦创造出的心理波动同样完美。他们说,正是由于痛苦太强烈了,所以人类和动物才会无力抗拒。从公正的圣灵视角去观察,这里面有一种真正的美。他们声称,当它发生在动物而不是人身上时,即使人类也可以领会内里的卓越性。

    尽管第三代人类缺乏对系统化思想的兴趣,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个人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外的事物上。他们不仅追求美,更追求神秘。在前两代人类看来,丰富美妙的人性是地球生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第三代人类对此却不大看重;但他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力图充分利用人类的本性,当然还有动物的本性。他们从两个方面看待人类。首先,人类是动物中最高贵的,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资,正如他们有时会说的,“人类是神创造的最美的杰作”。其次,由于人类的一大长处就是洞察、操纵其他生物,所以他们又自诩为神的眼睛和手。这些信念一次又一次地在第三代人类的宗教信仰中用神像的方式表达出来。他们的神像是由多种动物合成的,有信天翁的翅膀,有大狐狼的嘴,有鹿的蹄子,等等。神像中人的要素是从手、眼和生殖器来表现的。神的两手之间是世界和万千生命。世界经常被表现为原始神力的果实,被这双手剧烈改变乃至折磨,以达到完美。

    第三代人类的大部分文化都受这种对生命的朦胧崇拜支配。生命无处不在,体现在大量的多样化个体中。同时,对生命体和朦胧生命力的本能忠诚经常被虐待心理所困扰。的确,人们承认高级生物珍视的东西可能恰恰是低级生物不能忍受的。正如前面讲的,痛苦本身被认为是一种卓越性的表现。再次,虐待狂用坚定态度表达自己的内心。生命(兼有行动者和被动者的角色)崇拜与环境崇拜起到了互补作用。生命是主观性,而环境是客观性,环境永远在生命之外阻挠摧折着生命。然而正是由于与环境的对抗,生命才得以激发昂扬,获得更高的表现形式。人们认为痛苦就是对神圣和普遍目标的最生动理解。

    第三代人类的思想从来都不是系统化的。但从上述思想状况来看,他们力图将对美的模糊直观合理化,包括生命枯荣。

    2.第三代人类的失误

    总之,上面就是第三代人类身体和心理的本性。尽管无数次走上歧途,第三代人类总会回到发扬生物特性的主线上,形成诸多文化。一代又一代人反复从原始和野蛮状态步入相对文明的社会。这种进步往往来自某种特殊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生物学的创新,也可能是施虐心理,抑或兼而有之。当然,例外也是有的。一个出生在这种社会的人不会表现出单一的特征,而是因当时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呈现出丰富特征。他可能会注意到丰富的个人交往、社会组织和工业发明、艺术和思想活动,这一切都源于人类普遍的追求:自我保存或自我表现。然而,历史学家往往能够从社会的繁多事物中提炼出主题。

    于是在几千或几十万年间,人类的奇想一次次地影响了地球上动植物的命运,最终导致人类自身的革新。由于多种原因,人类的努力一次次地失败,再次陷入混乱。与种族主流相悖的文化有时确实会出现。在人类历史的初期,在其天性尚未确定以前,曾经出现过一个崇尚智慧、不擅工业的文明,就像古希腊文明一般。第三代人类偶尔会自欺欺人地认为,他们进入与美国化的初人相同的奢侈工业文明。通常来说,他们的兴趣主要是在机械装置上,但至少有三次例外。他们建立的这三个文明社会中,一个以风力和水力为主要能源,另一个则从潮汐中获得能源,还有一个利用地热能。由于能源有限,第一个文明没有受到工业化弊病的影响,一直处于贫困的均衡状态,延续了大约几十万年,直至被一种鲜为人知的细菌破坏。第二个文明持续时间不长,这真是一大幸事。但是在五万年间,它对潮汐能的大肆使用已经明显影响了月球的轨道,世界秩序最终在一系列产业战中崩溃。第三个文明组织合理而有效,存在了二十五万年,大部分时间里如蜂巢一般和谐和平。但它最后还是遭到了不幸,这次是由于人类为追求工业发展而误入歧途,试图培育专门的工业人种。

    然而在这代人类的生活中,工业化从未过多地偏离正轨,工业领域从未发生过旷日持久的灾难事件。其他领域里却发生过,例如在文化领域,主要是音乐层面,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几千年。这根本不会发生在初人身上。但如前所述,第三代人类的听觉和情感对音色、节奏极其敏感。结果,就像初人在其辉煌时期由于迷恋机械发明而陷入窘境一样,也像第三代人类自己沉溺于生物控制而多次遭遇不幸一样,他们在音乐上的天赋也让他们时而失去理智。

    在这些音乐文化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音乐与宗教结合的模式,它形成了音乐专制,与当年宗教与科学结合成教条如出一辙。详述其中一个片段是有意义的。

    第三代人类非常渴望永生。他们生命短暂,对生命的爱又很强烈。对他们来说,存在的本质中似乎有一个悲剧性的缺陷,即个体生命的优美旋律一定会逐渐变弱,进入沉闷的衰老期或突然终止,却没有重来的机会。音乐对当时的人类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对音乐的体会如此深刻,以至情愿以某种方式将其视为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本基础。在闲暇时间里,一群群农民会从辛劳多难的生活中抽出些时间,力图用歌曲、管乐或六弦琴为自己创造出更美好、更真实的另一方天地。他们敏锐的听觉给音乐带来了无限多样的音调和节奏,音乐似乎有了生命,让他们着迷,带他们进入更幸福的世界。难怪他们相信旋律都是精灵,在音乐的世界里过着自己的生活。难怪他们想象交响乐、合唱曲也是精灵,由组成它们的旋律汇集而成。难怪对他们来说,聆听震撼的音乐时,个人内心的屏障也被打破,通过分享音乐,男男女女的心灵便交织在一起了。

    上述精神的倡导者出生在一个高原村庄,那里的人们天生对音乐就有强烈的信仰,但其思想没有系统地阐明。后来他开始讲道,让农民们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他们的内心随着音乐表达的内容而或喜或悲。最终他开始思索,并引用伟大吟游诗人的话,把自己的观点详细地做了阐述。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人们明白了音乐才是现实,其他的事物都是幻觉。而且宇宙的生命精神就是纯洁的音乐,每个动物和人的躯体都必将死去,但却有着不朽的音乐灵魂。他说,一段乐曲是最短暂的事物,来去匆匆。在一片宁静中,一切都会被吞噬掉,好像被彻底消灭。消逝是世界的本质。然而这位先知断言,对一段乐曲来说,尽管停止意味着突然的死亡,但所有音乐都有永恒的生命。沉静过后,它总会重新响起,活力比以往更盛。时间不能让其变老,因为它的家在一个远离时间的国度。所以这位年轻音乐家真诚地宣讲道,那个国度也是每个男女的家乡,是每个有音乐天赋的生灵的家园。寻求永生的人必须努力唤醒沉睡的心灵,投入旋律与和声之中。另外,人们在永生中的级别是按照音乐上的创造力和熟练度确定的。

    先知的教导和他演奏的激情乐曲如野火般传遍四方。器乐和声乐响彻牧场和田地。政府试图禁止这些活动,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会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哪怕高雅的女士也会因澎湃的音乐而激荡,几个世纪培育起来的文质彬彬或许会毁于一旦。不仅如此,社会秩序本身也开始崩溃,因为许多人公开声称,重要的不是贵族出身,也不是对历史悠久的(受到有闲阶级青睐的)音乐形式的精通,而是用节奏与和声来表情达意的天赋。政府对信徒的迫害激发了更多人加入,有些人还以殉教为荣。据说,殉教者在烈火中仍然高歌不止。

    有一天,君主宣布推崇新教。他之前一直为习俗惯例所困,如今的行动半是真心,半是权谋。最终官僚体制让位开明专制,君主获得了“至尊旋律”的称号,整个社会秩序得到了恢复,新秩序更符合农民的意愿。狡猾的君主就这样利用诡异热情和信仰在各地的自发传播而征服了整个世界,创立了“普世和声教”。此时,先知对轻而易举的成功感到惊慌,于是隐居在山里,在安逸宁静的环境里,特别是风声、雷声、瀑布声奏响的音乐中完善曲艺。然而山区的寂静被响亮的声音打破,君主派出了军乐队和教会唱诗班来向他致敬,要把他带回城市。经过一番扭打,他被捉住,并被关在音乐圣殿里失去自由,被奉为“神的伟大声响”,成了任由政府解释的“神谕”。在几年的时间里,庙宇里播放的官方乐曲和世界各地代表团演奏的乐曲使他陷入语无伦次的疯狂状态,官方对此求之不得。

    神圣音乐帝国就这样建立了,统治人类长达一千年。先知的格言被许多卓越的君主加以阐发,成了重要的法律理论基础,而且凭借神圣权威逐渐取代了各地法律。尽管起于狂乱,音乐圣教最终却变得合理而复杂,只是点缀着无害甚至有益的愚行。自始至终,个人被明智视为拥有明确权利和责任的生物体,虽然从未言明。然而表达和阐发这一原则的语言却晦涩难懂,它基于如下的假设:每个人都是一段乐曲,需要在宏大的社会主题下完善自己。

    在秩序井然的千年即将结束时,信徒中间出现了分裂。一个新的虔敬教派宣称音乐信仰的真正精神已经被教会扼杀。它的创始者鼓吹拯救灵魂要通过个人对音乐的体验,还要通过与“神圣音乐”强烈的情感交流。但是,他们说教会逐渐忽略了这一根本真理,转而重视起客观的形式、对位法、和声法则等空洞贫乏的东西来。官方认为,拯救灵魂不是通过主观体验,而是要遵守一种难懂的音乐技巧的规则。这种规则是什么?牧师和政治家没有使社会秩序成为神圣音乐法则的现世表达,他们纯粹为了便利,便错误地解读神圣法则,丢掉了音乐的真正精神。同时,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反宗教复兴的运动,嘲笑反叛者以自我为中心,妄谈灵魂得救。他们认为音乐形式的完满有序要高于个人情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