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德育启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孝 亲

    【题解】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忠臣出自孝子之门”,一个孩子能否孝敬父母,决定了他将来的命运。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不行孝也就失之为人。

    孝者,上从老、下从子,上下一体,人我无分,称之为孝。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所以古人云 :“孝乃天经地义”。

    《孝经》云:“孝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要想成就德业,立身行道都要从孝道开始做起。

    身体发肤[1],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2]。

    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3],便是荣亲[4]。

    【注释】

    [1]身体发肤: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即自身。

    [2]一体:同体,一个整体。

    [3]辱身:使自身受辱。

    [4]荣亲:使父母感到光荣、荣耀。

    【译文】我们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每一根毛发,都来自于父母,都是父母赐予的。父母和我们本来是一体的,无法分割。我们与父母血肉相连、身心相牵。如果我们懂得爱惜自身、珍爱生命,就应该孝顺父母;为人子女,要想行孝,要从爱惜自己的身体开始,惜身保命就是行孝的开始。能做到不使自身受辱,不做损德的事,不因自我德行不足、品质低劣而令父母蒙受羞辱。努力砥砺品格、立身行道,这就是在做令父母感到荣耀的事了。

    友 爱

    【题解】

    古代的“悌”字,其本意是“善兄弟”,也就是指长幼有序、兄友弟恭。悌者,手足之宜,说的就是兄弟之间要互相友爱、诚心相待。兄弟一母同胞、亲如手足,“同气连枝,骨肉相连”,是不可分割的骨肉亲情,是世界上关系最亲密的人,所以,兄长要友爱弟弟,弟弟要恭敬兄长,在财物上兄弟要互让不争以求父母安心。

    诗曰:“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兄弟之间和睦融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父母顺心,全家就会和乐融融。

    兄弟姊妹[1],手足骨肉[2],痛痒相关,休戚与共[3]。

    兄爱弟敬[4],和和睦睦,相推相爱[5],家庭之福。

    【注释】

    [1]姊妹:姐妹。

    [2]骨肉:指至亲、亲人。

    [3]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4]兄爱弟敬:兄长友爱弟弟,弟弟恭敬兄长。

    [5]相推相爱:相互谦让相互友爱。

    【译文】兄弟姐妹,就如同手与脚、骨与肉一样,紧密相连,不可分离。兄弟之间痛苦、喜乐都彼此相关,忧喜、福祸都要共同承担。在家庭中,彼此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也要懂得恭敬兄长。兄弟姐妹能做到和睦融洽,相互谦让、友爱,一家人和乐融融,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父母欢心了,家庭也就自然会兴旺、繁荣。

    敬 师

    【题解】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行为的规范,是道德的表率。老师教我们立身行道、为人处世,老师是开启人生智慧的导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尊敬老师。

    《礼记·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维护师道尊严,不仅要求学生的言行举止体现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礼貌,更要从内心里恭敬老师,并严格按照老师说的要求去做。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古人是多么的尊重老师。我们也应该效法古人,尊师敬师,永铭师恩。

    师严道尊[1],人伦表率,道德学问,是效是则[2]。

    养我蒙正[3],教我嘉谟[4],不敬其师,何能受益。

    【注释】

    [1]师严道尊:本义是老师受到尊重,他传授的知识、道理才能被重视。这里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2]是效是则:效,效法。则,准则。

    [3]蒙正:即童蒙养正,出自《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指在幼儿蒙昧无知的时候,就施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培养其纯正无邪的品质。

    [4]嘉谟:有教益的言论、策略。这里指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译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师之道尊贵、庄严,老师不论是在人格修养、道德品性,还是知识学问,都堪称人伦典范,世人楷模,是我们尊敬、学习、效法的榜样。在我们幼儿懵懂之时,老师就开始教育我们、培养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我们立身修德,引导我们走上人生正途。如果不尊敬老师,又怎么能受到这么多的教益呢?

    择 友

    【题解】

    朋友为五伦之一,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为人处世、立身行道,不可不交友。《礼记·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故需交友,然而交友不可不慎。与益友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损友处,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又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所以要虚心交友,慎重择友。

    择友也有择友之道,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要与正直、诚信、学问渊博的人交往,远离谄媚、阴险、巧言之人。古人交友有生死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忘年之交、总角之交、一面之交。我们现在择友,就要选择志同道合、正直、真诚、知心、有理想、有抱负的朋友,即要交挚友、诤友、密友。和这样的朋友和睦相处,才能在学习和做人上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朋友相处,有损有益。

    益者近之,损者远之,劝善规过[2],端赖乎兹[3]。

    【注释】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2]劝善规过:比喻勉励学好,规劝改正错误。

    [3]端赖乎兹:端,开端,起始。兹,此,这里。

    【译文】接近好人就可以使自己变好,接近坏人就可以使自己变坏。和自己相处的朋友,有的对自己有益处,有的对自己有损害。与品德贤良的人交往,我们就会变得贤良;与品质低劣、行迹不端的人交往,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堕落。所以我们要亲近那些贤明、仁德的仁人君子,远离那些凶恶、残忍的卑鄙小人。朋友之间要懂得互相规过劝善,共同砥砺品格、提高修养,这起端都在于要慎重择友。

    布 衣

    【题解】

    古人云:“相者,心之表也。”衣着能遮体避寒、洁净平整、朴素大方就足够了,如果故意贪求外表穿着的奢华,反而恰恰说明了内心的奢侈、私欲的膨胀和德行的微薄。

    司马光说:“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内心奢侈,私欲膨胀,就容易给自己速招祸患。穿着奢华,外表妖艳,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感召那些贪淫好色之人,而且还会勾起别人的邪念,污染他人的内心。

    《弟子规》说:“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告诉我们穿着要得体,遵守一定的社会礼仪就可以了。所以,衣着朴素不仅能养德,而且洁身自爱,平安幸福,自重重他,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喜爱。

    衣取遮体,兼以御寒,大布之衣,惜福养廉[1]。

    莫羡绸缎[2],锦绣华美,折了福寿[3],自暴自弃。

    【注释】

    [1]惜福养廉:珍惜眼前的幸福,培养廉洁自律的好品德。

    [2]绸缎:泛指丝织物。古时多是有钱人家用来做衣物,其颜色光滑亮丽,五彩缤纷。

    [3]福寿:幸福长寿。

    【译文】衣服本来就是用来遮掩身体,防寒保暖的。简单朴素的衣着就能让我们养成惜福、廉洁、勤俭、朴素的美好品行。

    不要羡慕那些精致华美的绫罗绸缎、奢侈富贵的锦绣生活,因为过度地追逐物欲的享受,挥霍财物,奢侈浪费,就会折损自己的福报,甚至有人因求之不得,而生自卑之心,进而甘愿为之堕落,不求进取,自毁前程。

    蔬 食[1]

    【题解】

    俗语说“粗茶淡饭有真味,淡中蕴含真滋味”。健康的饮食只有回归自然,清淡、简单才能更养生,身体的各个机能才可以延缓衰老。

    清淡的饮食可以减少新陈代谢,减轻身体的负担。一个人如果口腹之欲很重,经常饫甘餍肥、麟肝凤髓。每天都是大鱼大肉,荤腥的东西吃多了,身体的负担加重,就很容易造成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

    古人讲“清心寡欲”,唯有口腹清淡的人,才更容易延年益寿。孔子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清心寡欲、粗茶淡饭、身心安然,乐趣就在其中了。相反,往往一个人注重口腹之欲的享受,正说明了他道义的浅薄、欲望的炽热。

    蔬食卫生,肉食[2]伤生,杀时恨心,其毒非轻。

    勿贪吃肉,吃了须还[3],还的时候,真个可怜。

    【注释】

    [1]疏食:粗食。以草菜为食。

    [2]肉食:荤食,肉类的食物。

    [3]还:偿还。

    【译文】经常食用蔬菜、谷类的饭菜,能够养生,而且身心自在;而吃各种肉类,不但会伤害动物的生命,而且大鱼大肉吃多了还会伤身。因为动物是不情愿被杀掉食用的,它们往往会怀有恐惧和怨恨的心理,从而,体内产生大量的毒素。我们吃肉的时候,这些毒素就容易转移到我们身体上来,久而久之,身体的各个机能就容易出现问题。

    不要为了贪图口腹之欲,而杀生食肉。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吃了动物的肉,终究还是要偿还的。如果真的到偿还的时候,那种痛苦难言的处境唯有自己知道,是无比的可怜!

    惜 字[1]

    【题解】

    仓颉造字,流传至今,含义深刻,博大精深,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正是文字的出现才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勤劳智慧,创造出了世界上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字。

    古时圣贤造字,阐天地秘奥,开万世文明,不论礼仪准则,轶事趣闻,秘典宝藏,天文地理都要藉文字以记述。文字是世间最贵重的宝物。如果没有了文字,中华文化将无法传承,一切的事理都将无从谈起,人也就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了。

    正因为文字的存在,才使得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得以世代相传。文字犹如圣贤的面目,是神圣和崇高的。我们的祖先对文字非常恭敬珍惜,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字纸,也必须诚心敬意地烧掉。我们敬惜字纸也就是敬重圣贤。我们珍重爱惜文字,处处居敬存诚,才能参研义理,学有所成。

    字为至宝[2],远胜金珠[3],人由字智,否则愚痴。

    世若无字,一事莫成,人与禽兽,所异唯名。

    【注释】

    [1]惜字:珍惜文字。

    [2]至宝:极其珍贵的宝物。这里指文字的珍贵。

    [3]金珠:指金银珠宝。

    【译文】文字堪称为世上最贵重的宝物,其价值远远胜过金银珠宝。每一个人都要通过阅读、学习而使自己的智慧得以增长,否则就是一个愚痴之人。世上若没有文字,则一些事理都无法成立。人和禽兽的区别就在于能思考、有智慧、明善恶、懂义理。否则,人和禽兽也就只能在称谓上有所不同了。

    惜 谷

    【题解】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长养五谷都是用来滋养百姓,活人性命的,而且每一粒米都是通过辛勤劳动才获得的。正如古诗所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珍惜粮食就是尊重农民的劳动,就是珍惜宝贵的地球资源。我们唯有珍惜现在的一谷一麦,才对得起自然的赠予。

    《朱子家训》讲“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要知道成果来之不易,从现在开始,节约爱惜一粒粮、一度电、一滴水,时刻牢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教训,厉行节约。

    古人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就是说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浪费粮食就是不尊重劳动,不恭敬自然,就是对五谷的亵渎。

    田中五谷[1],以养人民,爱惜五谷,即是善心。

    修善者存,不善者亡,惜谷获福,殄谷遭殃[2]。

    【注释】

    [1]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2]殄谷:殄,尽,绝。这里指任意糟蹋谷物。

    【译文】农田中收获的五谷杂粮,都是用来养活百姓的。我们爱惜粮食,就是对劳动的一种尊重,对上天长养五谷养育百姓的一种敬畏,自然也就是一种善心的流露和表现。

    能够积累善行的人,就会很有福报,自然幸福安康,身心自在;而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就要承受困苦和灾难的折磨。如果我们能珍惜粮食,有一种敬畏的心和恭敬的心,自然就会获得很大的福报。反之,如果任意糟蹋食物,就会遭受不幸和灾殃。

    惜 阴[1]

    【题解】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古往今来,有不少感叹时间的流逝,光阴易失,人生易老。

    自古就有很多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这些警句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我们感叹时光流逝,古诗云:“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百川千江往东流入大海,一去不返。同样,年轻时若不努力学习,逝去的岁月有去无回,等到年老时一无所成,只有徒自悲伤!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所以,我们要珍惜宝贵的光阴,努力进取。否则,浪费时间,虚度一生,悔恨不已。

    七十古稀[2],弹指即过,过则已无,何敢懈惰[3]。

    努力勤学,立德立业[4],自利利他[5],为世作则。

    【注释】

    [1]惜阴:珍惜光阴,爱惜时间。

    [2]古稀: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

    [3]懈惰:懒惰懈怠。

    [4]立德立业:立德,树立德业。立业,建立事业;成家立业等。

    [5]自利利他:提高自己的修养,也利益他人。

    【译文】人活到七十岁,古来稀少。然而,看似漫长的七十年却在弹指之间,时光逝去,一去不返。我们怎么能懈怠懒惰,让大好时光白白地流失掉呢?

    我们应当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树立德业,建立事业,提高修养,砥砺品格,利益他人,为世人作出表率。

    仗 义

    【题解】

    “义”的正体是“義”,由“我”和表示善良吉祥之意的“羊”组成,意思是为我善良,蕴含着人性本善的道理,是人与生俱有的德行。因此,“义”代表的是道德的准则、是立身处事的依据、是顺乎天道自然的法则。

    义者,宜也,就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意思。义是公道正义,讲诚信,重友情,大义秉公,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不搞阴谋诡计。适合自己去做的事就去做,不应该去做的坚决不去做,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物,不行不义之事。

    《论语》云: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看到财物、利益、名誉,就要先问自己:“这符合道义吗?”然后再去获取。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非取之有道,则后患无穷。

    一举一动,唯义是取,义之所在,无往不利。

    小人见利,即忘其义,虽得小利,究竟吃亏。

    【译文】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道义。拥有道义的人,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所求所愿都会顺利畅达,没有障碍。这就是大丈夫所行所为。

    卑鄙低劣的小人,他们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道义的所在。虽然暂时也能得到一些表面的小利益,但终究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清 廉[1]

    【题解】

    “廉”,上从“广”、下从“兼”,本义指堂屋的侧边。“兼”是手拿两棵禾苗,有合二为一的意思。所以,“廉”虽指堂侧,实际和堂屋是一体相连的,而且堂侧的廉石大多平整修洁、棱角高耸峭利,因此,“廉”引申的意义是高尚的德行、正直、节俭、价钱低、便宜等。清正廉洁即指不贪不占、洁身自好、清廉自守、一心奉公、淡薄名利、安贫乐道。勤廉者平安一世,贪婪者自毁一生。所以我们做人要活得清清白白,需要清廉自爱。

    人生福泽[2],前世所修,非义而取,是食毒物。

    清而不污,廉而不贪,世所崇敬[3],荣无加焉。

    【注释】

    [1]清廉:清正廉洁。

    [2]福泽:幸福与恩惠。

    [3]崇敬:崇拜尊敬。一般指对人和事物的敬仰。

    【译文】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福泽恩惠都是前世修来的。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用不正当的手段、不符合道义的方法去获取财物,那就如同吃有毒的食物一样,一定会自戕身命。

    我们要做一个清白、高洁的人,不要被世俗的贪欲污染了。这样的人将会获得世人的崇拜与敬仰,这样的骄傲和荣耀是任何事都难以相比的。

    知 耻

    【题解】

    “耻”的古字写为“恥”,左从耳,右从心,取羞愧之意。耳朵听闻到过失、心里就感到惭愧,因而不由得会面红耳赤。“耻”就是羞耻心,知耻不为,知错改过,可进百善。知耻是做人最起码的底线。知耻之心是人的天性良知,人人本有。孟子说人有四种善端,“羞恶之心”是其中之一,即对于害人、害己的坏事,有厌恶之心,羞于去做。这是有是非观念的表现。故知耻为君子,不知耻为小人;知耻必忠必孝,不知耻不仁不贤。人要有羞耻之心,就会闻正道而止恶行善。

    子曰:“知耻近乎勇。”知耻就会勇于改过,奋发有为。康有为说:“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耻者,治教之大端。”如果我们不做有耻的事,努力去遵守五伦、八德,社会必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耻之一字,其利无穷,有与圣近,无与兽同。

    惭耻之服[1],无得暂卸[2],我佛训诲[3],庄严第一[4]。

    【注释】

    [1]惭耻之服:服,念想,念头。这里指惭愧羞耻的念头要常常放在心头,时刻都不能忘记。

    [2]训诲:训导教诲。

    [3]暂卸:暂时丢弃。

    [4]庄严:庄重,严肃,严正。

    【译文】“耻”这一个字,如果我们能懂得它的意义,并能在生活中做到“知耻”,那就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利益。

    一个真正“知耻”的人,有羞耻之心,有人格的尊严,不会去做违背道义的事情。这样,他的所言所行就与圣贤靠近了,而不知羞耻的人则与禽兽无异。惭愧羞耻的念头时刻都不能忘记,甚至丢掉,要常常怀有羞耻心。圣贤教导我们,如果懂得知惭有愧,将会使我们的身心更加庄严、美好。

    尽 忠

    【题解】

    《忠经》云:“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忠”即指至公无私,至理一德,贞心惟一,职守尽责。忠者,中心之谓也,发于心,行于中,不怀贰心,贞心以德。忠于事业,忠于职守,忠于民族,忠于国家。

    尽忠就是我们始终用诚实的信念追寻真理。古往今来,许多仁义志士忠于自己的民族,忠于自己的国家,在历史上留下感人的一页。作为普通人,我们无论是做大事业,还是在平凡职位上都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一秉真诚,不被妄侵[1],事亲接物,了无二心。

    只期尽分[2],不计人知[3],如是之人,堪为世仪[4]。

    【注释】

    [1]侵:侵蚀,浸染。

    [2]尽分: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职责。

    [3]不计:不计较。

    [4]世仪:世人的仪表、典范。

    【译文】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或待人接物上,都应该秉持真心诚意,不应该夹杂虚伪、狡诈的念头。不论做什么事,都只希望能尽自己的本职、本分。不能怀有图报之心,也不是为了在人前表现,不计较别人是否知道。这样默默无闻、尽心尽力的人,堪为世人学习的榜样。

    守 信

    【题解】

    “信”是一个会意字,左从“人”,右从“言”。

    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人说话要落实,才能见得人。因此,“信”诚心之意,以诚居心,必然诚实。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诚实正直,忠厚和平。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意思就是说人活在世上不讲信用不行,如果说的话做不到,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信是一切德行的基础,没有信就没有德。信就好比是土,默默无闻,没有浮华的地位,没有显赫的威名。只有说到做到了,土里面才能生长花草树木,才能长出果实,长养万物。没有了土,什么也长不出来。所以,我们不可以没有诚信!

    守信之人,言不妄发,说到做到,不矜不伐[1]。

    无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厌弃[2],不如牛马。

    【注释】

    [1]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夸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2]厌弃:厌恶而嫌弃。

    【译文】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他不会轻易开口承诺,说自己做不到的事;他一旦说了,就一定能做到,不会自大自夸、自吹自擂。不讲信用的人,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