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量义经注释卷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注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沙门最澄撰

    释曰。无量义经者。法华开经分也。十七名中之第一名也。故举开经分。为合经序。言无量义者。随所生义。以得其名。故下文云。善男子。是经譬如从一种子生百千万。百千万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从于一法生百千义。百千义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无边之义。是故。此经名无量义。是则第二功德不思议力也。无量者。数名也。义者。所生义名也。言经者。圣教都名也。言德者。道德。万二千比丘。略有三德。杀贼之德·应供之德·不生之德。八万菩萨。略有六度·四摄·四无量德。三身如来。亦有断德·智德·恩德。亦有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常德·乐德·我德净德。今此品中。说小乘之德·菩萨之德·如来之德故云德也。言行者。谓小乘之行·菩萨之行·如来之行。亦此品内。略说其行。故云行也。言品者。类别之义。言第一者。此经有三品此品居首故云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释曰。示现序分成就。言如是者。举所闻法体。指一部能诠。即信顺之辞言。我闻者。举能闻之人。示阿难结集言一时者。释迦成正觉四十余年后说无量义经及说法华经时也。言佛者。称能说主示金口说。佛者。梵语略。若具应言佛陀。唐翻觉者。言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者。举所说处示二种胜。一者法门胜。如王城胜。二者功德胜。如崛山胜。言王舍城者。中印度境。摩竭提国寒林城名也。梵语应云伽罗阇吉栖只城。言耆阇崛山中者王城东北山。新翻鹫峰山。正说开经及合经处也。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释曰。自下示现众成就。言与者共义。谓共阿难闻开合经也。言大者。三义之中。是大之义举一兼二。言比丘众者。标类也。比丘者梵语。唐翻净命。离四口食。乞食净命言众者。三人以上即众类也。言万二千人俱者。是数成就也。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

    释曰。众成就之中。标菩萨之类也言菩萨摩诃萨者。梵语略也。若具应言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唐翻觉有情。八万人者。数成就之中菩萨之数。

    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释曰众成就之中。标八部之类也。言天者二十八天等部。言龙者。西天所领八龙等部。言夜叉者。北天所领部。言乾闼婆者。东天所领四乾闼婆部。言阿修罗者。六道之中一道。四修罗等部。言伽楼罗者。六道之中一道。畜生四迦楼罗鸟等部。言紧那罗者。三十三天乐神部也。言摩睺罗者。疑神部也。天龙二部称唐名。自余六部存梵号也。

    诸比丘·比丘尼·及优婆塞·优婆夷俱。

    释曰。众成就之中。标三众类也。言比丘尼众者。举八敬标崇离染众。即大爱道等比丘尼也。言优婆塞者。举满分居家修正众。即阇王眷属等。言优婆夷者举推城康志孤贞众。即韦提希等类。三众之名。俱在梵语也。

    大转轮王·小转轮王·金轮·银轮·诸轮之王。

    释曰众成就之中。标轮王之类也。言大转轮王者。领大千界。名大转轮。言小转轮王者。领小千界名小转轮。总领四洲。名金轮。除北领三。名银轮。除北及西名铜轮。除三领南名铁轮。今此经文铜铁合称。为诸轮王也。

    国王·王子·国臣·国民·国士·国女·国大长者各与眷属百千万数。而自围绕。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烧香散华。种种供养已。退一面坐。

    释曰。众成就之中。标五印度王众之类也。言国王者。五印度诸国王。得一通三也即阇王等类。言王子者。太子等类。言国臣者。左右仆射·左辅·右弼·三公·宰相等类也。言国民者。无位贡调八方兆民。言国士者。有艺之男言国女者有才之娘。言国大长者者。有威富者。言各与眷属百千万数者。轮王以下所将眷属。百千万数者。举多分数。言而自围绕者。谓君臣上下各有礼节。言来诣佛所者。动机发心。至亲友家。言头面礼足者恭尽敬极。头面者。能礼贵体。足者所礼底下。以所贵头接底下足表求法敬。言绕百千匝者。谓瞻仰无厌。言烧香散华者。熏五分身。去五住臭开七觉华。期三德果。言种种供养者。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言退坐一面者。正向佛面。坐待法雨。

    其菩萨名曰文殊师利法王子·大威德藏法王子·无忧藏法王子·大辨藏法王子·弥勒菩萨·导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华幢菩萨·华光幢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常精进菩萨·宝印首菩萨·宝积菩萨·宝杖菩萨·越三界菩萨·毗摩颰罗菩萨·香象菩萨·大香象菩萨·师子吼王菩萨·师子游戏世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精进菩萨·勇锐力菩萨·师子威猛伏菩萨·庄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列名唱数。初唱文殊者。三世觉母故。终置大庄严。以正对扬故。言法王子者。举第九住位。即圆教位也。言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者结也。言八万人俱者唱数。现列二十九人。四法王子。依位表名。二十五菩萨名依自愿及以行德以为其号。

    是诸菩萨。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惠·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

    自下叹德言是诸菩萨。莫不皆是。法身大士者。明所成就身。即法性身也。言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者。明能成就法。即五分法身。一者戒身。二者定身。三者慧身。四者解脱身。五者解脱知见身也。

    其心禅寂。常在三昧恬安憺怕。无为无欲。颠倒乱想。不复得入。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无量法门。悉现在前。

    次明定德。言其心禅寂常在三昧者。一明不起灭定德。言恬安憺怕无为无欲者。二明灭定常寂德。言颠倒乱想不复得入者。三明灭定离倒德。即四倒八倒等也。言静寂清澄志玄虚漠者。四明灭定实相德。离十散故名静寂。安一实故为清澄。不期权果名志玄。游心性海为虚漠。言守之不动亿百千劫者。五明守定长劫德。守首楞严。名为守之。不起此定故为不动。不但小时。故为亿百千劫。言无量法门悉现在前者。六明依禅发惠德。十界威仪。不但一种。是故名为无量法门也。

    得大智慧通达诸法。晓了分别性相真实。有无长短。明现显白。

    自下叹智德也。言得大智惠者。谓诸佛二智。言通达诸法者。谓十法界法。言晓了分别性相真实者。晓了千如性相等。分别三千世间法。言有无长短明现显白者。明现妙有真空体。显白实长权短用。初定叹止德。次智叹观德。自利之行。在上已说利他之行。在下当说也。

    又善能知诸根性欲。以陀罗尼无碍辩才。诸佛转法轮。随顺能转自下明利他德。即承佛加。转乳法轮说别圆教。照山王机也。言又善能知诸根性欲者能知界外别圆两根过现性欲。言以陀罗尼无碍辩才者。谓四陀罗尼·四无碍辨。陀罗尼者。是印度语。唐翻总持。言诸佛转法轮随顺能转者。因分法轮。被加能转。

    微渧先堕。以淹欲尘。开涅槃门。扇解脱风。除世恼热。致法清凉。

    次于鹿苑。听四谛教。为小乘根。说酪味教。言微渧先堕以淹欲尘者。先堕苦空之微渧。以淹五欲之五尘。言开涅槃门扇解脱风者。开化城门。扇息苦风。言除世恼热致法清凉者。除苦集热。致道灭凉。

    次降甚深十二因缘。用洒无明老病死等猛盛炽燃苦聚日光。

    次大宝坊中及吠舍厘。是诸菩萨。闻生酥教。降十二缘甚深法雨。用洒四机。五浊众生。无明老死。八苦日光。言次降甚深十二因缘者。次降者。酪味之后。次生酥。故云次降也。甚深者。难解难入义。十二因缘者。一者无明支。二者行支。三者识支。四者名色支。五者六入支。六者触支。七者受支。八者爱支。九者取支。十者有支。十一者生支。十二者老死支。言用洒无明等者。用洒者。散洒义。对境无觉为无明。五阴衰损名为老。四大违变名为病。一息不返名为死。内外不一故云等。轮转不停为猛盛。相应五浊为炽燃。八苦集心名为聚。常热火宅为日光。

    尔乃洪注无上大乘润渍众生诸有善根。布善种子遍功德田普令一切发菩提萌。智慧日月方便时节扶蔬增长大乘事业。

    次十六会中是诸菩萨闻熟酥教注大乘流润五姓根令诸穷子领知家业也。言尔乃洪注无上大乘者指般若教。尔乃者生酥之后以相续故名为尔乃。洪注者五乘共润故名洪注。无上者熟酥圆教无有过上故云无上。大乘者大人所乘故名大乘。言润渍众生诸有善根者明人天得益。润渍者润成之义。众生者求势人等。诸有者除四趣有举余之有。善根者人天善根。言布善种子遍功德田者谓二种佛性。布善种子者谓了因佛种。遍功德田者谓缘因佛种。言普令一切发菩提萌者谓正因佛种。萌者种子未牙皮内发动。言三乘五性共闻般若性德三种无明壳内三性令动。言智慧日月方便时节者明佛父母。智慧日月者举般若母明定慧运。方便时节者举方便父明伏受化。言扶蔬增长大乘事业者明为菩萨而说般若。扶蔬者蔬支义。转教般若即大乘事业故。

    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住快乐微妙真实无量大悲救苦众生。

    次明证果。言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明所化得果。令众者举所化人。疾成者以不引导纡回历劫小侄险路故云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印度语。阿者唐翻为无。耨多罗者唐翻为上。三者借梵音唐翻为正。藐者唐翻遍知。三者亦唐翻为正。菩提者唐翻为觉。总应言之无上正遍知正觉。今存梵音故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言常住快乐微妙真实者明内证果。永离四相故名常住。自受法乐故云快乐。性德显现故称微妙。非妄依他故为真实。言无量大悲救苦众生者明外化果。苦数不少故云无量。拔二死苦故称大悲。影垂三土随类拔济故云救苦众生。

    是诸众生真善知识。是诸众生大良福田。是诸众生不请之师。是诸众生安稳乐处。

    自下叹诸菩萨利他之德。非邪僻友故云真善知识。即明第一善友德。无犯戒失故云大良福田。是明第二福田德。言不请之师者不过时故是明第三应时德。言安稳乐处者夺八苦危故云安稳与无尽灯故为乐处。是明第四安稳德处也。

    救处护处大依止处。处处为众生作大良导师大导师。

    第五明救护依止德。苦者归依能救苦。是故菩萨名救处。畏者归依能拥护。是故菩萨为护处。拔苦与乐除佛无等。是故名为大依止处。言处处为众生作大良导师大导师者。普门示现俱为众生如应说法故为导师。三界九居名为处处。能居有情故号众生。作字入声开五乘道造化城故称大良之导师。能知通塞达宝所。是故名为大导师也。

    能为众生盲而作眼目。聋劓哑者作耳鼻舌。诸根毁缺能令具足。颠狂荒乱作大正念。

    第六明令具六根德。言能为众生盲而作眼目者明令具眼根。生盲者显色形色都不见知名为生盲。言龙劓哑者作耳鼻舌者。举三根缺不了三声名为聋。不了三香名为劓。舌根不转名为哑。已上三者举所具根失。作耳鼻舌者举能具三根。作字去声。言诸根毁缺能令具足者是明身根之缺具也。诸根者调头等六分内外身体。毁缺者矬陋?躄侏儒等类。言颠狂荒乱作大正念者明其意根之缺具也。颠狂者鬼病名也。对境不正名荒乱。作大正念者谓令得八正道。非小权故名大正念也。

    船师大船师。运载群生度生死河置涅槃岸。

    第七明能度二死德也。度分段河故名船师。度变易河名大船师。造六度船浮二死海从此梦岸到彼觉岸。是故名为运载群生。言度生死河置涅槃岸者谓能度七种生死河安置四种涅槃岸。

    医王。大医王。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药服。

    第八明应病授药德也。能治世间出世病。是故名为医王也。无余已死二乘人再生名为大医王。言分别病相者谓能知膏亡六弊病。言晓了药性者能知一乘三乘药。随病授药者。为多贪者说不净观。为多瞋者说慈悲观。为多愚痴说因缘观。令众药服者。说法应机必机令修惠也。

    调御大调御。无诸放逸行。犹如象马师能调无不调。

    第九明调放逸德也。调人天二乘故曰调御。调四教菩萨故云大调御。所化人天三乘众无有三业诸掉悔。是故无诸放逸行。能化法身菩萨众。六度四摄如说修行。是故犹如象马师。应机能导。是故云能调无不调。

    师子勇猛威伏众兽难可俎坏。

    第十明伏外导德也。言师子勇猛感伏众兽者。举喻叹德。师子者印度兽名。于众兽中都无畏心。菩萨亦如是。于外道中都无畏心。师子之威能伏从兽。菩萨之威能伏外道。师子勇猛难可俎坏。菩萨勇猛难可俎坏。俎者败心。

    游戏菩萨诸波罗蜜。于如来地坚固不动。

    自下重叹自利德也。言诸波罗蜜者谓十波罗蜜也。言如来地者谓忍辱地也。

    安住愿力广净佛国。

    次明四弘德。言愿力者谓四弘誓愿力。言佛国者随缘心也。

    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次明金刚心位也。言不久者居补处阶成佛不远故云不久。

    是诸菩萨摩诃萨。皆有如斯不思议德。

    次明总结也。言是诸菩萨摩诃萨者。总结人也。言皆有如斯不思议德者。总结德也。

    其比丘名曰大智舍利弗·神通目揵连·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弥多罗尼子富楼那·阿若憍陈如等天眼阿那律·持律优婆离·侍者阿难·佛子罗云·优婆难陀·离波多·劫宾那·薄?罗·阿周陀·莎伽陀·头陀大迦叶·优楼频蠡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如是等比丘万二千人。皆阿罗汉尽诸结漏无复缚着真正解脱。

    次列小乘向大众也。凡有二十尊者等。言大智舍利弗者释迦世尊智慧第一之弟子也。三根之中先觉一乘故云大智。舍利弗者印度略语应具足言舍利弗多罗。今略多罗之两字但存舍利弗三字。舍利者鸜鹆鸟名亦名鹙鸟。弗多罗者唐翻子也。舍利弗母眼精似鸜鹆眼。故立母名号为鸜鹆鸜鹆女之子。故称鸜鹆子。今存印度语故导舍利子。言神通目揵连者。神通者六通通称。目揵连者印度语。唐翻赞诵。即母姓。言慧命须菩提者。慧命者慧人所命故言慧命。唐翻善现。言摩诃迦旃延者凡有五字。印度之语。唐翻大思胜。论议第一弟子也。言弥多罗尼子富楼那者。弥多罗尼者印度语也。唐翻慈行女。即是其母名也。言子一字是唐语是儿子义也。富楼那者翻满愿。是儿号也。言阿若憍陈如者。阿若者印度语唐翻初智。即是其名。憍陈如者印度语也。唐翻火器。即是其姓。五比丘中最初得智。言天眼阿那律者。天眼者六通之中第一通也阿那律者印度语也。唐翻如意。是甘露饭王之子即佛堂弟。天眼第一弟子也。言持律优婆离者。持律者举持戒德也。优婆离者印度语唐翻上首。持律第一弟子也。结集之时结集毗尼藏者也。言侍者阿难者于佛堂弟调达之弟也。侍者者生年二十为佛侍者。阿难者印度语也。唐翻庆喜。即多闻第一弟子也。言佛子罗云者释迦世尊未出家时所生王子耶输之子也。罗云者罗睺罗之别号也。罗者梵语略。应具言之罗睺罗唐翻覆障。云一字唐语。取覆障之义以加梵。罗云即忍辱第一弟子也。言优波离陀者凡有四字。印度语也。唐翻净信欢喜。言离波多者凡有三字。印度语也。唐翻假和合。言劫宾那者凡有三字。印度语也。唐翻房宿。言薄狗罗者凡有三字。印度语也。唐翻善容。言阿周陀者凡有三字。印度语也。唐翻蛇奴。言莎伽陀者凡有三字。印度语也。唐翻善来。言头陀大迦叶者。头陀二字印度语也。唐翻斗薮。大一字唐语迦叶二字印度语也。唐翻饮光。释尊头陀第一弟子也。言优楼频螺迦叶者。凡有六字。印度语也。唐翻木菰林。言伽耶迦叶者。伽耶者印度语也。唐翻铁林城。迦叶是姓如前。言那提迦叶者凡有四字。印度语也。唐翻河畔。迦叶如上。以姓加名。故云那提迦叶。二十尊者随母随行随处随姓得名不同。非要不繁也。如是等下结叹也。言如是等比丘者结类也。言万二千人者结数也。皆阿罗汉下叹德也。言皆阿罗汉者叹位也。言尽诸结漏者。结者谓五上分结五下分结亦九结也。漏者谓欲涌有漏无明漏。言无复缚著者。谓无三缚故无四着故无见思故。复字入声。三界之中无复往来故言。真正解脱者心善解脱故云真。惠善解脱故云正也。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遍观众坐各定意已与众中八万菩萨摩诃萨俱从坐而起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

    自下别序。别在此经故。言大庄严者。此菩萨有二种毕竟。一究竟毕竟。二庄严毕竟。今举庄严毕竟以为其名也。今是菩萨问大中大直道义。是故称大。言摩诃萨者简自觉有情加称摩诃萨。言遍观众坐各定意已者。为举大问先观众心内机已熟外仪亦定。故云遍观众坐各定意已。言与众中八万菩萨摩诃萨俱从坐而起来诣佛所者。历劫等菩萨未知大直道。是故必应问人天大导师。言从坐而起者谓弟子取敬。曾子避席。其意所同也。言来谐佛所者谓表近佛果也。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者于印度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指。四合掌手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唯一拜。跪而赞德谓之尽敬。远则稽颡拜手近则舐足摩踵。凡其致辞受命褰裳长跪。尊贤受拜必有慰辞。或摩其顶或拊其背善言诲导以示亲厚。出家沙门既受敬礼。唯加善愿无上跪拜。随所宗事多有旋绕。或唯一周或复三匝。宿心别请数则从欲。今此菩萨屈尊致敬故言头面礼足。忘浅请深故云绕百千匝。百者即百界千者即千如。致敬之道虽世俗法而来法初门。是故列数字。

    烧散天华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珠从上空中旋转来下。四面云集而献于佛。

    言天者第一觉天表非七方便人。花者表法性七觉。香者表法性五分。衣者表法性寂灭。璎珞者表法性四摄。无价宝珠者表法性圆珠。上者指寂光土下者示同居土。空者法性即空中者法性即中。旋转来者现法性随缘是即假义。此五种供内饰法身外除垢秽也。言四面者谓住行向地。言云集者八万外众。言而献于佛者谓献五种供也。

    天厨·天钵器天百味充满盈溢。见色闻香自然饱足。

    言天厨者一心即中谛。天钵器者一心即空谛。天百味者一心即假谛。本来有故名为充满。即用不尽故名盈溢。言见色者谓见法性色。言闻香者谓闻法性香。法性色香皆是中道虽离四食而能长四大也。非所作食故云自然。更无求食故称饱足。

    天幢·天幡·天轩盖·天妙乐具处处安置。作天妓乐娱乐于佛。

    言天幢者表不变三谛。即动不动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