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第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唐洪州百丈山沙门 怀海 集编

    清杭州真寂寺苾刍 仪润 证义

    越城戒珠寺住持 妙永 校阅

    两序章第六

    述曰。两序之设。为众办事。而因以提纲唱道。黼黻宗猷。乃至司帑庾。历庶务。皆所以辅弼门庭。关系甚重。故夫世出世法。无不闲习。成己成物。全体备用。尚矣。次之或守一材。效一能。尽执无忝。丛林亦嘉赖焉。序列虽分。古每易位而交执。无彼此之别。无崇卑之嫌。今则判然不相代谋。又单异内外。班列崇卑。亦时会所趣。事虽不古。理尚无舛。至於擅事权。结朋党。独断而群哗。岌岌乎不相容。岂不谬欤。此在主者。慎择所任。复时申祖训以戒之。纳诸条约而善调之。庶几众无弃材。人无废事。或驰驱於僧务。或坐禅而勤修。老祖风规当不远於今日耳。

    执事单

    东序

    都监  监院  维那  副寺  知众  知客  知事  悦众  值岁  知浴  典座  监收  衣钵  汤药  请客  侍者  知屋(带知器)  监修  知山  庄主  库司

    列执

    化主  收供  化饭  库头  米头  炭头(兼炉头)  担运  茶头  行堂(碗头)  门头  贴案  饭头  二饭  菜头  火头  水头  磨头  杂务  (厨房香灯)  巡山  柴头  (山寮香灯)  净头  园头  照客  知随

    西序

    首座  西堂  后堂  堂主  书记  知藏  藏主  参头  祖侍  烧香  记录  圣僧侍者

    列执

    殿主  寮元  钟头  鼓头  印房  夜巡  清众  香灯  司水  (法堂香灯)  (藏楼香灯)  (佛塔塔主)  (塔院塔主)  (祖堂香灯)  耆旧  闲住  看病  打扫  行者  佛子  净人

    僧值(此执不在两序之内。当录在单之正中央)年月日住持某甲重录。

    证义曰。古之清规。佛法为重。故先西而后东。今之丛林。办事为能。故先东而后西。其两序执名。此据大槩而已。各家增减。先后随宜。不以此为拘也。亦名执事榜。实贴斋堂。每执若干。另用小条书人名而加贴之。又客堂用大牌一块。照斋堂单而具书之。书法从中至边横列。上书序执。下书列执。字须正楷。右之边行书题。左之边行。年月日。及住持某甲重录。盖丛林人众。难尽知识。或有事举。难以稽查。一视斯单。人执了然。是故执事进退。先於此单出没名条。使一众了了。不致错误也。他如律堂讲堂。另有执名。此不录入者。原本无故。非敢遗漏也。又凡充执事。无论崇卑。咸宜竭尽心力。辅翊常住。不当以人我荣辱。自生分别。苟能取舍情忘。圣凡念寂。搬柴运水。总是禅机。执爨负舂。无非妙用。头头显唯心之三昧。法法了唯识之圆融。所谓智慧了办。行愿无亏也。

    ○两序分十寮。见首卷目录。

    西序

    首座

    乃西序首领。表牵丛林。辅翊住持。分座说法。开示后昆。坐禅领众。谨守条章。斋粥精粗。勉谕执事。僧行失仪。依规示罚。老病亡殁。垂恤送终。凡一众事。皆得举行。如衣有领。如网有纲也。虽诸方尊宿。住持能以礼致之。亦乐充此执。谓之退位为人。如文殊为七佛之师。犹助释迦扬化。为众上首。故此执必择其己事已办。众所服从。德业兼修者。充之(在讲堂。即都讲之执)。

    西堂

    亚於首座。其才其德。可为班首者也。然虽居班首之位。犹同参学之人。须循谨谦雅。不可我慢贡高。贻讥大众。在讲堂。即科主之执。

    ○后堂

    位首后班。以首座居前班。为前堂。故此为后堂。扶赞宗风。为众模范。不理常住杂务。方丈命则为之。

    ○堂主

    此执各堂有之。以掌理其本堂之事。兼理病人。然为一堂之主。亦须才德兼长。慈悲为众者。充之。至於禅堂堂主。兼有开示之责。同称班首。所关尤重也。

    证义曰。丛林以前四执。目之为四班首。然四中之最重者。首座也。盖长老住持事繁。不无分心之处。若其专事为人开示警策。勘辨剿绝。以不辜来学者。全在首座之得人矣。昔灵树之於云门。待至多年。方补此位。何其慎欤。若西堂诸位。既同其在。允宜虚己从公。共勷厥事。庶几祖灯。传於无尽耳。

    书记

    执掌文翰。一切书写。当尽其心。不可粗率潦草。并教初学经典。儒释兼通者。可充此执(禅堂贴单)。

    证义曰。古人惟以了脱生死为大事。间有拈弄文字。皆了事后游戏。以咨发后人眼目。非专以词藻为工也。乃近日僧中。竟欲以此见长。甚或留神书画。寄兴琴棋。名为风雅。全忘清修。生死到来。毫无用处。摭古云。峨嵋白长老。作颂古千首。以压雪窦。太和山主。面唾曰。此鸦臭当风。气已触人。矧欲胜人乎。愚庵颂曰。为僧僧醉文字酒。参禅禅在颂千首。曾知文不在纸上。又道谈元不开口。君不见。大藏数千卷。书藏充二酉。文章末技耳。明道为枢纽。孔子之见温伯雪。饮光一笑无何有。秀上座。獦獠叟。一是不识丁。一为文字薮。衣法是谁传不朽。雪窦百之我千之。野干鸣。狮子吼。噫。为书记者宜知之。自长老以下。皆宜知之。

    知藏

    兼通义学。藏主。乃其所属。须协衷保护经藏。凡函帙安置。修补残缺。以及经本出入等事。俱知藏总其纲。而藏主分其执也。

    ○藏主

    执经橱钥匙。凡经书不借出。以山门为限。夏季。风日暄明晾晒诸经。收橱时。查理字号。不可紊乱。凡请看者。须登牌。某月某日某人请某字函经。还则消账。若其人告假。并余事欲去者。先查取。遗失者。罚抄赔已。出院。凡交替执事。必须客堂。库房。及知藏到。一一检点清楚。对众清交新执。缺少者赔(二执禅堂贴单)。

    证义曰。法者。三宝之一。而佛以法为师。则法尤首重也。二执掌理法宝。最当敬慎。

    维那

    纲维众僧。曲尽调摄。堂以内事。一人掌之。堂以外事。二时功课。率众领班。上堂说法。白椎示众。又如一切举唱回向。以音声为佛事。其任颇重。凡堂中失仪。遵规举罚。不得狥情。故须谙练正直之人为之。即住持有犯。亦毫无私讳。若表和尚堂者。手拿堂规香板。跪本位下表。

    ○悦众

    乃维那之副。此执凡有数人。(以大二三四别之)若维那不在堂。皆须带管。堂中七期。轮流料理。并二时课诵。外有事。二板赴客堂。报堂中人名。朔望。查收堂中什物。教初参礼法。一切佛事。唱念分明。礼仪熟谙之人。可安此执。

    ○参头

    乃一堂参学之首。看验功夫。开示后学。护助参禅。不理余事(禅堂贴单。凡堂中。自首座起。至参头止。应说之话。俱可说。但不得越次。首座在。西堂已下俱不得说。西堂在。后堂以下皆不许说。乃至悦众在。参头则不说)。

    证义曰。按翻译名义集。梵语维那。此翻次第。谓知僧事之次第也。三宝感通录云。刘宋时。太始中。扬州瓦官寺。释慧果者。少诵法华经。及华严十地品。忽於圊厕。见一鬼出现。致敬云。某甲昔为众僧作维那。小不如法。堕地狱。今生啖粪鬼中。法师慈悲。愿助拔济。昔有钱三千。埋在柿树下。愿取为福。慧果告众掘钱。为诵法华。设会后。梦见前鬼云。已得改生。大胜昔日之苦报也。其余如僧护经。梁皇忏等。并明感报。充斯执者。鉴之。慎之。其余各执。例此可知矣。

    清众

    有内外。在堂内名清众。一切照堂规随众。不理事务。唯坐静香。(禅堂贴单)在堂外名听用。即公务也(不贴单)。

    证义曰。大约成佛作祖者。均从堂内清众而出。古则内外诸执。无不以参究为事。今虽不乏其人。而收其发心办道者。置之堂中。坐香结制。常住诸务。不累丝毫。惟欲其人人成办己事而已。噫。此是选佛场。为清众者。当如何激昂夺发也耶。若藉此以为偷安地。殊为可惜。甚或荡检踰闲。不受约束。尤为可怜愍矣。然长老班首。祇宜常示其迷津。不得故苛其香板。且勿强受执事以违其初心。多派经忏以挠其正念。使之功勋间阻。日久而无成也。至堂外听用。凡常住差拨。无得推故躲避。差不公者。对众白。

    禅堂香灯

    焚香。供水。点灯。息灯。晚课众上殿时。扫地。拭桌。照管堂师行李。吃二堂粥饭。半月到库房取香浊油纸。五日取草鞋锅粑。七期散糕果。烧放参。遇上堂。则挂牌。余照堂规随众。(禅堂贴单)。

    ○司水

    每日清晨打面汤。三时漱口水。出坡净脚水。应时打扫前后丹墀。及小净沟。以洗面等水冲之。勿令作气。堂中有事。相[邦/巾]。烧放参小食。收拾器皿等事。闲时采杨枝。倘侍寮不在。早午斋堂出生。晚课殿上出生。余照堂规随众(禅堂贴单)。

    ○(以上第一寮见下大众章)。

    证义曰。香灯。司水乃专为禅堂执事之人。夫了毕大事。清众最便。为众充执。实势所不得已也。然充此执者。当知汲水焚香。尽可参究。扫尘洗脚。时露消息。但须除心。何必执定除境动处荐得。反胜静中工夫耳。

    祖侍

    兼影堂香灯。侍奉先祖。故为序位。影堂不时洒扫。凡上供。入厨库取供。朔望取香烛油。早晚点路灯。开山祖塔上供。祖侍跪献。(一)茶果。(二)箸。(三)菜。(四)点心。(五)汤。(六)饭。(七)清茶。其余塔前上供。祖侍提茶。凡诸祖忌辰。预白方丈上供。列祖忌辰单。实贴本寮。失误祖忌不白者罚。

    烧香

    乃侍寮之首领。凡住持说法。如上堂小参等。鸣三阵引磬时。出位拈香三瓣。展大具三拜。起具问讯归位。又上堂。上供。祈祷。扫塔。小参等事。当预烧炉候用。双手高捧齐眉。在住持前行。

    证义曰。古人亲近知识。多在侍寮。以长老寻常接人机语。不离左右。可以随处荐取故也。昔南泉垂问。来日设马祖斋。马师来否。洞山对曰。待有伴即来。云居侍者持灯至。见影在壁上。僧问两个相似时如何。云居曰。一个是影。今祖侍中。有此伶俐汉否耶。沩山侍百丈次。丈云。汝拨炉中有火否。沩拨云。无火。丈拨得少火。示云。此不是火。沩发悟。今烧香中。有此伶俐汉否耶。

    记录

    外则书记。内则记录。凡遇小参上堂等事。则传牌。出门。则执杖请拂。方丈说法。则写法语实贴。班首秉拂。则写牌悬挂。一一皆其所执。故长老语录。多出其手也。此执以谨慎精细为要。

    证义曰。丛林中得文字法味者。首推记录。资须敏达。品重恪恭。云栖崇行录云。唐。终南山。至相寺。智正禅师。住山二十八年。不涉世谛。弟子智现。伏承法教。正。凡有着述。瑞坐思惟。现。执纸立侍。随出随书。常镇日不坐。一日足疼心闷。不觉仆地。正曰。昔人翘足七日。汝今才立颠坠。心轻故也。噫。古人忘躯为法。风规若此记录之执。不当如是耶。

    衣钵

    外则监院。内则衣钵。掌理常住庄严法器财物等事。故须老成者为之。立心端谨。遇事通融。庶几上下雍肃。故轻佻与拘执之人。俱不可用。所有寮规。当执记取。凡七条。

    庄严法器。出入清楚。  银钱出入。随登账目。每月两算。  果品食物。爱惜收藏。精洁奉客。  住持公出。内外照应。更须留心。  客至方丈。所为某事。自有知客交明。监院定夺。唯或点。或饭。见机欵待。香信礼物。不得私开。  待同寮。及行者等。须端严正直。不得言语嬉戏。  客房物件。或用。或藏。各得所宜。不致损失。

    ○年月日方丈示。

    证义曰。衣钵为住持心腹之人。行住相随。财物重托。凡住持名誉。资财损益。全在此执。不可不慎。摭古云。石窗恭师。道行孤峻。优於才力。久依天童宏智。细大执务。靡不历试。归省时。其母曰。汝为人主事。苟不明因果。将累我於地下。恭曰。某於常住。毫发不欺。无足虑也。噫。充执务而能毫发不欺者。斯无愧矣。

    汤药

    外则典座。内则汤药。应时供奉住持汤点。左右应接。佐助衣钵。抚恤行者。此执须丰俭得宜。尤严戒背众饮食。

    ○请客

    外则知客。内则请客。此执原在禅堂。轮日二人在方丈。一为当值。不离丈室。凡客来。一面接待。遂白住持。或须斋点。听衣钵语。报厨库房。不得贻误。或有信物。清交衣钵。粥饭过二堂。一为监值。早晚法座焚香点灯。亦随侍住持。不相离远。以礼仪闲雅为要。

    证义曰。按僧护经。梁皇忏等载。一沙弥盗果子七枚。一人盗饼二番。一人盗石密浆少许。俱受三途苦报。缘此是常住物。或私食。或私与人。俱犯盗戒。又禅宗秘要云。僧照禅师。南岳高弟。辩才无碍禅定第一。尝用众盐一撮作斋。饭后入定。忽见相起计三年。增至数十斛。急卖衣买盐偿众。其相方灭吁。可畏也。

    侍者

    随侍之义。有通。有别。通则自烧香起。至圣僧止皆名侍者。别则此执。专侍住持。以勤谨为要。每日先於方丈。及法堂内。佛前装香换水。拭桌扫地。一切齐洁已。然后伺候住持。盥沐茶汤。收换衣履早晚问安出入侍立。服劳执役。先意承迎客至奉茶斋堂出生有事二板赴客堂议事。送执与客堂同安列执。领是住持。上下通话。如孝子之事亲则得矣。此执不得过幼以年长者充之。

    证义曰。古来一切高人。其初侍师侧时。皆能忍难忍之劳苦方可得无得之妙法。此乃重法轻身。自古然也。具如律藏。及沙弥要略说。文云栖崇行录云。唐。招贤通。少为六宫大使。因诣鸟窠。求出家。窠不纳坚求。乃为剃落执侍左右。勤劬不替。经一十六年不蒙开示。欲辞去。窠问。何之。曰诸方学佛法去。窠曰。佛法此间亦有少许。遂拈起布毛吹之。通忽。大悟。因号布毛侍者。莲池云。人见侍者於布毛下悟去。不知一十六年忍劳之力也。匪多载辛勤。焉有今日事。遇明师者幸无以躁心乘之。

    圣僧侍者

    堂内安单。住持落堂。拂座。献茶。拂拭竹篦香板。打七照应住持面前香炉。及放参茶果等事。二时过堂。及晚课出生。

    ○已上侍寮共八执。俱禅堂贴单(以上第三寮竟)。

    证义曰。圣僧。即禅堂中所供之神僧像也。禅堂古名僧堂因众僧共居一堂故。此僧堂中所供奉。是阿若憍陈如大圣僧也。此圣僧侍者之执。专在堂中。事奉圣僧之香火。住持落堂。兼事住持茶香等事。故名圣僧侍者。迩来禅堂中多供佛。则圣僧之像。寂无供者。又改僧堂之名为禅堂。而圣僧二字之义。无着落矣。以上侍寮共八执。常与住持亲近。又迩时。多以青年者充之。故应遵守规范。不得在住持前讼人之短。不得在同寮中戏笑。不得懈怠偷安。此三事。尤当谨戒。摭古云。别峰印住雪窦。有小师诉头首过。峰厉声责曰。汝是我小师。包含上下则可。反暴人短。居左右。必败吾事。杖逐之。闻者叹服。又宏智在淳禅师为侍者。寮中与僧征诘。智不觉大笑。淳适过。闻之。至夜询之。智曰。偶与僧语话而粗。不禁发笑。淳切责之。又真如晢侍者。习坐禅困。极以圆木为枕。睡。酣则枕转。觉而复起。安坐如故。率以为常。或谓用心太过。哲曰。我於般若缘分素薄若不刻若励志。恐为妄习所牵。况梦幻不真。安得为长久计。噫。即此三事。当谨之前鉴也。

    ○以上西序竟。行者净人。

    二列执。附前住持章。

    东序

    都监

    亦名都寺。上古无之。后因丛林人多事烦。故复设此执。乃上辅住持下匡监院者也。虽不如监院之劳苦理事。而大端则须总持。是故亦名总理。其位次大殿站在东边末。跪在维那并肩左。行在监院后。斋堂坐位在监院上。在常住教十年监院之劳。方充此执。乃酬劳安享之位。与首座平肩。在堂外也(证义见后)。

    ○监院

    为东序首领。住持右肩执总庶务。如栽培田园办粮收租。出纳钱米。会计账簿大众粥饭施主应酬一切皆其执也。然凡事必会议。禀住持妥贴方行。勿得任性自专。训诲行单工人。无纵威暴。设使庄库执务。必须公平。无用私党。总之必具五长。可充此执。一者慈悲。恩顾大众。二者公直。毫无偏私。三者谨慎。小大无慢四者勤劳。不图安逸。五者敏达。事无留难。如此监院。常住所赖也。反此。则损可知。其位次。大殿站在西班末。跪在住持后。

    ○副寺

    即监院之副。其所管执。与监院同。凡事与监院和衷共济。一切烦杂琐碎之事。监院不及照管之处。赖副寺治理。财米出入。随上日记。收管支用。令库头每日。具收支若千。签定飞单。呈方丈。谓之日单。十日合次。谓之旬单。一月一结。一年通结。或每月十四。三十。到客堂会两序。逐一结算。有无兼管。谓之日黄总簿。方丈库房各一本。

    ○知事

    亦名知粮。正理粮差。出入官府。兼管田地山场界限等事。每年钱米。须早完纳。不致差役入寺。为第一要事。完粮串票。交住持藏贮。不可自藏。

    证义曰。此之四执事既关重。因果亦重不可不慎也。禅宗秘要云。昔天台拾得禅师。於国清寺庄牧牛。寺僧说戒。拾得驱牛至僧堂前。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首座呵云。疯人。何得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牧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执事僧人也。一一各呼亡僧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过。噫。可不鉴哉。摭古云。昔宝寿师。在五祖寺库房充执。住持戒公。偶疾服药。须生姜。行者就库取。宝叱之戒知之。令将钱回买。宝始与。后洞山缺人。郡守书。托戒举所知。戒曰。卖生姜汉去得。寿出世住洞山。遂有宝寿生姜辣万年之句。流传於世云。

    库司

    料理库房钱物茶果等项。以及公用酱菜等物皆其料理。四要廉谨之人。并掌仓库锁匙。

    证义曰。僧庵杂录云。混源在紫箨为库司。精勤充执。於库房规则。线毫无犯。然犹恐有过。复题其寮壁云。滴水粒米。尽属众僧。务悦人情。理难支破。当思披毛带角岁旦久长。明因果人。幸宜知悉。

    库头

    专掌支发。收检一切食用等物。盖库司下之任力任劳者也。谨厚之人。可充此执。

    证义曰。此执叙词太略。今遵他本以补之曰。油盐等物槩不乱发。大众食菜。鲜腌有异。照各家旧例。以为准定。一切执事发油。并照常规。禅堂草鞋。五日一发行单草鞋三日一发。朔望发各处油烛。茶叶。线香。草鞋等。随报而发凡上供。菜果俱五色。唯影堂。祖塔。加汤点攒菜。有斋。发下院腐物。库内有事。相[邦/巾]料理照管门户。及诸器物。要秉公无私之人。可充此执。

    米头

    米到过数上仓。筛净沙谷。不时照看。勿使煤烂此执。以勤力洁净为主舂米精粗得宜。勿杂糠屑稻颗。令人难食。又五谷粮食。及诸用器。俱务收晒如法。庶不暴殄。客饭客面。照例平发。

    证义曰。古者内外诸执。原无大小。六祖为米头而得法。莫以外单而轻也而充斯执者。亦勿自小其量焉。

    炭头(兼)炉头

    预备柴炭。以御寒事。或问化主。或出寺产。须令足用。亦勿浪费。兼管围炉。小心火烛。

    证义曰。兼管围炉者。盖公界围炉。易於光阴虚度。各宜修道。不得检阅外书。及书画等。不得谈笑诤论。不得烘焙鞋袜。及弹垢腻於火中。不得拨火飞灰。不得久停乱挤。须挨班进。违者白客堂行罚。

    印房

    掌理经书语录等板。常要看视清理。不致坏烂紊乱。不许人私刻印记。安板处。须明暗适中。近风日。则易裂。太阴闭则易烂。凡装印。用纸用墨。以及书面钉线等项。俱以洁净坚固为佳。不得私索银钱。各种定价。不得私意增减。应用流水簿。登记明白。或按季按年。交白住持结算。此系流通法宝之执。各宜发心。尽力料办。因果不诬。慎之勉之。

    证义曰。印房掌理刻印。必须眼目明利。识书邪正。缘近日。多有爱可痴僧。强引佛祖遗言。锢执邪见。自以为是。编为语录。辄化檀信刻行。倘若不识邪。正。曲狥情面。一经刊传。误人不浅。山庵杂录云。千江照。直指圆。休庵奕。三人俱是博地庸僧。绝无正见。妄自刻语录。又如晖藏主。将金刚经。每分析段。妄为之颂。刻板流通。时恕中愠。在桐谷。晖来谒愠愠问晖。此经以何为宗。竟瞢无晓。此非欺世盗名而何。当今名德尊宿。护法士大夫。遇有如斯疏录。切宜斥而止之。万勿市情曲誉。为之序跋。当思谤大般若。报在阿鼻。凛之。至於邪教五部六册等书。久奉严禁。自不敢混行送入。或有续出之书。妆点佛祖言句。杂入邪教妄谬之词。如炼丹出神等类。或将心经金刚经等。荒谬注解。附印流传。均难逆料。尤当呵拒销毁。扶护正法。以弭后患也。

    担运(带)贴库

    库房外买物件。并挑运柴米竹木等。必要交收明白。遗失。照物数赔。库房有事。闲即相[邦/巾]。

    证义曰。他本补云。若挑物人多。立一人领众记管出则贯珠行。归则散步走。领众失管缺物。罚照价赔。凡路费泛滥混用者。查出一赔十。

    附常住财物出入规铭(并条〔给〕共十八条)

    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兴利莫若除弊。尽公自尔无私。信施脂膏。沾染便成业海。伽蓝因果。明察即是福基。铭曰。物属招提。丝毫难犯。守在尔躬。必敬必惮。清若澄潭。正如直干。无曲无私。何忧何患。一有差池。龙天较勘。

    监院。是大众所倚。须发大好心。扶持丛林。弊端要革。利益要兴。不可糊涂过日。只图虚名。如所为悖理。众劝不从者罚已出院。  众执。皆有人充。监院管何事。须总理一切。时时觉察。处处巡行。莫误众事。若众执有事。俱白监院。不白者罚。误事者出院。若监院自专。不与两序共议。轻则罚。误事。罚已出院。  副寺。出纳常住财物等。登记明白。失记者罚。牵混不明者罚。凡田山等。花利银钱至通两序同看。验过封记。用时对众开封。私开者罚。  库司。管各色器物属何务者。交付彼本务明白。彼退务时。同监院等。照前。一一点明交代。违者罚。若失坏者。记彼账名令赔。若忘记即代赔。其赔银仍买原物无混。违者罚。  库头。管诸物件。内外出入。当与而不与者罚。不应与而私与者倍罚。  给发香烛。油米果菜等。不照规例。狥私加减者罚。  买卖收租。暗中索利者罚赔。出院。  米麦等至。查收明白。即记账听用。此系大众慧命所关。不许出还铺店货账及粜。如有违者。大众公摈。  一切财物。若以公济私。及私情挪借易换。不白明者。赔罚。  饮食背众。及恣意多费油烛等物者罚。  饮食等。不时拣点。若以馊烂招病之物供众者罚。朽坏者赔偿。  亡僧物。不得误用。病人买物。必与。多寡从公。违者罚。  各处应用之物。如香烛之类。预时置办。应时不齐者罚。  凡罚缴银钱。俱归公用。其免坡务。仍归坡务用混用者罚赔。  监修。料理匠作器用。凡物件出入。随手记明。不记者罚。失者罚赔。如偷安不监查工匠。及错误工账不清者罚。  每月十四三十。集两序算账。书记报账若失算者罚。  每年粮税串票。呈方丈收藏。私藏者罚。  库房执事。凡交执。须一一对众点明。交付新执违者罚。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录(以上第四寮竟)。

    证义曰。按律部。僧物有四种。一者常住。常住。谓众僧舍宅什物。树木田园。人畜米麦等物。以体局当处。不通余界。但得受用。不许分卖。故重云常住。二者。十方常住谓寺中供僧成熟之饮食等物体具十方。非局本处善见律云。不打钟食。犯偷盗罪。盖明十方僧俱有分故也。三者。现前常住。此有二种一。物现前。二。僧众现前。但此物。唯施此处现前僧众故也。四者。十方现前常住。谓亡僧之物体同十。方。以十方现在僧得分故。毗婆沙论云。盗亡僧物。则於谁处得根本罪。答云。已作羯磨者。於羯磨众处得。若未作羯磨者。普於一切诸善说法众得。今详分。亡僧物。十方来僧。在羯磨数前。即得。羯磨后来。不得也懒庵云。此四种常住之物。不可丝毫有犯。其罪非轻。先圣后圣。叮咛至切。山僧或出或处未尝不以此。切切介意。犹恐未至。作偈自警云。十方僧物重如山。万劫千生岂易还。金口共谈曾未信。他年怎免铁城关。人身难得好思量头角生时岁月长堪笑贪他。一粒米。等闲失却半年粮。摭古云。宏禅师。秀峰祥公之嗣。住启霞山。有贵人卜葬所亲。比柩至。宏坚卧其穴。不克襄事。郡守仇待制。遣人谕之曰。千年常住一朝僧。长老何苦争耶。宏曰。不可以一朝僧。坏千年常住。竟寝其事。

    僧值

    原无实位。取僧众轮值之义。亦取僧中最直之意。充此执者。应不阿谀。不委曲。不回护。不偏党。代方丈监当其所不及。早晚出入。内外大众。皆当严畏。故亦名紏察。自班首起。至参头止。凡五日一换。新旧交执。在大殿晚课念佛毕。旧僧值先请竹篦。放佛座前课毕。旧僧值行十方礼。礼毕。请竹篦下来。对新僧值一举。交过。一问讯。新僧值受竹篦。行十方礼。礼毕。各归本处。每早三板。催点路灯。从方丈。以及各寮。催众上殿。各处严查天明看开山门。大众过堂上殿。照看门户。粥饭吃二堂。兼禁放逸。大众出坡回。安置各物如法。晚课催众齐上殿。日没少顷。看关山门上锁。俟堂内起香。催点路灯。及各处琉璃。二板有事。客堂议事。无事则已。止静后各处巡查。四枝香开大静后。禁止点灯。六枝香完看息路灯。细看厨房茶房火烛。凡遇禅七。堂外事事料理。此执母论住持。及诸执事。有过则举。有失即罚。不顺私情。乃丛林公直之执。必须居心如水。执法如山。方能使众僧威仪次第。出入循规。坡事不怠。坐香俱到。过堂上殿齐集无误。钟鼓分明。内外有礼。倘方丈不遵。祖堂跪香。大众不遵。上白方丈。遵规处罚。此执得其人即。可恒充。不须更换。其请。在斋堂粥饭时。知客先将竹篦。置斋堂中。住持案前。新僧值向上展具。顶礼三拜。知客至座前。一问讯。将竹篦一举。下对新僧值。一举。交过竹篦。对面问讯。新僧值向上一问讯知客即将斋堂门外。预备僧值灯笼。亲持交与。其余礼仪。仍照请执事条所行。

    证义曰。所谓僧值者。丛林人众。理须整肃。故择众中之梗直不阿者为之检点。於其间。事甚繁碎。恐一人精力不及。难於久在。故令两序挨次轮值。是名僧值也。至若关系丛林大事。不可迟误者。无论内外执事。皆得随时经管。有当言者。亦可各[打-丁+子]所见。直言无隐。不必待轮僧值。即住持有犯。亦可在斋堂粥饭时。对众跪白。所谓君有诤臣。父有诤子若细小事务。与众无碍。不害常住者。即僧值亦当善权处之。盖人人不免小过耳。禅宗秘要云。唯佛一人。无有过失。余人谁能无者。弟子见师之过。若实若虚。其心自坏。不复能得法利。应作是念。我先世福德不具足故不得值佛。今值是杂行师。我不应念其过失。而自妨般若。师之过失。不着於我。我但从师。受般若法。譬如狗皮囊盛好实物。不应以囊故。而弃其宝。如弊人执烛照道。不可以人弊故。而弃其明。自坠沟壑。所谓依法不依人也。若不可依。势难共处。一期住满我可他去。胡用多言。

    知众

    为知客之首。外应檀那。内调大众。既欲和光同尘。又须任劳任怨。时察大众贤否勤惰。举直错枉。不得爱憎不公。凡客堂外单巨细事务。留心照管。凡送新执。必开示彼本执所宜。令彼警心。以期称执。

    证义曰。他本补云。知众正理客情。及一切牌面。有斋散嚫。派理执事等。凡送新执。具茶。送单。问讯云云。出坡催督避濑并收理不尽坡务。

    知客

    执典宾客。凡客到。或僧或俗。不曾识面者。无论高下。俱要谦和尽礼。请问姓号居处。及其来意。不可怠慢。或遇可疑之人。又当外礼内防。不可一例轻信。以致失事。若远僧求住。或生客寄宿。宜详审来踪。看光景体貌。不可留者。即好语却之。傥若缁素上客至。一面接待。随令照客通白住持。然后引上相见。次者就客堂欵待。只宜闲谈佛理。不可妄谈世事。臧否人物。余见客堂规约所说。

    证义曰。知客一执。须明晓世缘。兼通文墨。方可应酬无碍。盖来往雅俗不一。故知客得人。不惟佛法尊重。亦使僧众无讥。不可忽也。

    (附列执)照客

    料理外客房。洁净整齐。客至。伺候茶饭。捧香信礼物到方丈。交当值侍者。客宿。则照应单被等项。并管客房行李灯火等事。执掌锁钥。若失物者罚赔。凡侍客。不许私索客送等事。违者查出重罚。凡知客陪客茶饭等事。须殷勤站侍。不得有失威仪。凡呼唤即到前。合掌恭立。无事静居本寮。不得离远。茶点客饭等。依知客语而行。

    ○茶头

    三板。夜巡送灯。烧开水。面汤。候殿主先打供水。粥罢止静。烧开静茶。及四枝香烧开水。午饭罢烧二板茶。止静烧开静茶。四枝足香。烧开水。晚课后烧开水。候二板茶。小静茶。四枝香茶。如打禅七。加六枝香八枝香开水。有佛事不定照管洗面。至天明复取汤洗面者不许。除老病及尊客。手巾宜洗洁净。非时索开水洗衣服者不听。

    ○行堂(带)碗头

    凡粥饭未开梆前。齐铺碗筯。值日案上焚香。盛菜饭。不得粗蠢。致碗磕作声。结斋毕。方许收碗。值日者吃头堂。候吃二堂人到。值日。行堂。食罢净碗筯。须留心收拾。失遗损坏者赔。遇普茶。到禅堂领茶壶茶钟。茶毕即还。遇斋。铺蒲墩。拜过即收。斋毕。贴斋单。地三日一扫。随众半坡。值日看寮。凡打禅七吃放参。点柱灯。鸣小板三下。放参完。收碗毕。即息灯。凡值日者。免晚课诵。余随众。

    门头

    日夜照应门户。以时启闭。不得有误。出入人等。留心照看。防小人混窜。偷窃物件。或夜扣山门。先通知同寮。然后同开。有尊宿官员士夫等将到。速报知客。远方僧俗随喜者勿拒。值日者看寮。守门不移步。

    证义曰。古有门头偈云。凡为门头者。见客便起迎。切莫分贫富。皆当礼待人。门庭勤洒扫。语笑莫高喧。邻里宜尊敬。儿童须照看。丛林门大开。游人不必忌。若故拦阻人。无私却有弊。黎明即早起。既晚便关门。小心防火烛。定例不然灯。既已充此执。身不离山门。将晚须严察。休容生面存。凡有经忏事照规给公嚫。若再私索化。察出定迁摈。少年诸妇女。莫与共闲谈。三宝清净地。切须避疑嫌。乞丐匪僧辈。休教入门来。恐生丛林事。亦恐不雅观。日中纷出入。尚要常着眼。夜静若出入。更要细查点。莫道此执小。门头关系深。眼明心细者。方可掌山门。

    附客堂规约(二十七条)

    担囊负钵。本为参寻。拨草瞻风。曾无别事。既垂见访。宜禁喧嚣。诸事安排。百凡随众。动静凛乎人表。闲忙卓乎众先。有法可严。有仪可范。如此法器。可谓高流。所有规约。幸相共鉴。

    客至。茶汤点心单被。一一调停。若不识面。即请问名号住处。不得疎慢失误。违者罚。  值日知客。不拘有事无事。必须客堂静候。失候者罚。  早晚上殿。若无僧值。即知客照应。路灯。及大殿蒲墩。并照管诸师站立行列。如不到者。查问公事有无。误者罚。  闻梆声。诸师过堂。若无僧值。即知客照应打板。接滚板。及站斋堂照应。误者罚。  遇班首秉拂。或八节犒劳。或两序公干出寺等。须知客自请一次已。然后使照客请。  官员来往。帖到即差照客白住持。知客先为侍陪奉茶。乃至跟住持候送。误者罚。  凡二板。客堂议事。副寺举买卖用费事。值岁举坡事。悦众报堂中事。侍者举白住持。上下通事。知客开时节人情当作一切大小等事。议毕。同白住持。  内外诸师。有事白客堂。值日知客理直。置不理者罚。若口角相争白客堂者。秉公直言。如不服者。请众知客公议处罚。倘再不遵。公摈出院。若徇私情。断事不公者。一并议罚。  外游闲杂人。在寺闹事者。知客协劝。如值日坐视。畏缩不前者罚。  知客无事。过堂上殿出坡不到者罚。除有疾病。  诸师出入。不到客堂告假销假者。及在外闲游放逸。执事人知而不举者同罚。  客堂一应事务。或有专权自任。或同寮互相嫉妬。及私情偏袒者。白众同寮议罚。  知客虽非值日。亦不得在外闲游。违者罚。  禅客至。不得一例。诸方耆德。安上客房。旧执回来。素有功於常住者。安上客房。五日作客。次安贤者寮。远来禅衲。及久住者。三日作客。初参晚学。一日作客。即随众行事。至於江湖混杂之辈。早到一食。晚到一宿。即请别行。不安客房。混误者罚。  别剎。长老至。请净面。更衣。吃茶。即报住持。然后领见。乃至斋毕巡单。客方丈后。安侍者一位。余安客房。彼若参堂巡寮。大众齐礼。法堂右设一座。若看两序。另外看单。彼不参堂巡寮。大众不礼。唯两序看单。彼亦回看两序。  施主设斋散嚫等事。副寺协同知客。公议如式。  斋供小食。除客堂待宾客。内外一例。散嚫。单嚫双嚫照规。  客众及法眷道友到者。俱客寮暂住。然后斟酌送堂。如混送入堂者罚。  凡求住者。令先看共住规约。欲进堂者。先看禅堂规约私商众执。察其立志。的系参学好人。可许安单。若邪知邪见。或粗野顽劣人。皆不许入堂妨众。混送者罚。  客房床帐等一切物件。俱宜捡点如法。不得私借一切外单。及诸闲住。如有以旧兑新者。照一赔二。不能赔者。责已迁单。  凡有佛事。命照客预挂牌。失误者罚。  凡书信至或礼物至。问明送某处即登簿。或当时收送交代。仍将回书付来手。失误者罚。  客堂众执犯诤闹者。即时抽单逐出。勿论是非。或恃强偏见。障碍同寮等执。不肯和同商议。有碍常住事。倍罚出寮。  凡起单者。细查单物。防错携常住物件如失误者罚。  凡求戒者。问其来历。并经律衣钵。香信席银等。俱齐备。引彼见书记登簿。若不如法而误许者罚(香信等。见第七卷戒期条说。俱如法已。引见住持。即送进堂。先自礼佛。行十方礼已。次招求戒进堂。礼佛三拜已。次呼作礼诸师三拜。拜已。引礼呼求戒。礼谢引进师三拜。答云礼佛一拜即出堂)。  应用人情钱物。及公署礼节等。须两序同商议。若执己见而行者罚。失误重罚。  僧值条例见前执事中明。

    (○年月日○住持某甲)重录。

    证义曰。施主往来。银钱进出。多从客堂手。善恶因果。昭然不爽。行护云。昔扬州。白塔寺道昶。掌知僧物。自在侵用。忽冥官数人。白日入寺。曳昶下地。欲断其头。昶惊叫乞命。官厉声言。合房资财。并送还僧。当放汝活。昶叩头言。不敢违命。即鸣钟集众。尽舍衣物。造像设斋。冥官三日。复至。见昶一钵一衲不言而去。昶自是勉励进修。卒成明行。故宝梁经云。宁自啖身肉。不得盗三宝财物。洞山价云。常住须凭戒力扶。莫将妄用恣贪图。掌他三宝门中物。惜似双亲两眼珠。暗里纵能机巧算。冥中自有鬼神诛。丝毫若也无私取。免至来生作马驴。

    ○以上第五寮竟。

    典座

    古云首座调性。典座调命。掌众饮食。勿视等闲。一切供养。务在精洁。护惜常住。不得暴殄。就厨粥饭。不得异众。粥饭上桶。先望斋堂。焚香拜已。方发过堂。余如厨房寮规所说。(下皆同此)。

    ○贴案

    凡上供供菜。须制熟得味。不得先尝。不得用生菜等填底。亵渎佛神。罪咎不小。不得私造偏众饮食。若大众菜。及客菜。应先尝味。使调和得宜。不得粗心失味。亦不得私做人情。与者受者俱罚。除病人要不罚。此执兼打呼板。滚板若无典座。俱属带管。

    证义曰。按僧护经佛言。汝见第二瓨者。乃至为僧当厨。软美供养。在先食啖。粗涩。恶者。僧中行付。以是因缘。入地狱中。作大肉瓨。火烧受苦。至今不息汝见第三瓨者。迦叶佛时。是僧净人。作饮食时。好者自啖。或与妇儿。粗涩。恶者。持僧中行。以是因缘。在地狱中。作大肉瓨。火烧受苦。至今不息。

    饭头

    香到开梆。打粥饭先盛供。次斋堂。客堂。山寮。园房。塔院。老堂。病堂。余外私给者罚。夏季粥饭。宜量人众之去来。扣水米之加减。如有余。宜早调理。不得致馊恶。

    ○二饭

    (即客饭头)每日料理小食。饭头相[邦/巾]。或客堂。或侍寮。报客数已。入库取米。小食锅粑归库房。俟行单发心用。客饭锅粑。照单三处轮日发。一。客堂。二。禅堂。三。方丈。

    ○菜头

    三时菜。俱商之典座。料理清洁。切大众菜。一齐相[邦/巾]。勿使狼藉。

    证义曰。僧护经云。汝见第一瓶者。迦叶佛时。是出家人。为僧当厨。应朝食者。留至后日。后日食者。至第三日。以是因缘。入地狱中。作大肉瓶。火烧受苦。至今不息。

    火头

    (分大小执)。

    大火头

    每早。三板后。烧粥锅禅堂板香止静。烧饭锅。熟后。仍坐管。不许诸人取火。开梆后。无阻。小食客饭。亦大火烧晚粥同。

    ○小火头

    候禅堂送香。烧菜锅。小食客菜。小火烧。有斋煎腐。若蒸馒头。一齐相[邦/巾]。凡除火。即扫灶前。谨防火烛。灶下不得积薪。每晚收拾。打扫乾净。烟惚内。每月朔。扫一次。

    证义曰。僧护经云。汝见肉树。迦叶佛时。是出家人。为僧当薪。以众僧薪。房中自然。或与知识。以是因缘。入地狱中。作大肉树。火烧受苦。至今不息。又禅宗秘要云。西域。达摩密多尊者。智慧深远。功德具足。善能通达三昧定相。南天竺国。有二比邱。心意柔和素乐善法。闻尊者坐禅第一。即共相将。往诣其所。於其住处。有三重窟。尔时二人。至下窟中。见一比邱。着弊坏衣。形貌丑陋端坐灶前。为僧然火。时二比邱问言。长老。达摩密多。为在何处。答言。今在最上窟中。汝等宜可急往见之。尔时二人。进至上窟。见向比邱。已於中坐。时一比邱。语其伴曰。此老比邱。云何乃似向所见者。时伴比邱。聪慧机悟。即语之曰。今此尊者。尚能流布名闻。岂不能至此而坐。即前为礼。问曰。大德威名。世间希有。何故自屈。为僧然火。达摩密多曰。子今当听。我念生死。受若长远若使头手。可得然者。吾当为僧。而尽然之。况余身分。及以然火。何足为难。吾念往昔五百世中。常受狗身。饥穷嬴乏。未曾再饱。乃於昔时。值一人醉。呕吐委地。我食得足。又昔曾。有夫妻二人。糜熟出外。我见无人。头入器中。食糜得足。头不得出夫妻回家。瞋食其糜。即断吾头。於五百世。受斯狗身。虽一饱满。而失身命。以是思惟。生死长久。周遍五道。受苦无量。故吾今者。不惮勤劳。躬为众僧。而自然火。时二比邱。闻是语已。深观生死无量过患应时逮得须陀洹道。

    水头

    掌理厨房。茶房。及各堂缸水。常令盈满清洁。所应需用。勿使缺乏。亦不得悭护不与。或更嗔怒。水桶挑毕即覆。夏月用滤水囊置傍。以便滤用。随众过堂。尊客往来。兼挑行李。须亲交明。力金照常住旧例。私索校量者罚。

    证义曰。僧护经云。汝见水中立人。迦叶佛时。是出家人。为僧掌水。见僧用水。小复过多。逐可意处。即足其水。余者不给。以是因缘。入地狱中。水中独立。唱言。水。水。受其大苦。至今不息。

    磨头

    有乾。有水。乾者。磨米麦等。(随库房使用)水者。作豆腐等。凡磨事。须收拾洁净。不得狼藉践踏。或私与人者罚。

    ○杂务

    兼桶头。净斋堂桶。收供饭桶。净器皿。净锅大众油酱。客菜作料。听典座贴案语。入库听发。厨房人吃饭。杂务行堂菜头行菜。凡厨下应做之务。不得推委。及勤换洗器水。

    ○香灯

    打扫厨房内外。打茶。催本寮人课诵上殿。除公事若止静不到者。白典座。朔望到库房。取厨神供果香烛。及厨用茶叶。

    ○厨房十执。须壮徤。有公忠道心者充之。

    附厨房条规(凡十条)

    寸薪粒米。当知来处之艰难。滴水残齑。须念作时之。非易既不肯暴殄於天物。更当思调和夫众口。酸醎适味。香软得宜。慎重烹饪。勿生轻忽。以供养为怀。不贪果腹。虽随众作务。常抱道心。粥饭三时。不得一朝失误。晨昏二课。何妨数刻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