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第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唐洪州百丈山沙门 怀海 集编

    清古杭真寂寺苾刍 仪润 说义

    越城戒珠寺住持 妙永 校阅

    报恩章第二

    述曰。礼重祭祀。所以报恩酬德。而一切恩中。 国恩为最。钦惟 盛朝崇佛。爰及僧伦。所以体恤之者。极至  圣圣相承。罔或有间。释子追慕。其容已乎。 国忌之规。所以立也。至若诸天。有护法之恩。於是有斋天之规。日月有照临之恩。於是有护日护月之规。檀越有信施之恩。於是有祈晴。祈雨。遣蝗之规。凡此皆报恩也。又有兼求恩者。则祈祷韦陀是也。以天尊。现天身而护法。愿力宏深。有感斯应。故南山赞云。韦陀将军。最多洪护。若见魔属。惑乱比邱。则凄惶奔赴。应时剪除。可谓善於形容天尊护法之心矣。今丛林中。凡遇灾难等事。祈祷韦陀。无不灵应。知求恩。自知报恩。故以附於报恩一章。灶神以大众饮食所赖。本为五祀之一。故殿於卷末也。

    国忌佛事

    逢 本朝。   先圣忌辰。(即  宾天日。又称升遐)隔宿。客堂挂牌。(牌云)某日恭逢   (某)皇帝升天忌辰。早课。大众师。齐诣大殿。讽楞严咒念佛。伏愿   圣心垂鉴。 佛日增辉。

    ○(用黄纸写)   (某)皇帝圣位。供大殿佛前。设香花灯烛。果供几筵。正日早课。僧众云集烧香传炉。住持拈香。维那举香赞。课诵如常。是日大殿。设坛讽金刚经。知客请住持拈香。上供时。住持上香。上茶汤。念诵毕。维那回向云。某州某寺。住持传法(臣)僧某甲。於今某月某日。恭遇   (某)皇帝圣忌之辰。谨集僧众。讽诵经咒。所萃殊利。谨伸回向。伏愿   神游八极。乘云车风马逍遥。   位证中天。受玉殿琼楼快乐。十方三世一切佛(云云)。(举赞)敬维   先主。护法周全。葵忱倾向莫名言。奉报在心田。众志虔虔。唱诵利   先天。 奈麻升天界菩萨摩诃萨(三称)。

    证义曰。此   先帝。陟天道场。理合举行。

    供天(若但供天。客堂预日。挂供天诸师牌。若兼经忏。即忏牌加五鼓供天。预晚严净发符)

    凡供天法事。预日。知客於法堂。命香灯师。打扫洁净。及张挂幢旛灯彩。庄严供具等事。堂正中上首。设高座。供佛法僧三牌位。次于左右两傍。铺设香案。桌围供器。奉供 光明会上。侍从诸人。及三界司事神祇等。四十六牌位。亦罗列香花。灯烛等事。次于丹墀下中间。设天仙位。供物俱同。凡供菜面饭。俱要丰盛如法。切不可用生冷不可食物。反招不恭过愆。如是齐备。前一日晚。止静后。鸣鼓三下。知客通知维那等齐集。次请斋主拈香。众师严净已。即发符牒。预达诸天。仪如常式。但加结末(赞云)光明会上。护法诸天。日月星斗曜人间。持国赐安然。供奉心虔。福寿永绵绵。 南无登云路菩萨摩诃萨(三称各回)。

    ○次日五更。忏师洁躬祇候。法堂灯烛供献俱备。知客鸣鼓三下。领众师齐集。知客请斋主拈香。余事载科仪兹不赘。科仪有详略二种。详本别行。略载禅门日诵。唯四十九牌位式。列左。 奈摩中天教主。本师释迦牟尼文佛。(牌中)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微妙声佛。过去宝华功德海琉璃金山照明佛。宝胜佛。无垢炽宝光明王相佛。金焰光明佛。金百光明照藏佛。金山实盖佛。金花焰光相佛。大炬佛。宝相佛。(共十四佛。写作一个牌位。上中)奈摩金光明海。微妙法炬。最胜经王。(上左)奈摩光明会上。诸大菩萨。信相菩萨。金光明菩萨。金藏菩萨。常悲菩萨。法上菩萨。(共六位写作一个牌位。上右)婆婆界主。号令独尊。大梵天王。并诸眷属之位。(左一。以下每位末。俱添并诸眷属之位六个字)地居世主。忉利中王。帝释尊天。(左二)东方护世。乾达婆主。持国天王。(左三)南方护世。鸠盘茶主。增长天王。(左四)西方护世。大龙王主。广目天王。(左五)北方护世。大药叉主。多闻天王。(左六)亲伏怨魔。誓为力士。金刚密迹尊天。(左七)特尊之主。居色顶天。摩酰首罗尊天。(左八)二十八部。统领鬼神。散脂大将尊天。(左九)能与总持。大智慧聚。大辩才尊天。(左十)随其所求。令得成就。大功德尊天。(左十一)殷忧四部。外护三洲。韦驮天将尊天。(左十二)增长出生。证明功德。坚牢地神尊天。(左十三)觉场垂荫。因果互严。菩提树神尊天。(左十四)生诸鬼王。保护男女。鬼子母神尊天。(左十五)行日月前。救兵戈难。摩利支尊天。(左十六)百明利生。千光破暗。日宫太阳尊天。(左十七)星主宿王。清凉照夜。月宫太阴尊天。(左十八)秘藏法宝。主执群龙。娑竭罗王尊天。(左十九)掌幽冥权。为地狱主。阎摩罗王尊天。(左二十)五岳居东。泰山府君。天齐仁元尊神。(左二十一)铁围两山。十八狱主。十殿冥王尊神。(左二十二)空神。地神。昼神。夜神。一切护身诸神等众。(左二十三)无色四空。非非想处。无所有处。识处。空处。诸大天王。(右一)色界四禅。五那含天。色究竟。善现。善见。无热。无烦。诸大天王。(右二)色界四禅。外道所居。无想天王。(右三)色界四禅。居凡夫位。广果。福生。无云天上。诸大天王。(右四)色界三禅。遍净。无量净。少净。诸大天王。(右五)色界二禅。光音。无量光。少光。诸大天王。(右六)色界初禅。天主大梵。次及梵辅。梵众。诸位天王。(右七)欲色之间。示为波旬。五帝大魔。及诸魔天。(右八)欲界居顶。他化大自在天王。(右九)欲界居次。恒受化乐。自在天王。(右十)欲界居中。兜率陀天。知足天王。(右十一)欲界空居。夜摩天王。(右十二)居须弥顶。四方各八。三十二大天王。(右十三)居须弥腰。四方四部。诸天天子。(右十四)因本空居。应世吉凶。诸星宿天。(右十五)须弥山下。如次三级。常憍天。持鬘天。坚首天。诸天天子。(右十六)光明会上。迹示八部。紧那罗王。迦楼罗王。摩睺罗伽王等。一切神王。(右十七)光明会上。迹掌器界。尼连河神。主雨大神。大饮食神。风水诸神。火神等神。(右十八)东西两土。十八伽蓝。本寺伽蓝。护法圣众。(右十九)天干地支。六十太岁。十二宫神。诸大星君。(右二十)值年太岁。本命宫曹。业道冥官。一切星君。(右二十一)某省省主。某府府主。某县县主。城隍尊神。(右二十二)当山土地正神。某坊土地正神。(即斋主所住土地。右廿三)凡供天法仪。略如日诵本中。常仪行之。兹备疏式云。伏以灵山会上。受 如来付嘱之音。摩竭场中。证世主妙严之品。群生有赖。三界高居幸蒙降临。希垂朗鉴。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大清国省府县都图土地 祠下居住。奉 佛修斋供天。为祈保何事云云。(略书意旨二语)信 (某甲)。(或有司为请主。或乡宦。或士庶。各具名姓) 是日稽首拈香。至心皈命 光明会主。释迦文佛。金光会上。诸佛菩萨。天龙八部。权实圣贤。金莲座下。恭通情者。伏为何事云云(详书所求心愿) 特选今月某日。敬陈簠簋之清斋。遍奉权舆之 天主。望垂 天恩。俯纳下诚。伏愿 佛心哀愍。天德宏敷。随本愿以施恩。示感应之如响。人心克一。天听斯聪。大显威神。用资法化。 右疏恭奏 三宝诸天。速疾垂恩。无任惶悚激切之至。 年月日。 某某具疏。

    证义曰。金光明经。藏有三译。一。北凉。昙无谶译。四卷。即今流通本。二。隋僧宝贵。与天竺志德合入。有八卷。三。唐僧。义净译。十卷。文义周足。名金光明最胜王经。今之供天。但宗北译。供二十诸天。太略矣。此有四十九位。乃并宗三译足见古规。详细甚妙。今摘录金光明最胜王经第八卷。大辩才天女品偈一段。以证古规。经云。我今皆召请。佛之声闻众。皆愿速来至。成就我求心。所求真实语。皆愿无虚诳。上从色究竟。及以净居天。大梵及梵辅。一切梵王众。乃至遍三千。索诃世界主。并及诸眷属。我今皆召请。唯愿降慈悲。哀怜同摄受。他化自在天。及以乐变化。睹史多天众。慈氏当成佛。夜摩诸天众。及三十三天。四天王众天。一切诸天众。地水火风神。依妙高山住。七海三神众。所有诸眷属。满财及五顶。日月诸星辰。如是诸天众。令世间安隐。期等诸天神。不乐作罪业。敬礼鬼子母。及最小爱儿。龙天药叉众。乾达阿苏罗。及以紧那罗。莫呼洛伽等。我以世尊力。悉皆申召请。据此经文。当依此古规备供。方能感通也。后之高贤。其留意焉。

    护日护月

    凡遇日蚀。月蚀。客堂预日挂牌。(牌云)某日某时日蚀。(或月蚀)合院大众师。闻钟声。齐诣大殿前护日。(或护月)时至。库司向日(或月)设供。大众闻钟声云集。住持拈香。维那举香云盖三称毕。齐念。

    奈摩日光遍照菩萨。(护月。改念月光)至光还圆。上供。先念心经。次变食甘露真言等。乃至供毕。维那宣疏。护日疏云。

    伏以。此日而食。占五纪之或乖。畏天之威。虞六沴之将作。故徇民情而救护。谨依佛力以祷禳。由是现率众僧。谨发诚心。齐诵东方琉璃世界。日光遍照菩萨圣号。用伸救护。所冀日精。速赐还光。伏愿。五色开而黄道明。照临下土。群阴消而阳德盛。昭回于天。(宣疏毕。举日光赞云)圆光周遍。圣德难量。森罗海印焕天章。沙界被恩光。普济冥阳。同庆大轮王。 奈麻日宫太阳尊天菩萨(三称。各回护月疏云)。

    伏以。月耀阴精而主夜。所赖照临。天示咎征于下民。於焉薄蚀。既戒既惧。以祷以禳。由是率领僧众。谨发诚心。齐诵东方瑠璃世界。月光遍照菩萨圣号。用伸救护。所冀月华。速赐清光。伏愿。妖氛灭迹。一轮现大地山河。玉兔长生。万象纳广寒宫殿(宣毕举赞)香飘桂粟宝镜团圞。银河清冷众星环。光明照耀宽。缺处重圆。敬礼利人天。 奈麻月宫太阴尊天菩萨(三称毕各回散)。

    证义曰。此报日月照临之恩也。所谓蚀者。日月交会。日为月掩则日蚀。日月相望。月与日亢则月蚀。亦名薄蚀。黑气往迫为薄。日月黄赤无光。如有物逼迫之象也。形色亏缺为蚀。日月亏缺被侵。如虫食叶也。然此薄蚀。亦七难中之一难。人与万物。皆受照临之恩。故须护。护者。乃下土凡民。各尽诚心。以回天象之意云尔。或曰。护本界日月。何故念东方菩萨名。答曰。名义相符故。称彼洪名。救我日月。且佛法无边。天心效顺。称之宜矣。结赞仍称日宫。月宫者。仍从其本称也。若约理言。日者。实也。常充实故。以实智照真如理。遍灭众生一切迷暗。令登涅盘山。暂时不觉。如同死人。故须护也。月者。缺也。有盈缺故。以权智照世俗事。遍除众生一切烦恼。令游清凉海。一念执滞。堕坑落堑。故须护也。若午后护月。不须上供。以诸天早食。不受午后供。然清茶香烛。自可供。

    附中秋祀月

    八月十五日。晚粥前。客堂挂牌。(牌云)是晚。合院大众师。闻钟声。齐诣大殿前拜月。

    ○黄昏二板。库司於大殿前。对月设供位。供品唯香华清茶灯烛。知客鸣钟三下。众集。传炉。住持拈香。维那举香云盖(三称已。举)。

    月宫太阴菩萨。(三称)诵药师咒。二十一遍。展具。礼月宫太阴尊天菩萨。二十四拜。拜毕。起具。举赞。

    云开空净。独露婵娟。皎洁无瑕体自圆。一月一周天。普照无边。恩光被大千。 奈麻月宫太阴尊天菩萨。(三称)各回本寮。闻鼓声。齐集斋堂吃普茶。每人加月饼一个。

    证义曰。中秋。相传是月诞。故举世皆祀之。约佛教而论。祀月上供。宜在上午。盖月类天。诸天不受午后供也。足以清规。但设供位。具花香烛水而已。不具食物上供也。迩来丛林。祀月同俗。讹谬已久。甚至有称礼月光遍照菩萨者。或称礼解脱月菩萨者。更有上供时。用斋佛仪者。尤为谬悞。愚者不识。以讹传讹。诸方高明宜更正之。或曰。日月运行。其德无二。今只祀月。未见祀日。何也。答比从俗之礼。俗不尚祀日故。又月者。阴幽藉其辉映。万汇资其清凉。论其功。为日之亚。若其德。则大有近於吾佛之道者。灵照自如。亏蔽不能损其光。何其明也。影现众水。大小未尝异其照。何其公也。容光必照。何其圆也。清净自若。何其寂也。入污浊而不染。何其贞也。循环不息其运。何其恒也。盈亏不爽其时。何其信也。光被万象。而无应心。何其虚也。映星宿而独耀。何其炽也。咸对一切目前。何其普也。若能因月而悟心。则本觉自照。障不能昏。非之月明乎。广利无方。恩冤不二。非月之公乎。头头是道。法法全彰非月之圆乎。处喧嚣而常静。非月之寂乎。居尘秽而独洁。非月之贞乎。自强不息。非月之恒乎。孚及豚鱼。非月之信乎。物来顺应。非月之虚乎。惟其近於佛道若此。故灵鹫说法。常以月为喻。寒山则云。我心似秋月。无物堪比伦。呜呼月之德。可谓盛矣。今中秋之交称为月诞。虽系俗传。而天高气爽。分外增明。大圆镜智。如对目前。於此时而专祀之。不亦宜哉。或又曰。佛制比邱。不拜天人等。今月宫亦类诸天。何以拜耶。答曰。律制。约迹而论。彼是俗神。未登道果。故不许拜。拜则恐损彼福故制。清规约本而论。凡诸天神。多圣贤应化。今乃礼其德。敬其护法。故可拜。若无德无护。不涉于佛教者。应遵佛制。不拜为正。若为名利。而阿謏曲媚於世礼者。则自他俱损。不祥甚矣。

    祈晴

    祈晴仪轨。具载金刚光焰止风雨经。是佛睹说。但此经。唯大藏有。世难举行。今且随世而行。久雨不晴。客堂先白方丈。次挂牌於山门上正中。(牌云)祈晴。又用黄纸牌位。牌书 奈摩金刚光焰止风雨经。光焰会上佛菩萨。十七字为一莲座。设於某处。须如法严治坛场陈设供养。住持专心加谨。僧众各务整肃。或有官员拈香。或常住发心祈求。皆务各竭真诚。以期挽回天意不可虚应故事。至期书记先付意旨。维那知会堂司。客堂报众。挂祈晴念诵牌。如常式。斋粥二时。后鸣钟。集众讽经。或三日。五日。七日。随时而行。轮僧十员。或数十员。分作几引。接续讽诵。谓之不断轮。必期感应。方可满散忏谢(凡有祈祷皆应如此)。

    ○(每日二时临供回堂后闻禅堂鸣二板。知客鸣大钟三下。本坛即焚香烛。禅堂止静即开小静。内外大众搭衣持具进坛。住持拈香众唱)大悲圣主。中道神章。圆融无碍妙难量。结界净坛场。众等宣扬。热恼化清凉。 奈麻清凉地菩萨(三称毕。随举) 奈麻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持大悲咒二十一遍。念观音圣号千声。(或持药师咒四十九遍。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千声)旋绕念毕。鸣引磬二下。归位。向上立。维那鸣磬。收佛号已。(次举祈晴疏云)天关久锁不开容。日夜滂沱鼓黑风。为除民灾求吉岁。应时迸出一轮红。爰有一四天下南赡部洲。大清国。某省。某府。某县。某寺住持某甲。(如有当道官员。为请主。当一一具名姓)是日。至心拈香。皈命  娑婆教主。释迦文佛。光焰会上。诸佛圣贤。天龙八部。司事尊神。诸莲座前。恭通情旨。仰祈垂光。俯赐感应。(某等)切见淫雨为戾。物用不成。百川横流。民无宁处。盖众生共业所感。唯上帝好生为德。由是。谨发诚心。启建祈晴道场。每日众僧。讽诵神咒佛号。仰叩诸圣。祈求晴霁。速赐感彰。伏愿。扫迷云於四野。阴沴潜消。丽杲日於中天。容光必照。俾五行各顺其序。而万汇悉遂其生。右疏。恭请佛天洞鉴。龙神施行。年月日。住持某甲等具疏。(宣毕。次举赞云)诸佛如来。悯念众生。为求杲日破浓阴。久雨得新晴。遍地光明。万类乐欣欣。 奈麻光焰会上佛菩萨。(三称。大众。齐展四拈具。维那押磬。举腔。拜)奈麻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药师瑠璃光如来。(三拜)日光遍照。月光遍照。大悲观世音。(各三拜)南无金刚光焰止风雨经。光焰会上佛菩萨(三拜。三归依毕回堂)。

    ○即换第二引僧众。如前讽诵。如是轮替。鱼音不绝。凡上供。如常仪。此疏当写二道。建首日。初时回向。焚化一道。上奏三宝诸天。以求速应。一道。供坛上佛前。每时回向。宣读一遍。至天晴。大回向焚化。

    证义曰。生物者日。日盛为枯焦之由。润物者水。水淹为腐烂之始。故非时风雨。及过时不雨。皆为灾难。理合虔求。以冀风调雨顺也。

    祈雨

    久晴不雨。山门上。挂祈雨牌。

    ○次依大云轮请雨经文。陈设结坛。择洁净地。方广十二步。以为道场。筑坛其中东向。高一尺。方十步。取洁净黄土。泥坛四周。坛中设床。方广二丈。为高座。覆以青幄。幄中。设主坛僧座一。高桌一。两傍设诵经矮座。并矮桌。如其人数。凡座褥。桌帏。皆以青色。从高座东。量三肘外。设青帏。高桌一。桌上设供器。及乳糜杂果。(南。西。北。并同)供龙王一身三头。并诸眷属。西向。从高座南。量五肘外。供龙王。一身五头。并诸眷属。北向。从高座西。量七肘外。供龙王。一身七头。并诸眷属。东向。从高座北。量九肘外。供龙王。一身九头。并诸眷属。南向。坛四角。各竖青旛七。一旛下。各燃油灯一。灯前四角。各设花瓶。插诸鲜花。坛之四周。或一步。或数步外。以席为墙。四面有门。门各画二行龙。守护。即用以结界。经云。或灰。或水。以为界畔者。今以此代之。龙首皆向门而蜿蜒。其尾。互相钩结。门外有屏。亦以席为之。选高行持戒僧。一人主坛。两序。亦择戒行清净僧唪经。又选僧二人。入坛为侍者。以供添香注水之役。僧皆青衣。熏沐斋祓。悉如经说。昼夜严净。虔诚结愿讽诵经文。至一七日。或二七日。远至三七日。自然感召天和。甘霖应祷矣。

    证义曰。此先总说也。坛用黄土。代[牛*秦]牛粪耳。[牛*秦]牛。即雪山白牛。纯食雪山香草。其粪香洁。可用。余牛皆臭秽。不堪用。我东土。不能取此。故用净黄土代之。又庄严。经所云青色者。青盖北方黑色。取水德也。又一肘。即今裁尺一尺。三肘。即三尺耳。

    次四方龙王像说。龙王像。画於插屏上。屏高。二尺六寸。宽。一尺六寸。屏座。高一尺二寸。屏心。蒙以绢素。各按方位。照经中法相头数。绘於画上。在东方者。一身三头。在南方者。一身五头。在西方者。一身七头。在北方者。一身九头。并各画诸眷属围绕。下为海涛。上有云气。龙王眷属甚众。不能悉画。今每方。各绘四眷属。站立左右。头数各依中主。

    次经幄说。经幄设於坛之正中。东向以覆高座。方广二丈。檐高九尺。中隆起。如屋。用青色布为之。支以黑漆木柱。又染索令黑。系於四角。分绊於地。檐之四周。皆垂璎珞。清净庄严。俨如宝界矣。

    次主坛桌座说。主坛僧。东向。桌座各一。以木为之。设於高座中稍西。桌高。二尺六寸。方三尺。帏以青布。置经其上。用青羃盖经。诵则揭之。座高。一尺六寸。方二尺。藉以青褥。

    次两序桌座说。两序桌座。设於主坛两傍。南北相对。或二。或四。如其人数。桌高九寸。方。二尺。亦以木为之。帏。及经羃。皆与主坛同。坐则就地。敷青褥。方。二尺。

    次香花烛说。香炉一。以供炷香。烛台二。以燃蜡烛。又於其前。设香炉一。用末香。假香燃炽其中。以爇瓣香。旁置二盘。沉速檀等。种种妙香。令侍者。时时添爇。昼夜不绝。以表诚敬。花瓶四枚。分设於坛四角旛灯之前。瓶高。一尺五寸。圆径。一尺二寸。可容水三斗。以黑釉瓷为之。下有座。并用黑漆。中插种种草木鲜花。用石黛。和水注满。每日别注。毋使隔宿。花亦日用新好。使清芬不绝。祈龙天欢喜。

    次食果说。乳糜。每供。各五器。杂果。亦每供。各五器。器皆有托。高下大小。各随其宜。其果并取鲜好珍品。足称上供者。

    次旛说。旛用二十八竿。设於坛之四角。每角各七。以新青布为之。长一丈。竿用黑漆。竿首。饰以铜钩。钩旛。下用黑座。其安设一竿。正当坛之四角。左右各三。曲抱如矩。整齐均一。四面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