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 成熟的影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称职的研究者不会怀疑,某些心理特质只靠自身的成熟或内部的心理发育就会使个体在他原来的基础上年复一年地发生变化,而与训练完全无关。在心理成熟程度不同的儿童之间一定会发现导致这种差异的同一种力量。假如存在这样的奇事,我们找到了100个同性别、同祖先、同训练的儿童,根据导致他们心理发育的原始动力不同而把他们分为两组,则至少在某些心理特质上会证明,这两组儿童的差异是发育或成熟的不同阶段造成的。

    然而,一谈到成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却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同一生长阶段的儿童都很相像,并与后一生长阶段的儿童有非常大的不同,而不论血缘和训练的差异如何;而另一种观点却认为,儿童只要血缘和训练相同就完全相同,而忽视了发育阶段之间的差异。

    研究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是缺乏成熟的精确测量方法,即缺乏测量促进心理发展原始动力的测量方法。年龄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但是,实际年龄与生理成熟并不一致,而且它们二者与心理成熟也不一致。我们不能从一个人的实际年龄来推测他的生理成熟程度。平均而言,16岁与6岁儿童的区别,一是因为自身有了10年的成长发育,二是因为儿童在自身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又加上了若干平均的训练。如果我们能够将自身成长发育的效果与同时所受训练的效果相分离,就能把它们分别测量出来。可惜的是,就现有的知识,这种分离几乎是不可能的。

    请考虑一下吉尔伯特所举的一个例子,一个10岁男孩和一个17岁男孩区分物体的重量,10岁男孩的误差中数为8.6克,17岁男孩的误差中数为6.0克。仅从这种测量结果中能够推断出心理成熟对区分重量能力的影响效果吗?

    任何个体的任何心理特质的改变都可以归结为某种本性特征纯粹成熟的原因,或者归结为某种环境的力量,这是很清楚的。教育的推论却恰恰与这两者相反。站在前者的立场上,我们会说:这种变化出自天赋,我们最好不要拒绝它,否则会伤害它的一般成长发育。它既是教育的基础,又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也不必故意求到它。从后者的观点来看,我们愿意说:这种变化是训练所得,是教育的结果。训练不同,结果就不同。由于我们的选择不同,所以可以得到它,也可以失去它。

    另外,在诸如前文所引用的许多心理特质的测量案例中,心理特质的测验成绩之所以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不仅可以归因于特质的成熟或训练对特质成熟的影响,而且可以归因于成熟和训练对理解能力的影响、对遵从指导意愿的影响和对做好测验信心的影响。

    实际上,凡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心理特质都涉及这三种原因。即使是直接归因于外部力量(即以生活经验和训练的形式出现的外部力量)的变化,成熟也一直被认为是这些外部力量的协作势力,或者为个体提供导致心理变化所需作出的反应的条件。反言之,仅有内部发育,而且无论发育势力有多强,没有外部刺激也不会发挥作用。儿童的心理总是在某种社会经验中或形成的一些习惯中发展。只有在思想上才能够把内部冲动与唤起内部冲动的外部刺激区分开。此外,对儿童所做的一些心理测验几乎总是测量一般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记忆等特殊能力,或者那些表面目标的能力。

    到目前为止,针对上文所说的假设,即所谓的心理特质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我们主张测量同一个体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这种变化。这样得到的平均变化才真的是所有被研究个体变化的平均值。但是在上文所报告的研究中,比如说10岁儿童与11岁儿童,两个数值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所有被测量儿童变化的平均值,所以未必真能代表他们。

    由于10岁组与11岁组儿童之间的平均差异并不能描述个体的真实变化,因此当我们对学校或其他什么地方的10岁和11岁儿童进行测量时,我们不能肯定今年11岁儿童的成绩能否代表明年11岁儿童的成绩。

    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第一点(见表24——1)。假如有18个男孩,在10.5岁时测量其某种心理特质的能力,测得的成绩放在在第一列;一年之内获得的进步成绩放在第二列,11.5岁时的成绩放在第三列(如例一所示)。

    表24——...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