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进步的原因与情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导致进步的成分

    研究进步的程序有两种:一种是首先考察效率(即成绩)的总体变化,进而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各个成分;另一种是,首先从一些最简单的学习事实中发现一些基本的变化,然后考虑如何展现这些事实中的某些变化,当它们以某种方式同时出现时,考察其所导致的总体效率(如分数)的变化。我相信,无论采用哪种研究程序,最终都会得出同一个结论,即变化是联结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或者说是满意或烦恼的增减而已。当一种功能发生改变时,不是某些反应与某些情境相联结,就是某些反应与某些情境相分离;或者某些事件的状态使个体更满足,或者某些事件的状态使个体更烦恼。练习曲线的上升往往伴随着习惯、态度和兴趣系统的平行生长。

    联结的增加有时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例如,会做加法的人见了,会直接写出79;有时可间接地从口语报告表现出来,例如,会做加法的人看见,会顺口说出20;有时隐藏在神经系统之内,只能从派生反应中观察到,例如,会做加法的人遇到,就会作出“想79”的反应,以前在1 000回中有900回能想到79,现在1 000回有999回能想到79[1]。联结的减少也同样以上述三种形式分别表出来:一种情况是遇到这道题时,必须经过“运算”才能写出结果;另一种情况是遇到这道题时,需要说出“几加几得几”;第三种情况是遇到这道题并做出“想79”的反应时,不是原来的1秒钟,而是8秒钟[2]。

    前文中谈到的“增加”和“减少”均可用“加强”和“减弱”来代替。所谓“增加”一个联结,就是把一个联结的强度从零增加到一个联结强度,或者在原有联结强度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强度;所谓“减少”一个联结,就是把一个联结的联结强度减弱至零,或者在原有联结强度的基础上减弱一个联结强度。

    当一个联结被减弱而另一个联结同时被加强时,这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情况,即由于优势反应的替代所引起的进步。

    满意与烦恼的增减也有三种表现,即表现在外部行为上、学习者的口头报告上和神经系统的内部活动上。关于神经系统内部的活动,只能从当事人对自己内心状态的评价中了解到。当一名诚实的学习被试在实验中抱怨自己所选择的学习任务时,即他选择的是记忆无意义音节而不是他以前喜欢阅读的小说时,所有胜任观察的人都能判断出被试当时所表现出的满意与烦恼情绪的变化。除了上述外显行为表现之外,还可以根据他的口头报告了解情绪的变化,他可能会报告自己的学习热情已随着所记音节数量的增加而提高了。除了上述两种表现之外,就是他大脑内部某个传导单元准备传导的势力有了微弱的增强,或者它正与其他正在发生的事件联结着,所以没有看到与传导单元传导势力的微弱增强相对应的、可观察的满意之感增强的事实。

    接受与拒绝、喜欢与厌恶、满意与烦恼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所受到的关注很少,而且,它们的改善作用只在人“放弃厌恶的工作”或“获得成功的热情”等总体事件中得到粗略的描述。然而,每个人都能看到它们在提高能力上的重要作用。例如,音乐创作和英文写作,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创作内容的好恶与取舍。这种好恶与取舍对诸如加法运算、打字、打台球等活动同样具有影响。练习不仅能使正确的反应与某个特定情境建立联结,而且还能使我们在形成这种联结时感到满足。例如,在打高尔夫球时,当在某情境下,挥动球杆做出反应,看见球沿着自己期望的路径低速滚动时,个体就会产生满足感,对球杆的好感和兴趣也会稍微有所增强。由此,引人击球的情境与挥杆击球反应之间的联结就增强了,进步也就出现了。再以打高尔夫球为例,我们不可能每次都遇到这种理想的情况,即击球落地的位置和滚动路径都与情境建立最紧密的联结,而是从中选择几次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动作。此后,我们在每次击球时都如此这般地挥舞球杆,用行话来说,就是我们“感觉良好”的动作。这种逐个淘汰不满意的反应发生在所有心理创作活动中。甚至在那些看似顺畅而没有选择的纯粹联结中,即所有反应都同样令人满意(比如熟练的加法)时,也同样会发现不同的反应和反应的选择。一想到其他的事情或精力稍不集中,那些普遍觉醒着的“联结”就会出现。为了防患于未然,满足于对适当工作任务的不懈努力是提高工作速度的一个重要成分。因此,更大的满足是提高速度的重要成分。

    进步的外部条件

    进步的条件最好从以下四方面论述:一是外部条件,如练习时间的长短、每天什么时候练习、进食数量等;二是生理条件,如酒精和咖啡酸的含量、某种疾病的影响等;三是心理条件,如兴趣和烦恼;四是教育条件,如操作练习的组织和教给学习者的方法。

    在外部条件中,我们只讨论一个简单的问题————练习的分配,即练习时间的长短和间隔时间的长短。

    功能训练的时间总量相同,比如10小时。可10小时的分配方法有无数种。例如,10个60分钟,20个30分钟,40个15分钟,5个60分钟之后可有10个30分钟,或者每个练习的时段依次分别为100分钟、80分钟、60分钟、50分钟、40分钟、35分钟、30分钟、3个25分钟和13个10分钟,等等。对于每种时间分配方法,各阶段之间的时间间隔又有无数不同种时距。对于指定的一种功能和一个人,指定总的训练时间并指定功能进步的具体指标,以及在功能之外又指定操作和限制的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到最佳的时间分配方案。所谓的“最佳”,可以定义为使功能进步的速度最快,或者定义为使功能进步的总体效率最高,或者定义为使学习者在训练过程中感受到的满足最大,或者其他一些可以理解的方法,等等。

    如果不论操作情境,一定会有一些简单的定律适用于所有功能和处于所有进步阶段的所有个体。例如,10分钟至20分钟的练习时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要比比它更长或更短的时间好;又如,无论每次练习的时间有多长、练习什么功能、练习的人是谁,间隔24小时至48小时的时间一般比其他时间间隔更好;或者最佳的间隔时距一般是练习时间的二十倍;或者随着功能的进步越来越接近极限,最佳的练习时间变得越来越短、间隔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

    实验结果大致表明,在时间分配上应尽量避免采用很长的练习时间与很短的练习间隔时间。[3]但另一方面又表明,练习的时间应尽可能比学校里通常所用的时间长,而间隔时间应尽可能比学校里学习与“复习”所间隔的时间短。[4]

    柯比(1913)以1 300名三年级和四年级儿童为被试,以加、减法运算为实验任务,考察了练习时段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的最高时段为20分钟。在加法作业中,实验的安排具体见表15——1。

    表15——1 加法作业

    续前表

    *最后几天练习的时间为3分钟。

    在除法作业中,实验的安排具体见表15——2。

    表15——2 除法作业

    这两个实验是出于实用而做的,与其中有多少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做了多少课外练习关系不大。我们假设学生在短时段中进行的课外练习与长时段中进行的课外练习的数量相同,实验结果显示,学生在短的练习时段下的成绩较好,两分钟的练习效果最好。然而,我们须注意,这个结果是建立在所有时段的课外练习数量相同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儿童的练习全在课外进行,那么,四个星期的练习要比一个星期练习的效果更好。练习时间短优于练习时间长,其优势可能没有那么明显,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会进一步探讨。

    以上两个实验得出如下结果:在加法实验中,22.5分钟、15分钟、6分钟和2分钟练习组的成绩分别为100、121、101和146.5。在除法实验中,20分钟、10分钟和2分钟练习组的成绩分别为100、110.5和177。

    进步的心理条件

    就进步的实质而言,在基本心理条件上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令人满意的联结有机会增加,令人不满意的联结有机会消失。只要有所变化,就一定会发生联结的扩充或淘汰。

    任何可以改变的功能,只要有练习,就会发生变化。但是,无论刺激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习者都有机会在较宽的范围内取舍各种有用的反应。鲁格注意到,在解决操作式智力游戏问题时,善于操作的学生有时会故意摆弄迷具,希望有机会找到启发他下手的位置;或者故意变换解决问题的假设,其目的也是希望从中观察到下手的地方。

    不论怎样变换问题的情景,都是为了寻找并直至建立更好的有用联结。例如,鲁格就曾说过,高效率的学生具有这样一种特征,那就是他们特别注意考察和检验自己的假设,正因如此,他们自己将成为建立新联结的强者。

    令人满意的联结一旦出现就会被选择,不令人满意的联结则被淘汰,这并不是功能经过单纯的练习就能取得的必然结果。有许多人在许多功能上都错过了偶然的优势,却仍然执迷不悟地坚持错误练习并固守错误。一种功能如果进行这样的练习,则不论他会取得成功还是失败,不论是增强了好的联结还是增强了不好的联结,工作的效率不论是在平均水平之上还是在平均水平之下,个体练习的结果都只能是他初始状态的偶然变异而已。正因如此,一位毫无文学品位的诗情隐士,可能连续数年都写不出更好的抒情诗。正因如此,在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不考虑言语修辞之美,又不接受社会压力的影响,则虽能口述千言万语,但说出的话在音调、音色、语法或风格上也毫无进步。也正因如此,在判断两个砝码哪一个重的实验中(一个砝码重100克,另一个重101克,而且砝码的重量标识被掩蔽起来),如果除了被试自己练习之外没有其他反馈,那么练习是不可能取得进步的。

    无论如何,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只有那些重复使用并令人满意的合意联结,以及那些不被使用并令人烦恼的不合意联结才能发生改变。功能进步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尽在于此,即是说,重复使用和令人满意的力量直接支持合意的联结、反对不合意的联结。其中有三种情况直接来自学习定律的结论,应该首先讨论:一是将要形成或破坏的联结容易识别;二是令人满意或使人烦恼的情境容易识别;三是应用且令人满意或烦恼的联结容易识别。以下五项统称为“兴趣系列”,即工作兴趣、对进步的兴趣、积极好问的态度、注意、把工作当作自己渴望的有意义的事情。它们之所以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因为它们有助于产生变化,更因为它们能产生相关的且合意的变化,因为它们能增强好的联结,淘汰坏的联结。

    “将要形成或破坏的联结容易识别”,“令人满意或使人烦恼的情境容易识别”,“应用且令人满意或烦恼的联结容易识别”,这三句话的意思可举例说明。就某人来说,他在加、减、乘、除法运算上取得进步,平均说来,要比在解决应用题上取得进步容易些。一个原因是,关于做加、减、乘、除运算,所需要建立或巩固的联结(除了长除法中的商数须尝试选择而定外)都有严格的定义,只需分别练习即可。另一个原因是,成绩(正确答案的数量与做题的速度)是否令人满意也容易确定,令人满意的成绩往往伴随着他人的赞许、作业时间的缩短或者其他额外的奖励。而在解应用题时,学生不能轻易地说出需要形成什么具体的联结,自己不能单独练习这些联结,也不知什么样的联结能令自己满意,更不知道如何做才能使自己感到满意。

    再以学习写作为例,在单词拼写、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语法、文章格式等方面的练习容易取得进步,而要写出言辞雄厚有力、表达清晰且有文学魅力的文章则比较难。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对于前者所要形成或避免的联结能够预知,可以分别练习,理论上令人满意的活动也可以确定,当它们发生和作者满意时也容易被识别。而对于后者,在思想上的联结是好是坏,以至于怎样写是令人满意的,怎样写是令人烦恼而应避免的,确实很难识别。正因为这方面的进步差异如此之大,所以,在高中教作文写作的大部分教师们在评价文章的想象力、幽默感、言辞力度和美感等一般品质的进步上没有明确的要求。在少数个别案例中所指定的表现“文采”的情境与反应的联结一旦被确认、控制或赏罚,就取得了比以前更快的进步。例如,有一条明确的写作规则是“在开头的第一句话中使用‘and’(与)一词的次数每个月不能超过一次”。这样的规则虽然呆板而狭隘,但能在行为上产生固定的联结,而固定的联结确实有助于进步。

    练习打字很容易取得进步,而书写却不易进步。其主要原因如前所述,可能是因为打字时,字母、字词及其与所需要的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结更清楚,高效率者与低效率者更容易区分,而且打字效率更容易被奖励所激励。

    关于上文所提到的“兴趣系列”,目前还没有直接的定量实验。因此,还没有什么新的事实在此处报告。有些被心理学家直接观察过的学习过程,尽管未被实际测量过,但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例如下面所引用的几段话:

    “养成全神贯注的注意习惯或兴趣,保持一种普遍有益的心境,这对学习的重要性实不亚于养成上文所讨论过的任何一种‘操作习惯’。”(Book,1908,p.71 f.and p.74)

    “从前面的有关颠球、速写、打字、记忆等实验中所获得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单调的技能是技能快速获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这些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在工作中,单调期与快乐期交替出现,同时保持强烈的热情尤为重要。正如上文所述,与单调相联系的沉闷未必是练习曲线上出现‘高原期’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延长‘高原期’。尽管这种失望之感并非总是与练习曲线上的‘高原期’相并行,但一般如此。而且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当快乐与信心恢复时,有时会预示着新的进步。”(Swift,1906,p.309)

    恐怕没有人会怀疑,在诸如加法计算、打字或无意义音节学习等功能练习中,兴趣有助于功能的进步。前面所引用的那段话,虽然没有被有兴趣的学习与无兴趣学习的实际比较所全部证实,但根据常理,这些论述可能是正确的。

    没有一个深邃的思想家会怀疑兴趣自身对进步的推动,即因上进而满意,因后退而烦恼,也有助于进步。所以,下面引用的几段论述应当不会引起争论:

    “强烈的快速书写愿望和在一些案例中对实验意义和价值认识的增强,都是推动学习者采取新颖而经济的方法的动力。”(Book,1908,p.96)

    “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做错了而继续犯错误,当这种做法成为习惯时就会阻碍其进步。如果能够发现错误,尤其还能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那么,这种做法就会被抛弃。”(Cleveland,1907,p.303)

    “当学习有效时,人心会专注于当前所做事情的成功。”(Swift,1910a.,p.151)

    目前还缺少证明上述观点的直接证据与测量结果。兴趣对任务与进步的作用,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证据来证明,比较下面实验a与实验b的结果即可证明。实验a与实验b考察的是同一功能的进步情况。实验a中的学习者了解到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考察进步的程度,因此,他们会关心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而实验b的目的是考察各种药效、休息时间长短的作用或学习曲线,所以这组学习者较少关心自己的成绩。此前没有研究者做过这样的比较,而且这种实验做起来也很麻烦,不够精确。结果就如同所设想的那样,功能及其进步可以合理地解释为兴趣的作用。实验结果发现,实验a的进步看起来远超过实验b的进步。

    “兴趣系列”的其余三个方面,在此只进行简单介绍,无须深入讨论。杜威认为学校工作一定要精心安排和组织,以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需要,只要努力学习就可满足需要)。杜威的论述很精准,也很诚实。大部分人可能都同意他的观点,即便不完全赞同,也至少承认学生带着需要和问题学习,会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