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心理学的现代化运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像其他的古老学科一样,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心理学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与发展。在这一领域,不仅仅有知识的快速增长以及为知识的增长而投入其时间和智慧的人数的激增,而且,关于这一学科的态度、方法和标准等,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而言之,这一变化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其特征:心理学已成为一门实证性科学。它不再是基础哲学中的一个章节,而是成为一门“专门科学”。继其前辈学科————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之后,心理学亦与基础哲学分离,自成一家。心理学的转型是基础科学运动的一个阶段,这个科学运动可以恰当地称为19世纪历史上非常耀眼的事实。由于过去一个世纪的社会运动是工业发展的结果,而工业发展又依赖于科学进步,所以,科学进步可以正确地称为19世纪真正基础的运动。正是将科学的兴趣和方法从无机世界扩展到生物世界,又从一般而言的生物世界扩展到那种我们称为心理活动的生命活动的特殊形式,使得旧时的心理哲学(mental philosophy)结出硕果,并为我们提供了今天的心理学。

    在19世纪伊始,尽管我们今天称为“心理学”的这一概念很少被使用,但是这个概念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要说早期的哲学家们未曾对人类的心理表现进行过观察,那绝对是骗人的。苏格拉底就曾教导我们说,“认识你自己”乃是智慧的主要因素;亚里士多德在其众多著作中整理了古希腊人的思想,完成了注定千古流传而无可比拟的心理学论著《论灵魂》。在近代的早期阶段,当“自然哲学”发展了一技之长而从当时的知识体系分离出来形成物理学的时候,“心理哲学”仍然紧紧依附于基础哲学,以至于今天在阅读那时的哲学家们关于逻辑、伦理以及知识批判等的学说时,几乎不可能把心理学的部分从中区分开来。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流派的创建者洛克(Locke),著有《人类理解论》,从标题来看,人们会猜测这是关于心理学的。但是,洛克的主要兴趣不在于心理学,他更关注知识的有效性而不是认识的实际过程,所以,洛克对于认识过程的处理相当粗略。他拒绝接受当时盛行的观点,即认为人类最基本的知识或观念是与生俱来的;相反,他认为,所有的观念归根结底都是从个人经验中来的,因而也就没有比作为它们的基础的经验更有效的其他依据。诸如颜色、形状、硬度以及数量等的简单观念(simple ideas),是由外界的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形成的,而像记忆、思维以及其他心理活动的简单观念,则是由人类内部操作而形成的。对于这些简单观念,我们加以复合、对比、抽象等,从而形成数量巨大的、不同种类的复杂观念(complex ideas)。所谓知识,就是对两个不同观念之间同一性或差异性的洞察。因此知识局限于观念,正如这些观念局限于人类的经验。知识还进一步因为我们不能揭示所获得的各种观念之间的同一性或差异性而受到限制。不仅如此,而且,经验中的观念的偶然结合,还可能使人们无法看清本来存在的差异性和同一性;而“激情”可能导致人们在没有真实知觉作为基础的地方妄加断言。上述对洛克不同观点的摘录,很好地阐明了他的兴趣倾向。他急切地越过实际的思维过程而将注意力集中于评估思维的结果。尽管如此,洛克仍无疑是向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种对于知识有效性的专注,同样也深刻影响了休谟(Hume)以及来自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其他那些洛克的继承者,而且,这种影响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延续到19世纪。他们还对人类行为感兴趣,但这种兴趣更多是道德上的而不是心理学上的,它关注的是人类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人类实际做了什么;或者毋宁说,他们关于人类实际做了什么的兴趣,只构成他们关于人类应该做什么的兴趣的基础而已。然而,真正的心理学知识是慢慢积累的,这个时机————从基础哲学中分离出来,撇开所获信息的哲学意蕴,全身心地投入检测人类心理活动的工作中,成为研究的一个分支————似乎已经成熟了。在这一分离足以发生之前,对于急需更多的事实和获得事实的富有成果和值得信赖的方法的认知是必不可少的。蒙昧时代的很多心理学家或者说是哲学家们,具有明显的经验主义倾向,要说他们的理论是靠思考和演绎推理而得出的有失公允。他们努力利用所知事实,根据自身经验得出结论;只是他们对于更多事实和经验的需求没能实现。他们遵循自然趋势,从过去的经验中推断结论,而按照现代科学的标准,从过去的经验中推断出的只能是假说,而不是结论,结论应该是以新的事实对假说进行检验之后得出的。换句话说,一个科学的结论是被证明了能成功预测未知事实的一种假说。在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之前,心理学必须接受过去经验的指导,以及对检验特定问题的新的事实的热忱。然而,这种新的态度并不是在哲学心理学家中产生的,而是从外界引入的。

    改变心理学历史进程的外界推力来自生理学。生理学本身是医学的一个古老分支,在19世纪初经历了一场革命并从母体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特和活跃的实验科学。身体器官的功能必须通过实验才能了解,这一观念早在这个世纪之初就已经确立,很多实验是对肌肉、腺体、心脏、神经和大脑的研究。在众多身体器官中,研究得最多的,是眼、耳及其他感觉器官。事实上,生理学家们早就开始了对这些器官的研究,因为这些研究可以在人类受试者中广泛实施而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操作,而对其他多数种类的器官的检测中,手术都是必要的。例如,为了检验某一特定的视觉问题,就只需要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观察者,在视觉的物理条件以确定的方式被安排好之后,要求他报告看到了什么。牛顿利用棱镜对白光进行分解的方法,一直被自然哲学的学者们所遵循,大约在1800年,托马斯·杨(Thomas Young)描述了一些关于眼睛机理的非常重要的实验并提出了色觉理论,这一理论到现在仍拥有为数众多的拥护者。其他很多物理学家,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有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和伦福德伯爵(Count Rumford),都曾偶然地对眼及其感觉做出过重要的观察。19世纪早期,关于眼的研究工作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加,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新的事实,同时,很多新的问题开始浮现。作为生理学实验的成果,惠斯通(Wheatstone)在1833年发明的立体镜,以及普拉托(Plateau)在1832年发明的电影放映机的原始形式,可以说明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们在这一时期为心理学铺路所做的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很明显,由这些仪器的成功运行引出的那些问题————比如第一种情况,两张精选的平面图片或图表,分别放在每只眼睛前,如何能够使我们产生如此强烈的立体印象;再比如第二种情况,在不同位置的一个物体的一连串图片如何能让我们看到它在运动————显然都是心理学问题。

    对于听觉的研究工作虽然不如视觉研究那么多,但其研究工作的性质与上述视觉研究相类似。而在1825年前后,韦伯(Weber)还针对皮肤的触觉、距离觉、温觉和压觉得到了大量重要发现。由于其关于感知差异的实验以及从中得出的公式,韦伯算得上心理学历史上一位特别杰出的人物。他发现,当两个物体很轻的时候,两者之间的差异很容易察觉,而当物体变得更重,为了察觉两者之间的差异,它们之间的差别也要相应增加。从类似实验中,他总结出差异感觉量不是取决于两者差异的绝对值,而是取决于这一绝对值与标准重量值的比例。这一公式后来被称为“韦伯定律”(Weber's law),成为实验心理学这座大厦的主要奠基石之一。

    一方面鉴于生理学家们所已经掌握的、事实上属于心理学性质的那些知识的大量增长,另一方面又鉴于一些哲学家越来越倾向于专门从事心理哲学的研究,我们或可以期望在19世纪中叶之前,这两种倾向可以结合成为一门现代模式的科学。但事实上,或许是因为实验的方法还没有成熟到足以解决心理哲学家们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所以,这一结合直到下一代人时才发生,尽管当时的心理哲学家们变得更加经验主义,这一点从贝恩(Bain)的作品中可见一斑,而一部分生理学家变得更加心理学化,赫尔姆霍茨(Helmholtz)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赫尔姆霍茨是位列第一流的科学家,他研究了有关视觉和听觉的全部现有知识,又对所有这些知识亲自加以检验,从而加入了很多新的发现,并将所有发现总结成两本著作,一本关于视觉,另一本关于听觉,大约出版于1860年。他还在神经传递速率的研究过程中,给出了“反应时”(reaction time)的第一次测量,这一研究主题立即被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采纳。

    与赫尔姆霍茨一起常被提及的另一个人是费希纳(Fechner),他是物理学教授,兴趣广泛,并具有对哲学的某种神秘主义气质。当他思考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关系的问题时,他无意中发现了前面提到的韦伯关于物体重量及其他刺激物的感觉差异的研究工作,并由此想到,这类实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建立刺激物与由此产生的感觉之间明确的定量关系,其中刺激物代表物理世界,由刺激产生的感觉代表心理世界。沿着这一思路,他做了大量实验,设计出了适当的方法来开展这些实验并处理实验结果,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860年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作者撰写这部著作是怀有其哲学的意图的,而且,著作的题名也表明了具有哲学意义,但事实证明,这部著作的哲学意蕴并没有被普遍接受;相反,从心理学方面看,这部著作却被证明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指明了针对某些心理学问题如何进行精确实验的方法。十至十五年之后,费希纳将相似的实验方法运用到美学问题上,提出美学作为科学应该是“自下而上”发展的:开始于对颜色、形状和其他简单物体的偏好的实验测定,然后逐步向上发展到对艺术的复杂对象之偏好的实验测定。

    1870年前后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的了。我们拥有这样一批心理哲学家,其最著名的代表有贝恩和德国的赫尔巴特派学者(the Herbartians in Germany),他们愿意致力于研究感觉和理智、情感和意志等这类问题,并且是因为这类问题本身值得研究而研究它们,而不是出于更高的哲学的考虑才研究它们。与此同时,在有关感觉和感官知觉、简单心理活动的速率以及其他相关主题上,我们拥有了数量庞大的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的知识储备,同时还拥有许多充分发展了的且实用性强的实验程序。这两条发展线索最终在一个人身上最明确地汇合为一体,这个人就是冯特(Wundt)。冯特最初是一个生理学家,主要是在赫尔姆霍茨和费希纳的影响下,同时也受到哲学家赫尔巴特的影响,他很快转向了他称为“生理心理学”(physiological psychology)的研究上。这个称谓意味着这样一种心理学,它应该运用生理学的方法,也就是实验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来自生理学的相关知识。1874年,他以此为题名出版了《生理心理学》一书。之后不久,他升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于1879年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公认的心理学实验室,并开始派遣在实验心理学方面受过良好训练的学生去其他各大学纷纷建立实验室。在接下来十五年的时间内,特别是1890年前后,很多实验室陆续建成。然而,如果我们据此就断定冯特是实验心理学唯一的创始人,那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几乎与他建立实验室的同时,相似的情形就已经在柏林大学、哥廷根大学、哈佛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始,是由一些受费希纳、赫尔姆霍茨和其他生理学家直接影响的人————而不是冯特的学生————完成的。

    在1880年的时候,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远不及心理哲学研究范围那么广大。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们已经说明了如何研究感觉及某些特殊种类的感官知觉、如何测量简单心理操作的时间;此外,还有费希纳研究审美偏好的方法等。但几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实验可以被富有成效地运用于记忆、思维、意志、情绪以及其他一些具有重大心理学意义的主题上。因此,实验心理学最初看起来似乎只是作为整个心理学学科整体中一个相当有限的专门部分出现的。然而,此后不久,艾宾浩斯(Ebbinghaus)就提出了他的记忆实验,并引导出数量巨大的后续研究工作。稍晚些,美国心理学家就发现,实践和习惯形成是实验研究富有成果的领域;而且,就其总体情况而言,学习过程显然已经进入了实验心理学的范围。心理意象(mental imagery)和观念的联想(association of ideas)也已经被发现经得起实验的检测;而且,情感和情绪,甚至思维和意愿,尽管难以捉摸,也已被实验主义者克服了,还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总之,现今的实验心理学家是不会在敌人面前放下武器的;实验心理学从成为一门科学的特殊分支开始,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已经在整个领域内赢得认同。的确,实验不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唯一的好办法,但可能是所有可用方法中最有效的。现代化的标准所要求的,未必是实验的运用,而是一些特定的、值得信任的观察现象的方法的运用,以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