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集量论释略抄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p;此即似因亦应得成。

    ((九三)七四)说二喻亦过.

    若谓但有同法或异可有不定.并说同异则无失者.此亦不尔.

    ((九四)七五)九句有二故。

    九种宗法中初三後三各最後因.虽说二喻.亦是不定故。上说喻讫。

    ((九五)五八)因.宗.俱不成. 异品彼不遣. 倒合有二类. 无合.皆为似。

    此中同法因不成者.如说声常.无质碍故.犹如极微。又所立不成者.如业。两俱不成者.如瓶。异法喻中不遣者.譬若无常.见有质碍.如业.如极微.如虚空。此中说同法喻如虚空等.对不许常法空者是有法不成.此不别说。又倒合者.同法中言若是无常见是勤发犹如瓶等.异法中言若非勤发见其是常犹如空等。两喻有不说合者.唯说因与所立俱有.或复俱无.如说勤发而无常如瓶.或常而非勤发如空。说似喻讫。/复次颂言.

    无因等.及合. 颠倒等.非喻。 彼合不相属. 及不说彼故。

    观遮诠品第五

    此品大意。上文既说二量.今复遮计音声所起为余量者.首举颂云.「音声所起者.此无异比量.亦如说所作.遮诠显自义。」释云.音声於境见似相属者.乃如所作性等.简别余法以立言故.此与比量无所别异。以下反覆辨破声论胜论之说.以为声与所诠非定相属.但以遮诠表义.全同比量.无容异立也。直至卷末始设徵云.如是所余譬量等云何亦非余量。举颂答云.「由此类说余。」谓譬喻量者.如家牛以与野牛相似分别.此亦藉余得成.同於声量。又此二义自体.本由余量分别.意识以为相似.不异比量遮诠为相云云。此品文繁.无多正义.故悉从畧。

    费氏着书 History of Indian logic, pp. 287-8 解此品云.但破.声量又引首半颂云.声量非比即现.皆与原文之意相悖。又引证第二品破胜论自相比量颂文二句.亦误。

    观过类品第六

    既依现比二者释量。何义复说彼缺等似量耶。

    如立论诸分 以说似量者。 显不类能立。 是故说缺等。

    诸有少分方便者。欲如前所说能立而以相似言成宗。今遮止彼。显与能立都不相类。故说缺等过。

    若即显彼过。 说难则应理。 若作相似说。 同难。为过类。

    ((九七)九六)前宗若非能立。今出难言显彼缺等诸过。是则当理。((九八)九七)若本无过而说缺等者。此则有失。与难相类。名为过类。由此不能分别前宗非能立性。/此中。

    ((九九)一三一)至不至。三时。 不乐说为因。 「至不至。」「因言。」 此是缺因类。

    如有说言。勤发性故声是无常。此因有喻。((一〇〇)一三二)即设难言。若因至彼所立而成能立者。如河至海两水无异。其因即应与宗不别。又若不尔即不相至。云成所立。知是谁因。如是不相至者。与诸由不至而非因法曾无异故。应非能立。是为「至不至相似。」又((一〇一)一三三)於三时作不爱乐言。若因在所立前。既无所立。此是谁因。若说在後。所立既成。此亦非因。若复俱时。如牛两角。因与有因者体皆不成。是为「非因相似。」((一〇二)一三四)此二皆与缺因相类。所以者何。非理遣离一切有喻因故。且此何理。唯以不至相类同法。虽成就因相。亦说彼为非因。是复何理。在所立前不得名故。疑彼非因。又彼遮遣相似故。应有自害过。如是且说言因觉能立中有似三相因缺。

    ((一〇三)一三五)义因似不成。

    若是义因。言辞不能遮遣故。即於彼义为似不成。如前非理遣拨一切法因故。又由((一〇四)一三六)二因於所立义非因果性故。此难非理。若依道理遣拨。自成能破。

    ((一〇五)一五一)说常与无常 相随。成「常住。」此复似宗过。

    ((一〇六)一五二)如说声是无常。难云。此应常时成就无常性。诸法不舍自性故。以是说彼是常。则为「常住相似过类。」此复是似宗过。增益无常性故。於彼无常转时。本非别有无常性。即彼事体未生而生生已复灭以说无常。亦如果性等。於彼分位自性为缘而说为无常性。

    ((一〇七)一三七)由说前无因。 应成无所立。「无说相似。」

    ((一〇八)一四〇)如前说例。若难未说此无常前因非有故。即由无因应成其常。是为「无说相似。」此复。

    ((一〇九)一四三)因 增言辞能立。 似不成。

    说者於义。已自比量决定。次复欲他如自生决定故。由是义说互不相离。若增益谓言辞成义。未说无言即不得成。如是相难。即似不成。/复次。

    ((一一〇)一四四)似缺。 谓说前能立。

    若更增益说前即为能立。此似因缺。其能立时不说因者虽成因缺。若未说前则非能立。今难因义决定无有故。应知亦是似言缺过。

    ((一一一)一三八)生前非因故。 说相违不成。 「无生相似。」

    ((一一二)一四一)如前说例。难云。若声勤发是无常者。声未生前非勤勇所发故。应亦成常。是为「无生相似。」此复。

    ((一一三)一四五)二。 由增益而说。

    若未生前增益能立故。此似不成。声已生者由勤勇所发故。今立彼灭亦有勤发。若由义准非勤发故增益为常。此似不定。

    ((一一四)一三九)由异果性分。 见彼非能立。 「果相似。」

    ((一一五)一四二)如说所作性故如瓶而声无常。若难。瓶是异法果性故所作无常。何预於声。是为「果相似。」

    ((一一六)一四六)此复 由说意成三。

    若难所说瓶果性於声无有。此似不成。若难声果性於瓶等无常中无。此似相违。若难常住空等如彼亦无。是不共故。似不定因。复次。难无同法故是似喻过。何以故。唯取法共相能为比量。非由差别。不然。诸法各自决定。应无比量故。

    ((一一七)九八)以显示异品 为同法。立异。 「同法相似。」

    ((一一八)一〇五)云立异者。即是颠倒成立。此依能作因说。((一一九)一〇八)如声无常。勤发性故。异法如空。即此显示空由无触等亦得为同法故。成立其常。如是等因本以瓶为同法。今说与异品空相同。即为「同法相似。」

    ((一二〇)九九)余 由异法。

    ((一二一)一〇九)此谓显示异法而立异者。立量二喻。如前所举。而以瓶为异法。/如是等难。

    ((一二二)一一九)同故。 显余不成故。 俱似共不定。

    若以无触性为同异法故难余不成。唯依同法。或依异法。两相似故。难者有过。立应亦然。是为似共不定。前宗非触而勤发性。非不定故。/又如是等。

    ((一二三)一二〇)若欲成相类。 则为似违决。

    若难意谓。如汝(立)唯由同法而得成立。今我(敌)亦尔。此似相违决定。

    此复无合故。 说为似喻过。

    两者俱是似不定过。不能显示因与所立相随故。又不显示宗无因不有故。若难如後宗过前者亦然。此说似喻。成无合过。

    复是倒合故。 喻应与宗杂。

    世间论议多以喻为类同。说声如瓶。或不如空。此相合时亦得颠倒。说若无常彼是勤发。或非勤发彼则是常。复作结言。彼亦如是。或不如是。此成相似。若唯说喻。前後二宗应俱倒合故。/此复。

    由因自体别。 非两俱违决。 前因方便中。 无彼不定性。

    ((一二四)一二八)今此同法异法相似。且随世间方便而说。其勤发因。无有不定颠倒应知。如空难言则有不定。故难不成。

    ((一二五)一〇〇)同法复说异。「分别相似。」

    ((一二六)一一〇)如前举例。以瓶同法成无常性。难云。虽有同法。然彼可烧可见性等皆异。此应唯瓶无常。声则是常。非可烧性。又耳所闻故。如是颠倒分别所立。为「分别相似。」余复有解。虽同有所作性。而以可烧不可烧等分别常无常。是为「分别相似。」

    此 由不定差别。 及不共成常。 故似过。

    此复以不定法及不共法成立其常。以为自宗不成。余宗亦尔。此为能破。或复能立。若言能破。是似共及不共不定。若言能立。复是似相违决定。其第二解亦似不定。若说有可烧性等为无常因。则现量性及非眼所见性。随一於实等中应为不定。如是唯勤发因不缺因相。所难不成。

    ((一二七)一〇二)应成 一性故。「无异。」

    ((一二八)一一一)以显示同法故。即谓与彼应成一体。彼者谓何。无所遮止。又相隣近故。应知是说所立。云无异者。谓成无差别。由何与彼而成无异。以无简别。当知即是此彼一切。此难。以见与瓶同法。即欲令余亦复无别。瓶所有法声上皆有。是则一切更互同法应成一体。是为「无异相似。」此难应成无异。实乃显示声瓶不类。与前分别相似非有大异。是故如彼亦似不定。非见有差别故即成异义。亦非前宗唯以同法说其无常。是故为似不定。

    所立因无别。 复说似不成。

    此云复者。谓说无异相似别义。((一二九)一一二)以前类同分别相似。今别解释。谓宗与因两义无异故。如前举例。难因非有。与所立义无有异故。((一三〇)一二四)此复是似不成。此於未生以前增益无所立性。谓宗与因无异。生前若无。由谁能立。((一三一)一一三)无异相似复有异释。勤勇所发如成无常。如是亦成余法故。是为无异。((一三二)一二五)此复由能立性损害所立。是似相违。此由可烧等不决定法而难违决。又复当说非以现见而能损害。/复次说言。

    以法违所立。 相类作无异。 此似相违因。 无过乃成难。

    ((一三三)一二二)此同法相似等若是决定。则得成难。若後宗有决定同法相似等为违决者。前宗则成所说不定。以是由能破门或能立门难彼共不共相违不定能遣所立故。((一三四)一二三)又是等能破。若由现见亦能损害。如有说勤发故声无常者。相违难言彼因不定。应成声非所闻故。是但现见声为所闻性。即能损害。又复因何颠倒比度彼声是常。无所现见故。以有宗过。难前宗非所闻性则不成就。若一切决定中。现见不能损害。/又如是出难者。

    能害所立故。 是不害相违。

    此中所立谓法或有法.随应皆得。若成损害.即为彼相违性。

    ((一三五)一〇二)於宗显余因. 是「可得相似。」

    ((一三六)一一四)若显示别由余因得成所立.是为「可得相似。」如前成立无常.难云.所作非彼因性.於电等法亦由余现量等得成无常故。若无彼亦有此。彼非此因故。余复作异方便.谓此非无常因.以不遍故.如立草木有情.而以睡眠为因。/此复.

    多所建立宗. 即与因为类。

    若由余因亦成无常.此则所立决定。又纵由余得成.云何此即非因.((一三七)一二六)此於无常无处曾所不见.性决定故。曾无是理.所作法若为余果.自即非因.故彼难似不定。

    设施宗中无. 由因不遍故. 似不成.非声。 为依成一切。

    ((一三八)一二七)若说不遍非因.以余无常法无此因故.即施设声上亦无.此似不成。若唯所立中无此因.则成能破。又声虽有其因.非如以缠藤等睡眠谓诸草木有情.而依声成.一切无常故.为难不成。

    ((一三九)一〇三)由余义疑难 彼因.说「犹豫。」

    ((一四〇)一一六)若处分别宗义因义.见因不定.说为犹豫.是名「犹豫相似过类。」如前举例。难言.勤勇所发者.现见有显有生故.此将奚属.应成犹豫.故以此因成无常者非理。/是则.

    增益所立故. 似不定.

    ((一四一)一二八)本以勤勇无间所发成立灭坏。今者增益无常是生。由彼犹豫而为不定.如是於根水等可显境中亦得勤勇所发性故。然灭坏性实为所立.诸所显法亦复灭坏.是故此难为似不定。

    ((一四二)一二九)不成。

    应知此由增益。若增益勤勇所发因是生作能破者.是似不成。说彼勤发可得为因.非说勤勇所生故。

    ((一四三)一〇四)由异品义说. 不乐.名「义准。」

    ((一四四)一一七)如有难言.若勤勇所发是无常者.义准则应电等诸非勤发皆常.是为「义准相似。」

    ((一四五)一三〇)此於余所立 不定.成似因。

    若由勤勇所发以成无常.即增益非勤是常为不定难。此似不定.因於余宗常中不转.於何所立而说不定。复次.本立勤发者唯无常.今复增益唯勤发者无常.遂以电等无彼勤发亦成无常为难。实则前勤发因常品非有即是正因.此难不成。

    ((一四六)一四七)所许两俱处 求因.「成相似。」

    ((一四七)一四九)如前举例.难言.且瓶无常以何为因。(是为应成相似。)

    ((一四八)一四八)此如似喻过。

    ((一四九)一五〇)此难瓶不成无常.是无合喻过。然瓶无常本已成就.此难相似.如前果相似中所说。/是等相似者.

    诸过类少分。

    ((一五〇)一五五)即如是等由似过难非理.所余增益损减等诸相似亦然。((一五一)一五四)又即此等.但以方便少分异故.差别无边。((一五二)一二一)此中我侪复说彼为似缺.似不成等.於能诠中施设所诠故。或复说为似缺过难。似不成过难等。如是本论中说相似名亦复不定。有处相似以女声说。与过类(女声字)相属而立名故。有处又以不男声说。与难破(不男声字)相属而立名故。如是以相似声总摄一切。谓此是诸过类中「应成相似」等。此中且以似缺过等说彼过类。

    成难论中说。 颠倒。不真实。 相违。三过类。 皆不见差别。

    成质难论中以颠倒不实及相违说诸过类。实无此等差别相。

    正理畧复说 诸余过类相。 依广分应知。 余皆是彼分。

    正理畧分中复说。依同或异立难是为过类。彼广分中。分别成多。然即因至不至及不生等。皆无彼过类相。非由同异而难故。如是诸所未说过难。应知皆由正理广分展转流漫。诸余说者所作。亦唯此等一分。如是余处说诸能立能破及彼相似等过。亦然。是等流漫及所量义应遮止者。於胜论正理及足目正理广分两者当知。其诸外道所量诸义。惟是思拟遍计。非现量境。不堪审辨。/复次说云。

    外道思拟力。 相不可显示。 与自方便违。 不成所乐义。

    附录集量所破义

    集量之制也。备二大门一则显自说之特殊一则遮异宗之偏失。盖所立诸义无不深植源渊。映带时论。简持去取以致於圆满之域。故二门相成未可缺也。上出畧抄。但节取其正宗。所破各家之说犹有待列举对照焉。复次。印土各宗典籍存佚各半。颇不足供学史之研究。晚近学者涉猎佛书。得只字片语以为参证。未尝不色然喜也。顾独不知勘集量论。论中所见各家异义之多且要。而又关系学史。随有取择皆成新资。表而出之不容缓也。录所破义。

    集量论所破异义得类举其名者。凡五大家。一成质难论。二正理论者。三胜论者四数论者。五弥曼萨论者。今以次列之。

    一成质难论之说

    理门论中料简自部。每曰破古因明论旧因明师。集量不见是语。惟随处先破成质难论。rtsod-pa-bsgrub-pa 盖此论者。即古因明说之集成。破论则破古说也。集量第一品释现量正义讫。举颂云。「成难非师作。无用相推许。一分余说故。以是我当辨。」释云。成质难论者非规范师世亲之作。亦无用推为师作。何以故。论义一分余处已说故。以是所释量等。我侪当畧致辨。(奈旦版原本 mdo ce 页一六上。九九下)此在当时。殆深信成质难论为世亲着作而承用其说。故陈那特揭破之使失所据也。以次引文。约十四则。

    (现量品)

    (一)由彼境义生识。是为现量。(奈旦版原本。页一六上。九九下)

    (二)五识所缘是自相境。不施假名。(本。一七上。一〇〇下)

    (为自比量品)

    (三)观不相离境义所知。是为比量。(本。三四下。一一六下)

    (为他比量品)

    (四)说所立言为宗。此同正理。(本.四五下。一二七下)

    (五)说宗亦取意许品类。(本同前)

    (六)因与宗违。如说声常一切无常故。是相违似因。(本。四六下。一二九上)

    (七)显示不相离法。是为因。(本.五五下。一三八上)

    (八)不成。不定。及相违义。是为似因。如说眼所见故声无常。是不成。无碍故常。是不定。胜论者说根所转故无常。是与所立义相违。数论者说能生故因中有果。是与能立边相违。(本。六二下。一四六上)

    (观喻似喻品)

    (九)显示宗因相随。是为喻。譬说如瓶。(本。七〇下。一五四上)

    (观过类品)

    (一〇)诸有过难分三类说。颠倒。不实.及相违。(本。九四上。一七七上)

    (一一)颠倒难者。同法。异法。分别。无异。无因。至不至.可得。犹豫。无说。果相似等。(本。九四上。一七七上下)

    (一二)同法等四相似者。於决定因所成量中。以不定同法等相难。故成颠倒。(本。九四上。一七七下)

    (一三)不实义难者。应成。义准相似等。(本。九五上。一七八下)

    (一四)相违难者。无生。常住相似等。(本.九五下。一七八下)

    上举成质难论。大体已具。寻其原典。梵藏均缺。独我国真谛旧译如实论文颇与相符。

    其一。如实论旧传是世亲所作。与成质难论之传说恰合。

    其二。如实论各品皆题反质难品。又与成质难题相同。

    其三。如实论中精要之义为道理难。分颠倒不实相违三类。又与成质难论全合。(上列一〇至一四则)

    其四。如实论说堕负义与正理派立异者。如声常一切无常故为因过。不成不定相违为似因。皆与成质难论全同。(上列六。八两则)

    有此数证。成质难论与如实论之符合已无可疑。至其立名两异者。真谛译籍每喜易题。如观所缘论译作思尘本已义尽。而真谛以说唯识。复名之无相思尘。今如实论者。安知不本为反质难。而真谛益其题号为如实论反质难品乎。又长房录以次着录真谛译籍。皆有如实论一卷。反质论一卷。堕负论一卷。今但存如实论。又安知非本为反质堕负。而冒如实之名者乎。审若是。如实本为成质难论。亦未可知也。若集量引文如实犹有未见者。其籍本非全豹。固不可执以为难也。古因明说备於成难。而陈译如实存其面影。新因明说宗於集量。而奘译理门有其本源。要此始终。旁资梵藏。因明流变而後可言。盖国译佛典者。每片珍之散见。汲海藏而不穷。寻讨所资。诚足郑重无量者矣。

    二正理论者之说

    集量徵破正理之说多出於正理经。对举如次。

    (现量品)

    (一)根境相合生智。不设假名。无所迷乱。确实为性。是为现量。(奈旦版原本页一六上。一〇〇下。经一。一。四)

    (为自比量品)

    (二)比量有先行法。凡三类。一有前。二有余。三共见。(本。三五上。一一七下。经一。一。五)

    (三)有前者。与前者相似。或有前者法。有余例知。或有余果为有余。共见者。以因果相随性比度境义。(本。三五上至三六上。一一七上。至一一八下)

    (四)唯有前比量有三种。取三时故。(本。三六上下。一一八下)

    (为他比量品)

    (五)非能立者.是为所立。(本。四五上。一二七上)

    (六)说所立言是为宗。(本。四五下。一二七下。经一。一。三三)

    (七)宗与因违说名宗违,是为宗过。如说声常。一切无常故。(本。四六上。一二八上。经五。二。四)

    (八)由与喻同法而成所立者。是为因。(本。五六下。一三九下。经一。一。三四)

    (九)由同法并异法为因。而与似因有别。但同法为因者。所闻故如声性。应立声常。但异法为因者。勤发故不如瓶。应立声常。合二无过。或以能立义简别是因。(本。五八下。一四一上)

    (一〇)有错乱。相违。方便相似。所立相似。及过时。为似因。(本。六四上。一四六下。经一。二。四)

    (一一)有错乱者。谓不定。(本。同前。经一。二。五)

    (一二)与所取宗义相违。为相违。如胜论说极微无碍故非能造者。(本。六四上。一四七上。经一。二。六)

    (一三)於彼审思所由方便。为决了而说者。是为方便相似。如说我常。与身异故。(本.六四下。一四七下。经一。二七)

    (一四)若与所立无异.须成立故.是为所立相似。如说声常.无有触故.如觉。(本.同前.经一.二.八)

    (一五)时过方说者.是为过时。如说声无常。如瓶.不举其因.待问方说是所作故。(本.六五上下.一四八上.经一.二.九)

    (观喻及似喻品)

    (一六)若有譬喻与所立同法而分别彼法者.是为喻。又由此相违而彼相违.亦为喻。(本.七五下.一一五上.经一.一.三六.又三七)

    (观过类品)

    (一七)由同法或异法以相难者.是为过类。(本.九五下.一七九上.经.一.二.一八)

    (一八)因至不至不生等皆过类流漫而说。(本同前)

    上十八则.举凡正理论者释量要义殆皆引及.文句亦与现存正理经本相符。尤可注意者.则在文句之解释。盖论引破异义.必有解说之刊定.而後纵辞能针对。又此解说.必为异宗所自许.而後驳诘不唐劳。故据释文.或寻破意.以觇当时一宗异学.实为无上之资。有如通涂所说.正理经注最古最要者.唯婆蹉衍那之广释.陈那解经.即尝申破其义云。然今勘集量释文.全不类婆蹉衍那.却与遮罗迦本集等原始之说相合。举一二例.若释方便相似.以我与身异故常为喻.而以不定为破。因知方便相似云者.乃以所思为成宗方便之法.取决定而言之。如与身异故本有多义.今但决定取异无常身故常为方便而说。是则身异之言与宗中常又何所别.即有以宗一分为因之过.故为似因。正理宗立说本意如是.故陈那得据而破之曰.不定。与身异故之於我常.实非必然.矧言其以决定方便而成相似者。此解全与遮罗迦说方便相似.方便心论说类同.相合。而婆蹉衍那之释谓决定立敌异义理相等而不决者.适见其支离矣。又若解所立相似.以声无触故常为喻.而以非不成为破。绎意应云.无触者之为常.有待证成.不异所立.故是似因也。陈那则从而破之曰.非不成。盖宗中有法无此因者.是则有待证成。今此声上有非触之义.即非不成.矧言其以不成而为相似也。此又与遮罗迦等籍相合.而婆蹉解释有不备.後人臆测之谈更无足论矣。其余若是之例.犹不胜举。是则婆蹉广释最古最要之谓何.又陈那破婆蹉说之谓何.诚不能无疑也。

    复次.集量第六品末谓正理经畧分(rigs-pa-phra-mo)以同异相难为过类.广分(rigs-pa-brtags-pa)则曼衍其说谓有种种相似。其间如至不至无生相似等.皆不以同异为难而成过类.实轶出所说之范围云。次後又谓一切所量当遮遣者.由胜论正理及足目正理广分二者应知。(依宝本译)此云正理畧分当於经文初卷.广分则当次卷以下。今截然分言之.且指出前後相违处.以见流漫之形迹.此实为考证经本成立之一资料。至称足目正理广分与一般正理对举.似流漫之说即自彼出者.此与义净补译理门之称足目第二理门(正理)多少相通.抑又学史上可供研究者也.

    三胜论者之说

    胜论以量释句.立义甚备.故集量徵破独多。今举其畧.

    (现量品)

    (一)经说唯由相合而成者为实现量。由我根及义相合而成者为彼余法。有依量而说余义。谓根与义相合为量.以是不共因故。又复有说我及意合为量.以是殊胜义故。(奈旦本.页一九上.一〇二下)

    (二)说由犹豫及决了智所成者为现量及有相智(比量)但决了智以观察为先.现量唯见境.(引此以破四合之说 本.页同前)

    (三)待同及异.又待实德业者.为现量。(本.页同前)

    (为自比量品)

    (四)比量不必为共相境.如由所触比知不可见风。此触亦不可见。(本.二九下.一一二下)

    (五)说此是此果.因.相属.(?grel-ba)有一义和合.(don-gcig-la ?dul-ba)及有相违者.是等为有相者。(本.三六下.一一八下)

    (六)因果比量.如正理有前有余说.(本.同前)

    (七)相属二类.成就及和合.如烟於火.及角於牛。(本.同前)

    (八)一义和合亦二类.果与余果.因与余因.如色与所触.又手与足.(本.三八上.一一九下)

    (九)相违四类.未成已成等.如云风合於降雨等。(本.三八上.一二〇上)

    (一〇)显示相与有相之相属故.又说「此是此之。」此是者.谓相.(本.三八上.一二〇上)

    (一一)论中说(bstan-bcas-nas)一相属性为比量因。如说成因果相故.又如是有中非因故.以为无常及常之因。但经无明文。(本.三九上.一二〇下)

    (为他比量品)

    (一二)彼所成就之法为因。彼谓所立。(本.五八下.一四一下)

    (一三)似因有三.不成不可说.非有.及犹豫。(本.六五下.一四八上)

    (一四)不成者.似因。(无例. 本.同前)

    (一五)非有犹豫者.如说有角者为马.或牛。(本.六五下.一四八下)

    (观喻及似喻品)

    (一六)两俱极成者为喻。(本.七三下.一五七上)

    (观遮诠品)

    (一七)如说首背脐手等声.皆以各自所依分别能显.此即於诸总中亦有自性差别。(本.八〇上.一六四上)

    (一八)声量待习惯所熏而能解义。(本.八六下.一七〇上)

    上列诸义多见於胜论经.所可注意者.则仍在文句之解释。现存经注.首推商羯罗弥息罗所着「邬波斯迦罗.」而其时代甚晚。(在十五世纪中叶)书中或依据古说.或自生曲解.虽以鉢罗沙他鉢陀「广释」(陈那後百年内之作)等旧籍相勘.犹不尽了了。故学者动致疑议.苦无定论。然从集量搜剔古义.持以铨衡.亦易决也。举一二例.如经二篇一章十五至十九经云.风虽可触而非现量.无可见徵相故.又由共见无所区别故.唯由吠陀得知.然名业者为胜异者等徵相.名业由现量而起故。「邬波斯迦罗」中释此.以首三经解风.後二经证成诸自在者。其说似不相贯.今人疑之.以为首三经外难.後二经正释。然今徵之集量.(前举第四则并释)前三经正释风为比量.後二经例释名业比最胜(gtsol-bo)等.适得其反。因知「邬波斯迦罗」之短长虽有可议.若此等处本於旧说固可信也.又如经三篇一章一五至一七经云.不极成非因.非有及犹豫亦非因.如有角故为马.又有角者为牛.此不定因之喻。「邬波斯迦罗」中引古注解.同正理经五种似因。意有附会.今人疑之.以为但有不成相违不定三义。今徵之集量.经义本说三种.(前举十三至十五则)义例了然.无待详证。因知「邬波斯迦罗」等解.若此等处意有未惬.固应有简别也。自余寻绎破意得经古解可资研究者.犹不胜举.复次.我国传胜论之学.以「十句义论」为依。十句义者.於经义有所组织变化.盖晚出之说而印土所不传者也。今人考证其书之成。当在护法以後玄奘以前。(西纪五五〇~六四〇间)其思想递嬗之径路。今得集量各说证之.乃愈显明。如集量说比量相有因果相属一义和合相违五种.而於相属中摄有和合.(前举第五第七则)此异经而同论.其为论文思想之源泉无疑。又谓论云相属性为比量因.(前举第十一则)此亦十句义论释比量之要义。而在当时既有论书立此异说.实大可注意也。

    四数论者之说

    数论说量异义见於集量者.如次。

    (现量品)

    (一)耳等所转为现量。谓耳等五.由意增上.如次取声等五境.说为现量。(奈旦版原本.二二上.一〇五下)

    (为自比量品)

    (二)随由一种相属现量而成所余法.是为比量。相属有七.随应为比量因。(本.三九上.一二一上)

    (三)相属有七者.谓实与有实.如烟与火。(本.三九下.一二一下)

    (四)又所害与能害.如蛇与食蛇兽。(本.四〇上.一二二上)

    (五)又因与有因。如自性与异分。(本。同前)

    (六)又能生与所生。能显与所显等。(本.四〇下.一二二下.)

    (七)比量有二。一观差别。二观共。观差别者。云此是此。观共又二。谓因与果。(本。四一下。一三二下)

    (为他比量品)

    (八)悟他比量以具相及遮显。分别为二。具相者。由宗等差别言辞五类。如云。自性是有。见异分中一类相属故。如檀片等。(合结畧。 本五九下。一四二下)

    (九)若由能遮余宗而取自宗。依所余说。是名遮显。此又二门。一遮譬喻。二遣所乐。如遮冰解因而知有雨因。(本。六一下。一四四下)

    (一〇)有时具相遮显合说。如前(八)合中为遮显云。若非依所显一性而起者。无共依处故应成异法。(本。六二下。一四五上)

    上列十则。仅及三品而止。但数论晚出之说泰半具在。常徒亦谓。此宗本典七十论唯说三种比量。(见第五颂)婆伽斯波提弥息罗始用正理宗义而为解释。分具相遮显(即顺成反破方便)二者言之。此中遮显用间接推论之法。实数论宗於论议中最有效绩之贡献云。是则比量二分说属诸婆伽斯波提之依正理宗义。婆伽斯波提为九世纪人。去陈那甚晚。正理宗自乌度陀迦罗始见此说。亦复後於陈那。然今据集量观之。比量二分早已为数论所通用.故集量得专破其说.此固不俟婆氏之更张。正理後立二分.亦无寗谓为受数论之影响。此与常说适得其反.大可注意也。自余比量各义.今人言数论之籍.鲜有论及。如费氏着印度因明全史.不列数论.有引集量破数论处.亦误取弥曼萨论义.其他可知。今此戋戋.安得不郑重视之哉。

    五弥曼萨论者之说

    弥曼萨宗立六量.集量具引其义.如次。

    (现量品)

    (一)凡人诸根以与有法相合而生觉者.是为现量。(奈旦版原本.二六上.一〇九上.)

    (为自比量品)

    (二)现量为先而起者.是为比量。(本.四三上.一二五下)

    (三)义准量.有二类.一向及非一向。一向者.比量决定.如由烧煮等所作知取瓶等。非一向者.比量不定.如以勤发故无常而知非勤发故常。(本.四三下.一二五下.一二六上)

    (四)无体量者.如妇不在舍.知其在外。(本.四四上.一四六上)

    (观遮诠品)

    (五)声量.异於现比。(本.七三下.一五七下)

    (六)一切「种」声各自为异.於决定义说差别声定相属故.如说实德业等。(本.七四上.一五七下)

    (七)诸差别声同依故.相属故.决定故.说「有种类.」如说优昙华与青华。(本.七四下.一五八上)

    (八)总中摄别.以差别义自体相似而摄总中.但立名各别.是为同依。(本.七七下.一六一上)

    (九)诠牛马等声以起能诠意乐中有各别所诠故.以是有别。(本.八〇上.一六三下)

    (一〇)譬喻量.如家牛与野牛相似而成了别。(本.八七下.一七一上)

    弥曼萨宗最详声量.故观遮诠品中反覆辨论.其义甚繁。详为寻绎.有益於此宗学者当不鲜也。录所破义讫。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