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拿破仑关于远征埃及的最后评论 [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评论一 (关于出征计划)1801年,英国内阁用六万人开始埃及战争。这六万人中有三万四千名英国兵和二万六千名土耳其兵,包括乘坐克伊斯海军上将分舰队的船只于3月间在阿布基尔登陆的英国兵一万九千五百名,从印度军队中调来并于8月间在科瑟伊登陆的七千五百人,从伦敦、直布罗陀和德国等地调来并于7月间在阿布基尔登陆的后备军七千名,乘坐甲布丹巴夏分舰队的船只于3月25日在阿布基尔登陆的土耳其兵六千名,最后还有在大维齐指挥下集中在巴勒斯坦并于5月间抵达埃及的一万六千人。拥有这样大的兵力,英国内阁有权指望获得胜利,可是它的作战计划漏洞百出————达到了违反一切兵法原则的程度,以致使它的远征注定要失败而且应该失败:(1)10月间伦敦发出的命令到1月底还不能到达印度,一个师团从印度起航,须到4月份,即在南季节风到来以后才能到达曼德海峡,倘若碰着北季节风,那么它在整个夏天都不能溯红海而上,更到不了苏伊士。但是即使它能够及时到达科瑟伊和苏伊士,它还是没有跨越沙漠所必要的工具。实际上,载运这个师团的船只在厄别尔克罗比将军在阿布基尔登陆六个月以后,即在8月份才到达科瑟伊抛锚。如果说它得以越过科普托斯沙漠,那么这是因为大维齐在成为开罗的主人以后,给了它五千头骆驼。如果不是因为同盟军业已获得胜利,大维齐是不会这样做的。在红海方面不应采取任何佯攻姿态;两艘巡洋舰和一艘三桅舰载运一支二百人的登陆部队————这就是应该派来占领苏伊士和科瑟伊的全部兵力。应该把印度军队安静地保留在恒河沿岸并适当地扩充厄别尔克罗比的军队。(2)从伦敦和从直布罗陀启程的后备军,是在厄别尔克罗比将军出发以后六个月才到达埃及的。(3)甲布丹巴夏的六千人是在厄别尔克罗比将军出发以后二十天才到达阿布基的。(4)大维齐是在三个月以后,即在5月份,才越过沙漠进入埃及的。由此可见,厄别尔克罗比将军仅带领装备很差的一万九千五百名英国兵到达埃及,而不是带领一万九千五百名英国兵和二万六千名土耳其兵一块儿到达埃及的。如果他被打败了(这本来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印度师团、甲布丹巴夏和大维齐的后备军又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呢?(5)厄别尔克罗比将军登陆时,炮兵没有马具,骑兵没有马匹,军队所必需的东西什么也没有。为了准备出征,他在马耳他岛住了两个月,在小亚细亚也住了两个月;在这四个月中要各地政府给他弄到他所需要的五百匹马是没有困难的,因为在西西里、突尼斯、的黎波里、迭尔纳、坎迪亚、希腊、小亚细亚、塞浦路斯、阿勒颇、叙利亚的里波利、阿克尔和雅法等地,都可以采购。这些错误都是拟订远征计划的英国内阁所造成的。这是英国管理机关————欧洲最糟糕的管理机关工作不好的又一个证据。

    评论二 (论厄别尔克罗比将军的军事行动)厄别尔克罗比将军于2月底从马克里出发,3月2日到达阿布基尔碇泊场停泊。他正确地断定:占领了亚历山大以后,就劝说法国人接受阿耳——阿里什的投降条约 [2]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达到他的政府提出的目的,而不冒总体战的危险。但是:(1)他应当等待一年中最好的时候,3月间这些地方的海上风暴太多,他只应当在4月15日抵达亚历山大。(2)他的骑兵必须有马而炮兵也必须有马具;没有骑兵和有马具的炮兵,他将使自己的军队遭受巨大的危险。(3)他在这里犯了1799年在荷兰犯过的错误:他在马克里应和甲布丹巴夏会师,然后同他一起前往雅法碇泊场,并在那里接纳大维齐的六千士兵,包括伊勃腊吉姆别伊和马木留克骑兵上船。那么到4月15日,他就会率领一万九千五百名英国兵、一万二千名土耳其兵,包括二千五百名骑兵出现在阿布基尔碇泊场。他就会在法军来得及从开罗赶来救援亚历山大以前,出其不意地占领这座要塞。(4)厄别尔克罗比将军于3月1日到达亚历山大,因为天气不好,直到8日才登陆。在登陆前一星期他就被发觉了,一半法军即一万至一万二千人想必业已驻守海边,因此他应当起锚,离开阿布基尔地区,造成登陆达米塔的威胁,以便把法军吸引到那里,然后循着一条从陆上看不见的航路,悄悄地驶回来,在阿布基尔实行登陆。(5)克伊斯海军上将指挥九艘装备精良的主力舰和许多没有装载军队的小船。他应当采取三个佯攻姿态————一个佯攻在马拉布特附近进行,一个在斯摩科夫尼茨海角附近进行,第三个在小灯塔附近进行。每个佯攻地点都派出主力舰两艘、巡洋舰、三桅舰、运输舰或三桅小货船八至十艘,还派出军队五六千人作登陆姿态,以威胁法军。这样就会把弗里安将军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从而迫使他返回亚历山大,而在阿布基尔海滨最多只留下二三百人。克伊斯海军上将在转移法军注意力以便于本军登陆方面什么也没有做,以致造成数以千计的英国士兵的死亡,使英军整个行动成为非常冒险的行动。(6)3月8日上午登陆实现了,英国将军在一天时间也不应浪费的情况下浪费了这一天的下半天和9日、10日、11日、12日共四天半时间。3月8日下午五点钟以前,他应当到达罗马兵营阵地,9日应当向城市前进,这样他大概可以拿下这个城市。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只是到了13日他才出动。已于11日傍晚到达该城的拉纽斯将军掩护了他,使他没有受任何攻击。如果登陆是在护送舰在亚历山大被发觉的那一天,即在3月1日实行的,那么在开罗的第一批援军赶到那里来以前,他会有十一天的时间来攻占亚历山大。假若1798年拿破仑只是在马拉布特抛锚后十三天才出现在亚历山大城下,那么他就不能获得成功。在那种情况下,他会发现城墙上已站满士兵并且全副武装,一半马木留克兵偕同大批阿拉伯兵和近卫兵已从开罗调来。但他还是向亚历山大前进,并且不待自己的大炮运到,在他的舰队被发现以后十八小时,就以少量兵力猛冲这些城墙。兵法有一条原则是:当可以利用奇袭时,与其利用大炮,毋宁利用奇袭。(7)3月13日的战斗,标志着厄别尔克罗比将军远征失败。他知道法军人数是二万五千人,知道总司令 [3] 已得到报告,知道他在十三天以前已到达;他如果小心谨慎,就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路是仍旧上船,开到塞浦路斯去等候从英国开来的新援兵,以及等待甲布丹巴夏和大维齐指挥的军队。第二是占领地峡阵地,把船只开近地峡,或者占领阿布基尔半岛舍伊赫丘陵上的阵地,在那里构筑工事,这个阵地是难以攻克的。他在罗马兵营占据的那个阵地右翼毗连海洋,左翼连接迈迪耶湖,正面宽一千五百法尺。这个阵地对于既没有骑兵又没有挽具的一万五千人的炮兵兵团是不合适的。他在头几天内只能受到优势兵力的敌人进攻,这些敌人拥有大批勇敢的骑兵。他们在几个轻炮兵连的支援下,会冲破左翼,切断军队和分舰队的联系,结果会使他全军覆灭。

    评论三 (论哈特钦桑将军的进军和军事行动)(1)这位将军在3月21日战役后接任总司令职务 [4] 。他知道,过几天后法军能获得别耳亚尔将军师团的五六千援兵,这应当促使他放弃罗马兵营的阵地,而在登陆地点附近占领其他阵地。(2)过了五天,当甲布丹巴夏率领六千人到达的时候,他应当立即把他们编队,配置在自己的各旅团中,六千名土耳其狙击兵对欧洲军队来说是一支很好的援兵。可是他把他们编成了一支后备军,就没有多大的价值了。(3)4月13日,他在迈迪耶湖堤坝上凿开一个缺口。于是他造成了马列奥提斯湖。这样,他对亚历山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做了法国人在3月12日所应做的事情,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要塞才固若金汤,万无一失。然而整个出征的目的在于占领亚历山大。这样一来,他为了次要的任务而牺牲了主要任务。他的左翼阵地无疑因此得到更好的保障,但是如果在水中建立了良好的多面堡,而在湖中的流锚索上安设一些漂浮的炮垒,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4)在继续占据罗马兵营的情况下向拉赫马尼亚进军,以及 指望6月间与驻开罗的大维齐会师————这些军事行动全是有漏洞的。大维齐应当前往亚历山大,以便与英军会合,而英军则不应当撇开极重要的目标,追求次要目标。当有可能打击敌人心脏时,就不能让任何策略把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开。(5)当5月9日拉格兰什将军从拉赫马尼亚前往开罗时,哈特钦桑将军有极好的机会可以结束战争。他应该同甲布丹巴夏一起赶回罗马兵营,进攻兵力已因分出拉格兰什部队而有所削弱的梅努将军。这样一来,他把梅努将军赶到了阿拉伯人城墙下,他在几个星期之内就可以占领该城。(6)在5月份和6月22日以前,即在四十一天内,他遭受了双重危险:(a)在亚历山大,拥有九千人的梅努将军能够分出六千人进攻库特将军的四千人,并拿下罗马兵营;(b)在开罗拥有一万四千人的别耳亚尔将军能够打败阿耳·汉卡附近的大维齐。他在把后者击退到沙漠以后,能率领一万人转身来对付哈特钦桑将军,并与梅努将军会师。在阿耳·汉卡会战以后,他应该提防梅努将军在把自己老弱病残士兵两三千人安置在开罗城内以后,会集中力量同他决一死战。假设坚持下述基本原则:一切军事行动都是为了对付亚历山大和征服埃及,深入内地的程度要始终以能望见自己舰队的桅杆为限。这样他就能避免一切危险。(7)如果他认为绝对必要进军开罗,他就必须撤出罗马兵营,命令库特将军在登陆地点附近或在舍伊赫山上扎营。(8)为了造成能相机攻击别耳亚尔将军的可能性,大维齐应当跨过河口三角洲,在拉赫马尼亚高地的罗泽塔支流左岸和英国人会师。那时候,哈特钦桑将军就可以率领二万五千名土耳其兵、五千名英国兵和许多尼罗河小船队向开罗推进。(9)当6月19日他架成了过尼罗河的桥梁时,他的处境因此相当改善了。但他不应停留在治标上,他必须叫大维齐的军队到尼罗河左岸扎营。在占领加沙和破坏了法军所架设的桥梁以后,两军就可以开始在右岸一致行动。但在这两种情况下,在对岸都得保留监视部队。实际上,如果6月22日早上两点钟,别耳亚尔将军率领一万人从加沙出发,那么,在大维齐作出任何决定以前,他就会把哈特钦桑将军和甲布丹巴夏打退并夺取桥梁。假定后者在开罗某些房屋中设防固守,而没有任何重要的炮台,那么,第二天他们就会从那里被赶出去。(10)哈特钦桑将军常常觉得他的处境如何危险,他仿佛觉得他缓慢前进就能消除这个危险。不错,他总是弄不清别耳亚尔将军手下兵员数量————他把他们估低了一半。他以为向阿耳·汉卡推进的军队就是驻在拉赫马尼亚的军队,他弄错了。当别耳亚尔将军和大维齐开始碰头的时候,他手下没有一名拉赫马尼亚的步兵。兵法里有一些基本原则就是为了防止军队统帅对敌人兵力判断错误的。但判断错误总是程度不同地时常发生。(11)库特将军渡过马列奥提斯湖以后,以五千兵力围攻马拉布特,五千兵的数量是不够的,他必须有七千兵力。哈特钦桑将军感到了这一点,并在五天以后以援兵的名义把英土部队派给他。但这着做得太迟了。这一错误可说是后果十分严重。

    评论四 (论弗里安将军的军事行动)(1)亚历山大总督弗里安将军率领全部兵力,急忙赶往阿布基尔浴场阻止敌军登陆。可是,他应当携带大批炮兵,并设置两座坚强的海岸炮垒,炮垒上须安装几门二十四磅的和八十磅的大炮,以及几门臼炮。(2)因为在悬岩上建立砖质炮台的机会业已错过了,所以他应当在那里用棕榈树建造一座多面堡。这座多面堡能在三十六小时以内建成,而且亚历山大也不缺少装沙子的麻袋。(3)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派了三百人往迈迪耶湖对岸。这样他使自己的兵力削弱了。如果敌人从罗泽塔方面登陆,他这支力量薄弱的队伍就束手无策了。其实三百人是会起一些作用的,如果他们和他所指挥的一千七百人是相处在一块的话。如果这三百人带着四门大炮驻在科洛迭兹山上,谁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呢?(4)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应当在科洛迭兹高地上安置六门野炮,并由第七十五半旅团摆成一个方阵来支援这些野炮,因为这座高地乃是通海滨的要冲;在敌人占领科洛迭兹高地以前,登陆不能认为是有保证的。

    评论五 (论拉纽斯将军)(1)拉纽斯将军应避开战斗。13日他应当撤退到罗泽塔门前高地上,如果需要的话,甚至要躲在阿拉伯城墙后面,靠着各炮台上的大炮来保护。(2)既然英国兵在他眼前成行地走了几小时,他就可以把他数清一下。所以,他在等候颇大一批援兵的时候,离开自己的阵地,去向人数多三倍的敌军挑衅,是不聪明的。

    评论六 (论拉格兰什将军)(1)当拉格兰什将军于5月10日从拉赫马尼亚前进时,他应该在炮台里留下一个果敢的军官带领一百五十名士兵,并命令他们坚守到最后关头。这个人可能阻止英军前进八至十日。可是,他 [5] 留在那里的是一个蹩脚的指挥官,带领四十名士兵,他并且亲自下令把弹药和仓库破坏。这位指挥官在10日拂晓投降,如果这时候炮台上还有一百一十名士兵,这是因为有六十或七十名士兵在洗劫仓库时喝醉了酒,他们未奉命令就留在那里。(2)将军应当派遣一艘单桅帆船到美努弗运河里去,还要派侦察队到那里去,以便把护送队撤回开罗。(3)为什么他住在拉赫马尼亚的二十天内不把列斯倍和布鲁卢斯的驻防军都集中到那里去呢?这么一集中,他的兵力就增加了七百人;不这么做,他就损失了七百人,占师团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评论七 (论卡瓦利耶上校)卡瓦利耶上校的行为不能认为是无罪的 [6] 。他在回到法国以后,应当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罗马兵把他们队伍中每第十个人拉出来处死刑。但士兵投降是回法国的愿望引起的。所以全部责任应当落在指挥官身上。他知道自己士兵们的心情,就应当阻止任何谈判,应当以枪弹来迎接军使,并继续向亚历山大和纳特囊湖进军。卡瓦利耶上校是一个勇敢的人、是一个非常忠于总司令的出色的军官。由于这点,在当时情况下他的行为就更加应受谴责。他交出的六百头骆驼对英军很有用处。法军必须颁布禁止与军使进行任何谈判的法律。我们的士兵这样善良,这样友爱可亲,而我们的军官却这样容易上当,以致外国人常常欺骗他们。

    评论八 (别耳亚尔将军)(1)5月13日傍晚,当拉格兰什将军在开罗和别耳亚尔将军会合时,后者指挥的军队有一万四千人,其中包括老兵五百名,武装良好并集合在国民自卫军式的队伍里的普通官吏一百名,病兵八百名,其他体弱士兵、夫役和后备队固定人员一千五百名。这三千人是足够保卫城寨、加沙和开罗周围一些炮台的。可见他能够自由支配的兵力达一万一千人。他要是在开罗留下一支由一千名步兵、骑兵和一些大炮组成的活动部队,他就能够率领一万名士兵(包括一千名骑兵)和二十四门大炮离城出发。他不这样做,而是留下八千人保卫城市,自己带六千人去迎击大维齐。(2)不过就是这六千名法军(包括一千名骑兵)和二十四门配有优秀炮手的大炮,要打败大维齐,把他击退到沙漠去,还是绰绰有余的。大维齐带领一万六千名土耳其兵,其中有四分之一驻在达米塔。在阿耳·汉卡会战中,只有九千名土耳其兵参加作战。如果别耳亚尔将军不缺乏果敢精神,他是能够命令鼓手发出攻击信号的。那样,他就能够挽救埃及,而使自己获得不朽的荣誉,并且16日可以到达别耳别伊斯宿营,18日到达萨利希亚宿营,20日或21日可以回到开罗,23日或24日可以过尼罗河,27日或28日可以抵达帖尔兰,向拥有四千名英国兵和拥有甲布丹巴夏的六千名土耳其兵的哈特钦桑将军展开攻击。英军已因病魔纠缠而大为削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