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书林别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铅椠盛而雕版术日衰,世多不知刊刻为何事。三四十年来舍南北二京,惟武昌、开封、长沙、成都尚有刻手。然所刻书屈指可数;而雕版之技艺,能谭者已鲜。不出二十年,斯道必中绝;不有记载,则他日孰知前此成书之程序耶?是亦书林谈助也,爰补长沙叶氏之所未备,题曰《书林别话》。

    或曰:排版速,成书便,印行惟恐其不多;子嗜古故爱刻书,实则机器发明以后,刊刻早应废除!予曰:不然,大量出版,铅椠诚愈于雕版,而雕版之长,有非铅椠所及者:刊刻既成,随时可以印刷,一也。印刷多少,惟君所欲,减浇版之烦劳,二也。刻版随时可以挖补,可以修改,可以抽换,皆不需重新排字,三也。手工印刷,墨色经久,不患油渍,久而愈纯;一编在手,墨香满纸,此惟藏家能赏会之。书固不必尽以多为贵者,文章之妙,益以剞劂之精,二美辉互,不亦娱心而悦目乎?是故铅椠雕版,无妨并存。

    一书之成,自定稿以至装订,其步骤十五。曰:选科,初校,改补,复校,上版,发刀,挑刀,打空,锯边,印样,三校,挖补,四校,印书。

    刻书谓之长刀,与刻零碎者不同。学长刀者习艺三年,进出师必备酒,从师者以十六七岁为宜,学艺初成,技未必老;二十至四十之间,最为出色。及至暮年,目力己衰,亦无足取。

    文稿既定,首当选式。除金石图书,版头之大,莫逾于清御纂七经,小者则仿宋巾箱本,《粤雅堂丛书》,《知不足斋丛书》皆是也。通常为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最便于刊诗,五言绝句空一字,七言绝句则适为三句。

    板之四围,上为边,下为栏。黑口书者,上下长象鼻,中列鱼尾,书名卷数往往著鱼尾下。花口书者,鱼尾之上列总名,鱼尾之下列书名卷数,又于页数下列书斋名。白口书者,书名及页数偏前,卷数偏后,无象鼻鱼尾者也。

    内典多作瘦边肥字,半页十行二十字,作十八字者亦有之。梵本款式异。江阴缪氏爱用宽边瘦字,南浔张氏《适园丛书》有作半页十四行,行二十五字,大抵视文稿性质,以定款式。陈编俱在,任君自择,此亦犹口之于味,嗜未必同。

    刊刻始于储料,料多则质之松紧可以类选。世称枣梨,实则枣木粗不可用,梨木以野梨为上,惟石楠不易得耳。丝棉树亦可用,但不经久,刻零碎者多用之。

    材既选得,视书式断片,浸之以水,经月始可,而急用者多煮之。浸煮之后,即以付刨。刨讫阴晾,不可以曝日,以免生裂,干后搽以豆油,刮之使平,复以节草磨之,然后可以贴写样矣。

    依照款式,先刻花格板,夹空三线,又较寻常格纸,多一中线,以毛太纸印若干以供写样。中线供每字主竖之用,有注则双行小字以中线为分界。夹空线三根以中间一线为本行之线,其馀左右二线,所以为字画分之科,不刻;惟归安朱氏《强邨丛书》及《李文忠公奏议》写样用一线,不用三线,此非寻常之例也。

    先用白蜡在纸上轻抹一道,放纸型板上,用雨花石细润者磨之,使纸之毛头光滑,便于书写。

    大子字夹写者,谓之雨夹雪。大字宜肥,小字宜瘦。

    写长体字或扁体字,皆视方体字为吃力。

    写刻本,用篆隶,或欧字赵字者须好手刻之,始免于走样。

    宋体字写法,横要平,竖要直,长字宜瘦,扁字宜肥,长字撇捺均宜硬,扁字撇捺均宜软。不问横之多寡,所空要齐,竖竖亦然,横谓之仓口,直谓之间架。写字能正最好,否则偏左不可右,右偏则行款必歪斜。

    写样时发觉错误,用刀另割一格,四边略加浆糊黏贴。

    样既写成可付初校。遇错误在本字旁加一△,另书正字于样之上方,有脱落者加○,亦补书于样之上方。

    如本文须空格者,在应空处加一○,样之上方亦应加○,如已空而实不须空者加一————,样头注明接写二字。如次行须移接上行者,加一~,样头亦注明接写,昔日稿中多抬头之处,今则少此例矣。

    写样之改补推动,只有限于一次,复校后再有删除,则必须重新写样。复校重于初校,因经复校,即成定本上板矣。

    用熟饭泡水,备一小木器如印状,就板上压融成糊,以手背由右至左刮平之;再将写様反贴于板。取棕毛刷,经刷一道。再以刷排次触之,米士粉均匀洒其上,复刷数道。使样纸成茸,再刷去毛茸,晾干,使干透再以节草磨之。

    样中有割补者,其法与前同。而晾干后,再将底层纸揭去;不能揭者,以节草磨之。

    其次发刀,谓之开版。取法条刀与平口刀,左手按尺,右手持刀,逐线引之;在所引之线上,再扯以刀,手重者两刀,力轻者,往往三刀。然后将板倒持,仍在原线处,复扯以刀。直线完毕,即从事打横,案字之横,逐一划之,此时应加豆油一道,再案字笔画,先自左刻起,撇捺竖点,各刻一刀。字左之木,均由发刀剔清。刀不宜站,站则字不经久,卧之则仓口间架不得分清。发刀者宜斟酌于站卧之间。

    发刀毕,则归挑刀,挑刀伊始,必倒持板。夹空线先铲右边,即原样之左线也。据发刀之刀痕,逐字细刻;第一刀要重,二刀略轻,三四刀以次,依次减轻。板木渐去,略现梯形,此挑刀之割木法也。

    撇与竖刻法同。撇有二种:曰直撇,如月字撇。曰横撇,如参字之四撇,第一撇长,第二撇最短,三撇著中,四撇短于一撇,撇多者同此。但撇尖应倒刀铲之,否则如鼠尾。刻楷书者,不用倒刀,鼠尾撇为上。点有三种:一种平点,如宝盖中点,上平必竖形,一种左点应向左边。一种右点作半瓜子形。例以心字,中一点谓之平点,左点即左点,最后一点,则半瓜子点也。

    刻竖宜直,头要平,尾如蛋圆形。上接横或下接横者,如田字,至横为止。竖多者左竖略细,馀竖应相同,不能再有肥细之别。

    钩向左者如鹅头形,向右者谓之剔,剔刻法如横,起手重,落手轻。

    刻横宜平宜瘦,大字略肥,但不逾竖之半,刀不可站,站则字易漫漶。馀如发刀,捺如倒撇,要步步紧,全板之撇应一律,不可有肥细之别。

    挑成,则铲左线空,即原样之右线,字内之脏(如木屑等)用铲空凿逐字剔之,名曰剔脏。用热水洗板,板上纸衣尽除,于是始完成挑刀手续。

    打空,先用刀将字头字脚划一道。月牙形之弯口凿与木锤细细敲之,则无字处之木去完。靠线左右近之木,再用半分平口凿铲之。所有未清之处,仍剔以凿。空内如有铁形疖疤,先用平口凿戳碎,而后敲之,免伤月牙形之凿口。

    案照原书规定边线之粗细,放宽锯之,复以刨细刨之,或以铲刀修之,如此始得与原线相符。上下左右,四方应匀称,不可参差也。是谓锯边,至此板已成矣。

    板成,印样。红样为多,亦有用蓝色者,或迳刷黑色。红样可改蓝、黑,而蓝黑色则不可重印红样。

    刷印器具,以棕为帚,又用碎棕裹棕皮,包扎既紧成擦:印时帚宜轻,免伤字,擦要重,方显出字之精采也。

    据样再付校,此为三校,校刻样与校写样同。

    校出错字,即为挖补;先挖一方孔,而后削以木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