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净名玄论卷第二(名题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后释本名门

    论曰。由体不二之理故。有无二智。由无二之智故。适化无方。适化无方则施教不一。施教不一故称诏不同。是知不二之门为名本也。上已显其名本。今次叙其本名。叙其本名。略有二种。第一总论众教。第二别叙此经。

    第一总论众教。凡有五门。一立名不同门。二转不转门。三释首题门。四具义多少门。五人法不同门。

    一立名不同门

    众圣敷经。凡有二种。一者直说不别立名。如大品等。九十章内。无有侍者问名如来答题。良以一部明波若事显。即知是波若经。不烦别立。二者说经亦立名字。如云此经名为大般涅槃。良由名义未彰。故须别立。此立名不立名一双也。就自立名之中。复有二种。一佛自立。如云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二待问方立。如金刚波若。待善吉问名。如来始答。此谓自他一双。就自立名中。复有二种。一序品已立。如金光明之流。二就正说方立。众经多尔。此序正一双也。待问立名中。复有二种。一说经未竟。随一义说。即立名字。亦如小波若等。二就说经究竟。方始立名。此经是矣。谓前后一双也。就说经竟立名。复有二种。一者但立一名。众经多尔。二者立于多名即净名等是也。故云一名维摩诘经。二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此一多一双也。众经虽多。立名所由。略明十义。问。华严一部。何故文无立名。答。此经凡有十万偈。传译未尽。立名当在后也。至长安。见僧昙法师从于阗还。于彼处。见龙树传云。华严凡有三本。大本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此二本并在龙宫。龙树不诵出也。唯诵下本十万偈三十六品。此土唯有三万六千偈三十四品。故知华严名数在数分矣。菩提流支云。佛灭度后六百年。龙树从海宫持出也。

    二论立名转不转门

    三世佛经。立名有二。一名字不转。二随佛世异。如过去二万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现在释迦。同有斯号。此经名字不转。二者随佛出世。名字不同。如十二部中伊帝目多伽经。拘留秦佛出世之转名甘露谷。拘那含佛为法镜。迦叶佛时名分别空。释迦兴世称为契经。盖是适缘不同。故名随世异也。

    三论标题意门

    天竺经题在后。而初皆云悉昙。悉昙云成就。亦云吉法。而回后置初。道安名之也。问。众经何故首题名字。答。欲令因名知法。因法起行。得解脱果。又根欲不同。说教非一。若不别立名题。则诸部不分。为令众部各分。故别立名题。又诸佛说法。有略有广。广谓一部之文。略即一经之题。摄广为略。为受持故。开略为广。为解义故。又摄广为略。为利根人。若闻经名。即解其义。如龙树等入于海宫。但看经题。具鉴文理。开略为广。为钝根人。皆闻名未悟。寻文乃解。是以众经首题名字。

    四论立名具义多少门

    自有一义立名。或但从人。或但因法。或单就譬。次二义立名。或人法双举。或法譬两题。或因果合说。次三义立名。如胜鬘为人。师子为譬。一乘大方便为法。华严亦然。大方广为法。佛即是人。华严为譬。次四义立名。亦如华严。大方广即众经之通称。诸大乘经皆云方等。亦名方广。如云大方广大集经。涅槃亦云方等为甘露。即十二部中。名毗佛略。故方广之名通称也。方广既为通称。佛华严即是别名。谓通别两义也。就别之中。佛为其人。华严为譬。合前通别为四义也。次五义立名。大方广名含二义。一者对别。即是通义。二者对人。复是法名。足前四义。故成五也。次六义立名。即方广为法。对华严为。复为法辟一双也。合上为六也。次七义立名。加以经字。上六为理。经即是文。谓文理一双也。如涅槃七善中云。知法知义知法。即是十二部经。故以经文对上义也。若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即以此七字。亦得为七义立名。以具上七义也。如华严题目。作此释。自余众部。可随义多少也。问。众经皆是佛说。何故华严独标佛耶。答。欲显华严教圆理满。故偏题佛也。问。余大乘亦皆教圆理满。何故偏叹华严。答。余经从半入满。华严之满。不因于半。故偏叹也。问。既不因半。何由得满。答。因有多门。不可一例。因于满理。故有满教。亦因满人。故有满法。不必待半。有人言。七处八会。是一佛华严三昧现此法门。故须标佛也。又华严偏题佛者。此是佛初成道说之。故题于佛。自尔之前。未有佛说。从此以后。不须标佛。是故斯经独标佛也。又华严七处八会加菩萨说。谓是菩萨经。非是佛说。是故释云诸菩萨等承佛神力在佛前说。即是佛说。故题佛也。问。既是佛经。何故不题佛说。但标佛耶。答。非佛自言。但加菩萨说。故不题佛说也。问。佛为教主。应在题初。何故方广居首耶。答。欲示诸佛所师所谓法也。故先标于法。又如前明佛华严三昧。故称佛华严经。则佛与华严合为一句。若发趾标佛。则义隔华严。故不可也。问。大方广既是众经通称。何故华严独标。答。例如题佛以释之也。良由教圆理满。纯化大人。又是初成道说。故独标之。

    五论人法不同门

    众经从人立名。凡有四种。一从能说人立名。如维摩等。二从所为人受称。如提谓经等也。三从能问人立名。如文殊师利所问经等。四从所说人受称。如无量寿佛经等。以说无量寿佛事。故以标名。就能说人。复有五种。一者佛口自说。二者弟子说。三者诸天说。四仙人说。五化人说。此经即是弟子说也。问。弟子所说。既得单从人受名。如来所说。亦得尔不。答。通义得齐。别则不类。弟子所说。多从人受称。如来所说。多从法得名。所以然者。佛说经无量。若皆云佛经。则诸部无别。今欲分诸部各别。故从法为名。弟子若从法立名。则师资相。如直云不思议解脱经。不题净名者。容谓此经即是佛说。今简师资不同。故从人受称。故佛经不从人。为欲别师。弟子不从法。为欲简人。问。人法双题。凡有几义。答。略有二种。一者人法双题。合为一名。如仁王波若等。二者人法两举。开为二名。谓人为一名。即维摩诘所说经。法为一名。谓不思议解脱法门。

    第二别叙此经

    复有三门。一总释是人法门。二别释人门。三别释法门。

    一总释人法门

    问。此经何故人法双题。答。略有十义。一者道不孤运。弘之由人。题净名。标说教之主。辨不思议。明所弘之法。二者欲明通别两义。题净名。则为明人别。标不思议。辨其法通。所以然者。此经凡二化主。一者佛说。二者维摩说。若但题净名之人。不题不思议法者。但得维摩之说。便不得佛说。今举不思议。则具含二说。故人法双题。三者欲互相显释。故人法双题。所以称为净名者。以有不思议解脱德。处秽不染。故称净名。即此则以法释人。次标不思议。举经之大体。题净名。辨法起之所由。故举人释法也。四者题净名。尊其人也。标不思议。重其法也。以净德内充嘉声外满。闻其名者。莫不尊仰。下云。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重其法者。既闻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谁不重哉。五者明此经题具足三业不可思议。故人法双题。维摩诘者。举人辨其意业。次云所说。明其口业。次云不可思议解脱。叙其身业。问。何故身业独云不思议。答。以后贯初。身业既不思议。口意亦尔。故最后说之。又以身业现神通。明不思议事显。故偏说之。此之三业。即是次第。先明意业察缘。次口说法。后即身现神通。六者人法双题。即是三事示现。显净名谓他心轮。标所说明说法轮。辨不可思议即神通轮。三轮之义。法华玄广明。今此所用者他心轮。谓知病识药。说法现神通。应病授药。又说法轮明闻事不思议。神通轮谓见事不思议。六尘境皆为佛事。但见闻既要。故圣人偏示形色。又说法轮但明音声为教门。神通具以六尘为佛事。又神通轮多现不可思议迹。说法轮多明不思议本。如借座请饭。皆是神通现之。故是迹也。如说六度四等及不二法门。即是本也。又他心轮知根鉴药。神通轮则拔苦与乐。说法轮则灭惑生解。灭惑生解。名为利益。拔苦与乐即是安乐。是故众经皆云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则义无不备。六者题维摩。则明托疾方丈。标所说因病演教。举不思议。明现神通。一部始终。蕴在于题。七者题维摩。为欲简异于佛示师资不同。次云所说者。上虽标弟子。谓是对扬之人。今明所说。则知是弘教之主。虽知是弘教之主。或恐说浅近法门。故次明不思议解脱也。八者题净名。欲简异邪师。邪师内无净德。外阙嘉名。标不思议。简异法耶。法浅劣近末。非不思议。正法甚深。莫能测度。九者标净名。明是菩萨简非二乘。二乘结习不除。不得称净。如后品云。观诸菩萨华不著者。结习已免。即其事也。举不思议。简小乘。明大教甚深不可测度。小乘浅近。易可思议。十者题净名。叹高行大士异下位菩萨。举不思议。显究竟之宗。简未了之说。五时之流。谓此经是大乘义犹未了。今明既称不思议。则是穷微尽化妙绝之称。

    二别释人门

    复有四门。一释名。二因无因门。三德位门。四现生门。

    一释名门

    外国称毗摩罗诘。罗什僧肇。为净名。道生昙诜。云无垢称。真谛三藏云。具存梵本。应言毗摩罗诘利帝。毗为灭。摩罗云垢。吉利帝为鸣。合而言之。谓灭垢鸣。初从所得为名。次从所离为目。灭犹是所离。以声闻天下。故称为鸣。鸣犹名义耳。言虽广略。而意无异也。

    二因无因门

    总论立名。凡有二种。一有因缘。二无因缘。有因缘者。在名既多。则因缘非一。今略明四种。一从生所立名。如六道等。以生天趣故名为天。二从相貌立名。如有黑白长短等相。即以为称。三从过失立名。如贼盗之流。四从功德为目。如三乘贤圣。无因缘立名者。涅槃云。低罗婆夷。名为食油。实不食油。释论云。草名末末利。此云贼草。不劫盗而受贼名。皆无因缘。强立名字。维摩立名。可具二义。一无因缘强立名字。所以然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