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望农林部早日起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最近农林部鉴于蒙古新疆大沙漠的逐渐南侵,为保证西北各省,不使变为沙漠的世界,已经规划沿着大沙漠的东南边缘,即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八省的北部,连造长达一万二千里,宽达十里的防沙长城林带一条。计划中的林带分东西两段,东段因大局不定,暂时不能进行,现已决定先从西段作起,并已简派阎寿乔氏为甘肃段防沙林总场场长,阎氏于二月二十八日飞抵兰州,正在准备开始工作。

    在烽火漫天的今日,国人恐怕很少注意到这段消息,然而此事若果实现,其重要性将还在引人注目的许多大字标题的事件之上。今日一谈起西北各省,在一般人心目中所引起的是一幅雨量缺乏生产萎缩的半沙漠景象,无意中好似承认这是天然景象,非人力所可奈何。大地之上是否有超乎人力所可挽回的变化,使沙漠一步一步地向南移动,是地学家尚不敢遽下断语的一个问题。专就中国西北各省的情形而论,今日的枯干景象是最近一千年间的一种发展,并且人为的因素对于此种发展最少要负大部的责任。关中之地,由西周以至隋唐,前后两千年间,为中国的政治重心所在,文化的地位虽有时较差,但大体也可与中原媲美。“沃野千里”是战国盛唐间对于关中的一致考语,古代西北的政治文化地位绝不是建于半沙漠状态的基础之上的。中国最早的高等文化虽然起于中原,不久姬周发祥西北,代殷商而控制天下。周衰东迁,秦人占有西周旧地,最后吞并六国,统一宇内。嬴秦西汉的大一统帝国,始终建都西北,以制东达朝鲜南近赤道的复杂局面。东汉迁都中原,自始即不振作,漠视西北,种下日后五胡乱华的祸根。胡蹄南下,中国大乱,南北分裂,长达三百年之久,最后再度统一天下的仍是建都长安的隋朝。隋虽短命,继起唐朝仍是一个重心在西北的势力,维持中国,前后又是三个世纪。由周兴到唐亡,长逾二千年,中国可说始终是一个实力在西北的中国,即或没有历史明文的记载,我们也可毫无犹豫地推断,当时的西北绝不是今日的西北。

    西北的没落,始自五代,五个小朝廷都是中原的朝廷。北宋建都开封,元明满清建都燕京,无论是内地汉人自建的朝代,或游牧边民入主中国的朝代,无人再肯严重地考虑建都西北。这绝非出于偶然,万无偶然的现象而前后延续千年之理。其实西北的贫弱,到唐的晚期已经开始,当时东北的所谓河北三镇日愈盛强,势力凌驾朝廷之上,这与其说是东北盛强,不如说是西北没落,东北并未较从前强了许多,只是西北大不如前而已。西北如何竟致此种地步?简单一句话,是吃了我们自古以来“靠天吃饭”的文化作风的大亏。华北原野,向非森林地带,但沿山依河之地,洪荒时代的林木甚为可观,可以影响气候,可以调剂雨量,可以防止洪水,可以使农民有比较可靠的丰富收获。然而对于国脉民命所寄托的些微林木,人民不知爱惜,国家不知培养,自然在长期间所生成的树木,人力在短期间毫无计划地砍伐殆尽。早在二千二百年前,孟子在谈人性善恶时,已经附带的注意到此种现象,并曾发生无限的慨叹: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好一句“此岂山之性也哉”!孟子并非一天到晚专谈仁义的空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