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解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乘起信论》一书言简意赅,通过“一心二门”的心性学建构,层层展开染净互熏的流转与还灭运动,法、报、应三身佛说,以及止观修习等大乘教义,明显地表现出对南北朝以来大乘佛教的中观、瑜伽、如来藏等各家学说,加以吸收融摄,并有意识地超越各家的争论,融会贯通,曲成无遗。

    《起信论》依照《华严》《密严》《胜鬘》《楞伽》《涅槃》等佛教如来藏系思想而提炼出心性本觉的学说,为中国佛学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境地。从佛学内部说,它发展了印度原有的空、有二宗,以染净同于一心,心性不二,以及一体二面等中国哲学理路,通过体、相、用三大的不二关系,沟通了生灭变化的现象与永恒真理,在世与出世的二面,从而克服了印度空、有二宗的各自局限,也突破并发展了如来藏系学说。《起信论》的思想,以“众生心”这个概念为主体,主张“众生心”含摄一切万法,同时又把心性结合起来,提出“色性即智”“智性即色”的命题,这样“众生心”就具有超越与现实的双重属性。

    它一方面有高蹈的出世追求,而同时又要内在于一切现实,不异一切现象,保持随俗入世的情怀。这种出世与入世的二行之理,把超越的天国拉回到人们内在的心灵之中,由高远走向平实,巧妙地把印度佛学的出世倾向与中国文化的入世精神相结合,在现实中求得超越,通过生灭的现象而“随顺”进入真如的永恒之域,形成一个中国化佛学的圆教体系。

    《起信论》不仅初步完成印度佛学与中国哲学的融合,提出一个博大圆融的中国化佛学体系,而且其“一心二门”的心性论结构和心性本觉的思想,也提示了中国华严宗、天台宗、禅宗以及宋明理学的基本理路,对近现代中国哲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起信论与华严宗

    华严宗组织自己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融摄了《起信论》思想在内。它经过地论、摄论的研讨,到《起信论》的出现,再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中国化佛教学说的一大系统。正如明代德清在《华严宗法界缘起纲要》一文中所指出的,“要入华严法界,必由此论为入法界之门”。实际上,中国华严宗的诸大师,大都是依据《起信论》而创教立义的。

    华严初祖杜顺所著《华严五教止观》一文,就是直引《起信论》“一心二门”的思想来诠释华严的“事理圆融观”;又沿用《起信论》止观、悲智不二的学说,提出“止观双行,悲智相尊”的思想。主张以“不住空”的大乘菩萨悲愿,去摄化众生。这些思想,到法藏手里,得以较充分的发挥。

    法藏很早就重视《起信论》,曾参照新罗元晓《起信疏》作《起信论义记》与《起信论义记别记》。法藏首先通过判教的方式,把《起信论》判为“终教”。在法藏的判教体系中,“终教”离最究竟的“圆教”只隔一层,是构成“圆教”的基础。“圆教”讲“事事无碍”,乃华严极境,必须通过“终教”的理事无碍为中介,所以法藏的华严学说,是以《起信论》为根基而有所发展的。法藏又以《起信论》如来藏不变随缘与随缘不变二义,来阐发华严宗的理事交彻,“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宗旨。

    法藏晚年,主要发挥《起信论》“心性本觉”的思想,提出性体“圆明”“言海印者,真如本觉”等主张。这些思想,都在其最成熟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文中得到体现。

    华严四祖澄观也很重视《起信论》,《宋高僧传·澄观传》说他曾在瓦官寺给《起信论》作注,又与法藏学习过元晓的《起信疏》。可见,他的思想也多少受到《起信论》的影响。澄观注意到《起信论》中的“性觉”说,并把它与禅宗荷泽一系的“灵知之心”结合起来,主张“无住心体,灵知不昧”。他又把《起信论》染净不离心体的思想,与天台宗的“性具”理论相融会,提出“如来不断性恶”的思想。

    圭峰宗密,是华严诸师中贯彻《起信论》最充分的、彻底的。他的心性学说,就是以《起信论》“一心二门”为根据而建立的真心不变随缘义。他以心为本源,以真如、生灭二门为义,认为“心真如是体,心生灭是相用”。关于真心之体的根本特性,宗密规定为“寂知”,在《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一之上中说:“寂是知寂,知是寂知。寂是知之自性体,知是寂之自性用。”就是说,寂是心性的根本,知是心性的妙用,强调心性的灵知妙用,显然是受到《起信论》心性本觉说的影响。宗密把这种“本觉”的思想贯穿于他的判教体系之中。

    他认为以《起信论》为代表的性宗,之所以比“破相显性”的空宗更为圆融,在于空宗只是从心性本体为空寂,局限于性体,而不能运化无穷,下化众生。而性宗主张“知为真体”“照明为性”,则可以贯通一切现象,依据真体而又能融于事理,把本体与现象,理与事,超越的天国与世俗的生活打成一片。可见,宗密的宗旨,是力图用《起信论》来发展华严理事无碍的圆融理论。

    法藏、宗密主要以《起信论》来结合华严宗理事无碍的学说,到了宋代的长水子璇,则通过对《起信论》的绵密注释,强调以《起信论》真如缘起说作为华严事事无碍理论的依据。在其《起信论疏笔削记》一书中说:“故知真如随缘,是彼事事无碍之由,故得摄也。”中国华严宗推崇《起信论》的风气一直沿续到近代,如近代居士佛教的一代宗师杨仁山,教宗贤首,同时十分重视《起信论》,认为此论“总括群经要义”,是了解大乘佛法的初阶。

    起信论与天台宗

    早期天台大师是不注重《起信论》的,真正开始对《起信论》进行研究,并以天台宗思想来会通《起信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