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归敬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原典

    大乘①起信②论③

    马鸣④菩萨⑤造梁天竺⑤

    三藏⑦法师真谛⑧译

    归敬颂⑨

    归命尽十方⑩,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

    注释

    ①大乘:梵语Mahāyāna,又译摩诃衍。大,对小而言;乘,运载之义,以表明佛陀的教法。大乘,即指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河到涅槃岸的佛法,是公元一世纪左右在印度形成的佛教派别。

    ②起信:起,引发之义。信,指信心。起信,即引发对大乘佛法的信心。

    ③论:论本是佛教三藏中阿毗达磨藏(Abhidharma),是有关佛的弟子对佛语、法相等进行问答论议,辨名析理的著作。佛教中的论藏,具有往复析证,相互辨难的论理特征,为佛藏中最有哲学思辨意义的部分。

    “论”字下,《金》本有“一卷”,《资》本无,《碛》《南》《径》《清》本均有“卷上”。

    ④马鸣:人名,佛灭度后六百年左右出世的大乘论师。梵名为阿湿缚窭沙,。关于他的传记,材料现存的有鸠摩罗什译的《马鸣菩萨传》、《付法藏因缘传》卷五中的《马鸣传》、《婆薮槃豆法师传》、《摩诃摩耶经》、《坛经》及一些禅宗的“灯录”等。各传说法,大同小异。另外《释摩诃衍论》卷一中记载了六位马鸣,其中第六举《摩诃摩耶经》所说的马鸣,即本论作者。传说他起初为外道论者,特长论辩,后服从佛化,弘通大乘。

    关于马鸣的传承,传记各说不一,鸠摩罗什所译的《马鸣菩萨传》,认为马鸣是长老胁尊者的弟子;而《付法藏因缘传》卷五则认为,马鸣师承长老胁尊者的弟子富那奢。《六祖坛经》所记的传法系统,也同《付法藏因缘传》说,二者未知孰是。关于马鸣之名,依诸传记,有三种解释:一是认为马鸣初生之时,感动诸马,悲鸣不息;二是认为马鸣善能抚琴,以宣法音,令诸马闻已,悉皆悲鸣;三是认为马鸣善能说法,令诸马悲鸣垂泪,七日不食。

    ⑤菩萨:全称为菩提萨埵,Bodhisattva,旧译为大道心众生、道众生等,新译为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菩萨通常指悲智双运,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上求下化之人。一方面,他虽已分证佛觉,尚有情识未尽;另一方面,他又具有广行善巧方便,觉悟一切有情的大乘精神。

    ⑤天竺:地名,印度之古称,旧译为身毒或贤豆。

    ⑦三藏:梵语为Tripitaka,指佛教的典籍分经、律、论三部分。通达佛教经、律、论三藏的学者,称三藏法师。

    另“梁天竺三藏法师”,《金》本作“西印度三藏法师”;《石》本作“梁天竺三藏”,《丽》本作“梁西印度三藏法师”。

    ⑧真谛:人名,西印度优禅尼国人,梵称波罗末陀(Paramartha),又称拘那罗陀(Gunarata)。梁代中大同元年(公元五四六年)来华,受梁武帝礼遇,适逢国难,往北齐,赴东魏。先后译出《金光明经》《摄大乘论》《唯识论》《俱舍论》等,经刊定现存二十六部、八十七卷。陈太建元年(公元五六九年)正月十一日圆寂,年七十一岁。真谛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典译家,他精通三藏,尤契大乘,以宣扬大乘佛教为己任,潜心译出大量经论。关于真谛事迹,《续高僧传》中有《真谛传》。另外,近代学者汤用彤先生在其《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卷下中,总结中日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真谛生平事迹详加考订,可资参阅。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