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喝。打云:何不道这老贼。”

    注释

    [1]斑斑:指代老虎。

    译文

    桐峰和尚参学临济时,在深山里结草庵而居。一日,一位僧客来访。他开口便问桐峰:“如果在这里忽然出现一只大老虎,你怎么办?”桐峰庵主随即状虎而吼,僧人见势也做出一副惊恐的样子,桐峰哈哈大笑。僧人大喝道:“你这老贼!”桐峰说:“你要把老僧怎么样?”僧人便作罢。雪窦对这则公案颇有微言,他评价说:“这二人机锋虽说得过去,但故弄玄虚,不免有掩耳盗铃之嫌。”

    评唱

    雪窦颂道:“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好个斑斑,爪牙未备。君不见大雄山下忽相逢,落落声光皆振地。大丈夫见也无?收虎尾兮捋虎须。”

    禅门机锋应当机立断,稍有疑惑便是差之千里。这两位僧人虽不妨为禅门行家,只是爪牙未全,火候欠到,机锋尚未到运用自如的境地。岂不见大雄山下,百丈、黄檗师徒二人机锋竞起,落言下语振地有声。身为男子大丈夫,有拨虎须的勇气,也应有收虎尾的功夫。

    八六

    原典

    举云门垂语云:“人人尽有光明在,黑漆桶。看时不见暗昏昏。看时瞎。作么生是诸人光明?山是山,水是水,漆桶里洗黑汁。”自代云:“厨库[1]三门。”老婆心切,打葛藤作什么?又云:“好事不如无。”自知较一半,犹较些子。

    评唱

    雪窦颂云:“自照列孤明,森罗万象,宾主交参,列转鼻孔,瞎汉作什么?为君通一线,何止一线?十日并照,放一线道即得。花谢树无影,打葛藤有什么了期?向什么处摸索?黑漆桶里盛黑汁。看时谁不见?瞎!不可总扶篱摸壁,两瞎三瞎。见不见,两头俱坐断,瞎!倒骑牛兮入佛殿。中,三门合掌,还我话头来。打云:向什么处去也?雪窦也只向鬼窟里作活计,还会么?半夜日头出,日午打三更。”

    注释

    [1]厨库:即厨房。

    译文

    云门和尚垂示众僧徒道:“人人各有个大光明。如果你想找到它,不仅看不到光明,反而更加黑暗。你们说说,什么是自己的大光明?”众僧沉默不语,云门便又说:“这光明在厨房、在三门。”接着他又说了一句:“禅僧眼里无好事。”

    评唱

    雪窦颂道:“自照列孤明,为君通一线,花谢树无影,看时谁不见?见不见,倒骑牛兮入佛殿。”人人自家脚跟下,都有一段大光明,只是平常用得暗。云门垂示言语,这光明在“厨库三门”,已自是为你打通一线。但如果你从对象上去找时,朝花已谢,树亦无影,整个是一团漆黑,终究是找不见。见与不见暂且不说,禅僧眼中无好事,还是横身牛上入佛殿,洒扫应对、担水砍柴,这才是衲僧家的本分事。

    八七

    原典

    举云门示众云:“药病相治,一合相不可得。尽大地是药。苦瓠连根苦,摆向一边。那个是自己?甜瓜彻蒂甜,那里得这消息来?”

    评唱

    文殊一日令善财去采药,云:“不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遍采,无不是药,却来白云:“无不是药者。”文殊云:“是药者采将来。”善财乃拈一枝草,度与文殊。文殊提起示众云:“此药亦能杀人,亦能活人。”

    此“药病相治”话,最难看,云门室中寻常用接人。金鹅长老一日访雪窦,他是个作家,乃临济下尊宿,与雪窦论此“药病相治”话,一夜至天光,方能尽善。到这里,学解思量计较,总使不着。雪窦后有颂送他道:“‘药病相治’见最难,万重关锁太无端。金鹅道者来相访,学海波澜一夜干。”

    译文

    云门文偃禅师向徒众们开示说:“药是用来治病的,有什么病就吃什么药,尽大地一切东西通通都是药。请问:哪个是适合你自己的药呢?”

    当人生病时,要以药相治,但人要真正恢复健康,既需以药除病,更需要把药所具有的副作用排除。禅者称之为药病相治。就像僧人参禅,心迷时须开悟,但执着于悟境不再超脱,便仍同未悟一样。云门垂示僧众的语言,便意在告诫他们不要执迷于悟境,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评唱

    一天,文殊菩萨让善财童子去采药,嘱咐他道:“你去采一些不可当作药的药草来。”善财四处采集,却发现什么草都有药性,他便回来禀报文殊:“没有不可当作药的药草。”文殊说:“那你就把是药草的草木采来吧!”善财便拿起一枝草递给文殊。文殊举起这枝草向众人开示道:“这药草既可夺人命,也可活人命。”

    这则公案中,“药病相治”一句,实在不易领会。云门和尚平日教徒示众,常用此语。临济禅师门下的高僧金鹅长老一日去拜访雪窦,两人谈论起“药病相治”,谈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天亮时,才觉有所领悟。雪窦后来作一颂,赠与金鹅长老,颂说:“药病相治见最难,万重关锁太无端。金鹅道者来相访,学海波澜一夜干。”

    八八

    原典

    举玄沙[1]示众云:“诸方老宿,尽道接物利生,随分开个铺席,随家丰俭。忽遇三种病人来,作么生接?打草只要蛇惊,山僧直得目瞪口呿,管取倒退三千里。患盲者,拈锤竖拂,他又不见;端的瞎,是则接物利生,未必不见在。患聋者,语言三昧,他又不闻;端的聋,是则接物利生,未必聋在,是那个未闻在?患哑者,教伊说,又说不得。端的哑,是则接物利生,未必哑在,是那个未说在?且作么生接?若接此人不得,佛法无灵验。诚哉是言,山僧拱手归降,已接了也,便打。”僧请益云门,也要诸方共知,着。云门云:“汝礼拜着。”风行草偃,咄!僧礼拜起,这僧拗折拄杖子也。云门以拄杖挃[2],僧退后。门云:“汝不是患盲。”端的瞎,莫道这僧患盲好。复唤近前来,僧近前。第二杓恶水浇,观音来也。当时好与一喝。门云:“汝不是患聋。”端的聋,莫道这僧患聋好。门乃云:“还会么?”何不与本分草料?当时好莫作声。僧云:“不会。”两重公案,苍天!苍天!门云:“汝不是患哑。”端的哑,口吧吧地,莫道这僧哑好。僧于此有省。贼过后张弓,讨什么碗?

    注释

    [1]玄沙:公元八三三——九〇八年。福州人,又名师备。年三十始出家,在芙蓉山灵训禅师处落发。受具戒后,行头陀法,终日宴坐,人称备头陀。后与雪峰相偕入象骨山。几年后迁止玄沙普应院,天下僧徒奔赴如水归海。

    [2]挃:撞击。

    译文

    玄沙和尚对众僧徒说:“诸方大师总是都教导人要普度众生,但如果偶尔遇见下面三种病人,又怎么接济他们呢?在盲人面前,任你是举禅杖或竖拂子,他们都看不见;对于聋子,你再讲经说道,他们也听不见;而遇到哑巴,你要让他开口,又是万万不能的。碰到这种情景时该如何呢?如果不能普度身残之人,佛法便也就谈不上有神光灵验了。”一位僧人听完玄沙这番话后,便去向云门和尚请教。云门对他说:“你快施礼!”僧人作揖刚抬起头,云门便把禅杖伸过来,僧人急忙往后退。云门说:“你不是瞎子嘛!”又说:“你走过来些。”僧人移步近前。云门说:“你不是聋子嘛!”随后又问僧人:“你明白了吗?”僧人回答:“不明白!”云门便说:“你也不是哑巴啊!”僧人至此才有所省悟。

    八九

    原典

    举云岩问道吾:“大悲菩萨用许多手眼作什么?”当时好与本分草料,尔寻常走上走下作什么?阇黎问作什么?吾云:“如人夜半背手摸枕子。”何不用本分草料?一盲引众盲。岩云:“我会也。”将错就错,赚杀一船人,同坑无异土,未免伤锋犯手。吾云:“汝作么生会?”何劳更问?也要问过,好与一拶。岩云:“遍身是手眼。”有什么交涉?鬼窟里作活计,泥里洗土块。吾云:“道即太杀道,只道得八成。”同坑无异土,奴见婢殷勤,癞儿牵伴。岩云:“师兄作么生?”取人处分争得,也好与一拶。吾云:“通身是手眼。”虾跳不出斗,换却尔眼睛,移却舌头,还得十成也未?唤爹作爷。

    评唱

    曹山问僧:“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时如何?”僧云:“如驴觑井。”山云:“道即杀道,只道得八成。”僧云:“和尚又作么生?”山云:“如井觑驴。”

    译文

    云岩和尚问同门师兄道吾:“大悲菩萨千手千眼,用这么多手眼干什么用?”道吾答道:“如人在夜暗中,背着手就摸到枕头。”云岩听罢得意地说:“我明白了!”道吾问:“你明白什么啦?”云岩答:“遍身是手眼。”道吾说:“说出来也许有些过分,但你只说得八成。”云岩不解地问道:“师兄怎么认为?”“通身是手眼。”

    评唱

    曹山和尚问一位僧人道:“万物现形如水中月时怎么样?”僧人答道:“如驴窥井。”曹山说:“道即太煞道,只道得八成。”僧人问:“老师怎么说?”曹山便道:“如井窥驴。”

    九〇

    原典

    举僧问智门:“如何是般若体?”通身无影象,坐断天下人舌头,用体作什么?门云:“蚌含明月。”[1]光吞万象即且止,棒头正眼事如何?曲不藏直,雪上加霜又一重。僧云:“如何是般若用?”倒退三千里,要用作什么?门云:“兔子怀胎。”[2]崄,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向光影中作活计,不出智门窠窟。若有个出来,且道是般若体?是般若用?且要土上加泥。

    评唱

    雪窦正恁么颂出:“一片虚凝绝谓情,拟心即差,动念即隔,佛眼也觑不见。人天从此见空生。须菩提好与三十棒,用这老汉作什么?设使须菩提,也倒退三千里。蚌含玄兔深深意,也须是当人始得,有什么意?何须更用深深意?曾与禅家作战争。干戈已息,天下太平。还会么?打云:阇黎吃得多少?”

    “人天从此见空生”,不见须菩提岩中宴坐,诸天雨花赞叹。尊者云:“空中雨花赞叹,复是何人?”天云:“我是梵天。”尊者云:“汝云何赞叹?”天云:“我重尊者善说般若波罗蜜多。”尊者云:“我于般若未尝说一字,汝云何赞叹?”天云:“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般若。”又复动地雨花。

    注释

    [1]蚌含明月:传说中秋月出时,蚌于水面浮,开口含月光,感而产珠。若中秋有月则珠多,无月则珠少。

    [2]兔子怀胎:传说中秋月出时,兔子开口吞月光,乃怀胎产子。有月则多子,无月则少。

    译文

    一位修行僧问智门和尚:“什么是般若的本体?”智门回答:“蚌含明月产珍珠。”僧人又问:“什么是般若的功用?”智门回答:“兔受月精孕玉子。”

    评唱

    雪窦颂道:“一片虚凝绝谓情,人天从此见空生。蚌含玄兔深深意,曾与禅家作战争。”那片杜尘绝情的虚明凝寂,不必去天上寻,也不需向别人讨,自然而然地便会在你眼前显现。古人意虽不在言句上,争奈在答处有深深之旨。岂不见“蚌含明月”“兔子怀胎”二语,多少僧人曾不解其深意,而与之干戈不已?

    颂中“人天从此见空生”一句,圆悟禅师又引如下一则公案,加以评唱、注解。故事是这样的:一日,须菩提尊者在山洞中闲适地坐着,天空中忽飘落雨花,似作赞歌。尊者问:“空中雨花赞唱的是什么人?”天神答道:“我是梵天。”尊者又问:“你赞叹个什么?”天神说:“我在盛赞尊者善说般若波罗蜜多。”尊者说:“我对般若未曾说过一个字,你唱赞个什么?”天神说:“你既无说,我也无闻。无说无闻,岂不是妙真般若?”说完又雨花落地。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