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再打鼓普请说:“看。”

    评唱

    古人接物利生,自有开悟处,只是要经历一番艰辛。雪峰和尚三参投子,九拜洞山,拿着漆桶木杓,到处去做饭头,也只是为参透禅机妙理。雪峰在洞山禅院做饭头时,有一日,洞山和尚去厨房看他,他正在拣米中的细砂。洞山问:“你在干什么?”“我在选米。”洞山又问:“你是在选砂除米呢,还是选米除砂呢?”雪峰回答:“米和砂都除去。”“那么大家吃什么呢?”雪峰听洞山这么一说,便把手里米盆中的东西全倒在地上。洞山见此情景,对他说:“你与德山有缘分!”于是指示他去跟从德山和尚修行。

    才到德山禅院,雪峰开口便问:“跟随得道大师却学习些普通的道理,学人还有开悟的缘吗?”德山听罢,打了雪峰一棒,反问道:“你说什么?”雪峰当下有悟。后来,雪峰与师兄岩头结伴云游四方,行至湘南鳌山时,大雪纷飞,阻碍了行路。逗留日间,雪峰对岩头说起悟道的感受:“我当时在德山老师的棒下豁然开悟,真如水桶脱底相似。”岩头听后,正謦说道:“你还没有认识禅的妙理啊!你难道不懂得,从别人处得来的,不是家珍,要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盖天盖地地出,才算是有所悟啊!”雪峰听罢,忽然大悟,对岩头深深一拜,说:“师兄,我今日才算鳌山成道啊!”

    六

    原典

    举云门[1]垂语云:“十五日已前不问汝,半河南,半河北,这里不收旧历日。十五日已后道将一句来。不免从朝至暮,切忌道着,来日是十六,日月如流。”自代云:“日日是好日。”收,跳不出斗,谁家无明月清风?还知么?海神知贵不知价!

    评唱

    云门初参睦州[2],州旋机电转,直是难凑泊[3]。寻常接人,才跨门,便住云:“道!道!”拟议不来,便推出云:“秦时轹钻[4]。”云门凡去见,至第三回,才敲门,州云:“谁?”门云:“文偃。”才开门,便跳入。州住云:“道!道!”门拟议[5],便被推出门。一足在门阃内,被州急合门,拶折云门脚。门忍痛作声,忽然大悟。后来语脉接人,一摸脱出睦州。后于陈操尚书宅住三年,睦州指往雪峰处去。至彼,出众便问:“如何是佛?”峰云:“莫寐语。”云门便礼拜,一住三年。雪峰一日问:“子见处如何?”门云:“某甲见处,与从上诸圣不移易一丝毫许。”

    灵树[6]二十年不请首座。常云:“我首座生也。”又云:“我首座牧牛[7]也。”复云:“我首座行脚也。”忽一日令撞钟,三门前接首座。众皆讶之。云门果至,便请入首座寮解包。灵树人号曰“知圣禅师”,过去、未来事皆预知。

    一日,广主刘王将兴兵,躬入院,请师决臧否。灵树已先知,怡然坐化。广主怒曰:“和尚何时得疾?”侍者对曰:“师不曾有疾,适封一合子,令俟王来呈之。”广主开合,得一帖子,云:“人天眼目,堂中首座。”广主悟旨,遂寝兵,请云门出世。

    云门寻常爱说三字禅,“顾”“鉴”“咦”,又说一字禅。僧问:“杀父杀母,佛前忏悔,杀佛杀祖,向什么处忏悔?”门云:“露!”又问:“如何是正法眼藏[8]?”门云:“普。”直是不容拟议。到平铺处,又却骂人,若下一句语:“如铁橛子[9]相似。”后出四哲,乃洞山初、智门宽、德山密、香林[10]远,皆为大宗师。香林十八年为侍者,凡接他,只叫:“远侍者。”远云:“喏。”门云:“是什么?”如此十八年,一日方悟。门云:“我今后更不叫汝。”云门寻常接人,多用睦州手段。只是难为凑泊,有抽钉拔楔底钳锤。雪窦道:“我爱韶阳新定机,一生与人抽钉拔楔。垂个问头示众云:‘十五日已前不问汝,十五日已后道将一句来。’坐断千差,不通凡圣。”

    注释

    [1]云门:(五代)姑苏嘉兴人,法名文偃。师从雪峰和尚,是禅宗云门宗宗祖。乾祐二年(公元九四九年)圆寂,年八十六。

    [2]睦州:唐比丘,为南陈朝帝裔。师从黄檗大师,因在睦州(浙江建德)开元寺传法,故又名睦州。寂年不详。

    [3]难凑泊:难以接近之意。

    [4]轹钻:秦时用于车舆上的一种工具。

    [5]拟议:意为思虑、迟疑。

    [6]灵树:又名如敏,赐号知圣大师。从黄檗和尚得法,住韶州灵树院。生年不详。

    [7]牧牛:指禅僧悟道后的修行。宋代廓庵禅师曾著《十牛图》,绘制了禅宗的十牛图,并以诗偈加以评唱,形象地展现了由修行以致顿悟的体悟过程。其中颂“牧牛”时偈为:“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8]正法眼藏:又称“清净法眼”,禅家以之为教外别传之佛法心印。《释氏稽古略》卷一:“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摩诃迦叶。’”

    [9]铁橛子:比喻古人之公案无容易下嘴之处。《无尽灯论》卷上曰:“夫铁橛子者,非所以无滋味。无汝下嘴处,是谓之铁橛子。只向难下嘴处,奋发大勇猛心,竖咬横咬,咬咬不止,则忽然一咬咬破。咬破将来,始知此中有无尽法味,是谓铁橛子。”

    [10]香林:绵州人,又名澄远。从云门和尚得法。初住四川导江县迎祥寺,后住青城山香林院。宋雍熙四年(公元九八七年)圆寂,寿八十。

    译文

    云门问众僧徒:“我不问你们十五月圆之前,我只问你们十五日之后如何。”随后他又自答道:“日日是好日!”

    评唱

    云门一开始在睦州和尚处参学。睦州机锋利锐,难以接近。平日他引导修行者时,总是当对方刚一走近禅室门口,就当胸抓住,厉声喝令:“快说!快说!”当对方疑惑不止,表达不出来时,睦州随即把他推到门外,大骂一声“秦朝废物”。云门曾两次去参禅,至第三次,他才叩门环,里面的睦州便问:“是谁?”“云门文偃。”睦州和尚一打开门,云门就立即跳进门里。睦州一把抓住云门胸口,喝道:“快说!快说!”云门正要讲时,睦州就把他推出门外,并猛地把门关紧。云门的一只脚还没拿出来,当即就被折断了。云门不禁大喊疼痛,叫喊之时,忽然大悟。之后,云门示教僧徒,与睦州一模脱出一般。他在陈操尚书家里住了三年后,按睦州的指示,前往雪峰处参学。刚到那里,便从众僧徒中走出,问道:“什么是佛?”雪峰听罢,大喝一声:“不要痴人说梦!”云门当下便施礼拜,在此一住三年。一日,雪峰问云门:“你究竟达到了什么境界?”云门回答道:“我所达到的境界,与以前的诸佛至圣无一丝一毫之差。”

    灵树院的如敏禅师二十年间都空着院内首座的位置。有一日,他说道:“我们院的首座已经出生了。”接着又说:“他现在正在牧牛。”又有一日,他说:“我们的首座行脚去了。”如敏和尚讲得那么逼真,好像他看到了那位不知姓名居所的首座似的。终于有一天,他忽然命令钟僧敲钟,招集众僧徒,说是让他们到三门外去迎接首座。大家都十分惊讶,迷惑不解。但不一会,果然从远处来了一位高僧,他就是云门文偃。如敏和尚马上把他请进首座房间,帮他解下行旅包。灵树院僧徒见如敏和尚如此神奇,便给他起了一个雅号,称他为“知圣禅师”,意指对过去、未来事皆能预知。

    一日,据有岭南之地的广州节度使刘隐(公元八七四——九一一年)将起兵,亲自去灵树禅院,请如敏和尚卜吉凶。如敏预先已知刘隐将至,安详地坐化了。刘王见如敏已逝,十分生气,便问道:“老禅师是什么时候得病的?”在场的一位侍僧回答说:“老师不曾有病,刚才封好一个盒子,等大王来后呈给您。”刘隐打开盒子,取出一张帖子,上面写着八个字:“人天眼目,堂中首座。”刘隐看懂意思后,遂罢兵息战,请云门文偃出山。

    云门和尚平常爱说三字禅,“顾”“鉴”“咦”,有时又说一字禅。一僧曾问云门:“如果杀父杀母之人要在佛前忏悔,那么,杀佛杀祖之人又去哪里忏悔呢?”云门只回答一字:“露!”僧又问:“什么是正法眼藏?”云门便对:“普!”云门的回答真是不让人有所考虑。但到平铺处,他却又常骂人一句:“像个铁橛子似的!”云门门下出了四位大师,即洞山、智门、德山、香林,四个和尚皆是赫赫有名的大禅师。其中香林澄远在云门门下做了十八年侍僧,平日云门示教他,只叫一声:“远侍者!”当香林应喏之时,云门随即又问:“是什么?”如此这样十八年,终于有一天,香林忽然开悟。云门于是说:“从今以后,我不用再叫你啦!”云门就是这样,平日引教僧徒,多用睦州和尚的手法。虽让人难以接近,他却有抽钉拔楔的手段,引人开悟。雪窦禅师说:“我喜欢韶阳云门和尚的禅机,他一生给人抽钉拔楔。拿个话头问僧徒:‘我不问你们十五月圆之前如何,只问十五日以后如何。’只此一句,已是打破一切差别,超凡越圣。”

    七

    原典

    举僧问法眼[1]道什么?檐枷过状。:“慧超咨和尚,如何是佛?”道什么?眼睛突出。法眼云:“汝是慧超。”依模脱出,铁馂饀,就身打劫!

    评唱

    则监院在法眼会中,也不曾参请入室。一日,法眼问云:“则监院何不来入室?”则云:“和尚岂不知,某甲于青林[2]处有个入头。”法眼云:“汝试为我举看。”则云:“某甲问:‘如何是佛?’林云:‘丙丁童子来求火。’”法眼云:“好语,恐尔错会,可更说看!”则云:“丙丁属火,以火求火,如某甲是佛,更去觅佛。”法眼云:“监院果然错会了也。”则不愤便起,单渡江去。法眼云:“此人若回,可救,若不回,救不得也。”则到中路自忖云:“他是五百人善知识[3],岂可赚我耶?”遂回再参。法眼云:“尔但问我,我为尔答。”则便问:“如何是佛?”法眼云:“丙丁童子来求火。”则于言下大悟。

    法眼出世,有五百众,是时佛法大兴。时韶国师[4]久依疏山,自谓得旨。乃集疏山平生文字顶相[5],领众行脚。至法眼会下,他亦不去入室,只令参徒随众入室。一日,法眼升座,有僧问:“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法眼云:“是曹源一滴水?”其僧惘然而退。韶在众闻之,忽然大悟。后出世,承嗣法眼,有颂呈云:“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法眼印云:“只这一颂,可继吾宗。子后有王侯敬重,吾不如汝。”

    注释

    [1]法眼:余杭人,又名文益。从罗汉琛得法,出世后住金陵报恩院。南唐后主为其建清凉伽蓝,学人事之如圣。五代显德五年(公元九五八年)圆寂,谥“大法眼”,为法眼宗之开山宗祖。

    [2]青林:又名师虔,参学洞山和尚得悟。因住随州青林,世故称青林和尚。后继道全在洞山讲法,又有“后洞山”之称。

    [3]善知识:指善于教化别人,使人萌发善心、进入佛道的高僧。《法华文句》卷四曰:“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

    [4]韶国师:公元八九一——九七二年。名德韶,龙泉(今属浙江)人。初参曹山法眼,后至天台(今浙江)弘法。钱俶闻其名,礼请至杭州,尊为国师。晚年归天台,圆寂于国清寺。

    [5]顶相:如来佛顶上有肉髻,一切人天不能见,故名无见顶相。禅僧把祖师的半身肖像称“顶相”。

    译文

    有一僧求见法眼和尚,对法眼说:“贫僧慧超有一事想问大师,佛究竟是什么东西?”法眼在僧人提问时,随即反问:“你难道不是慧超吗?”

    评唱

    法眼禅师住持清凉寺时,监院玄则从未去禅室问过禅,令法眼十分奇怪。于是法眼便问他:“院主,你怎么不参禅呢?”玄则说:“老师有所不知,我已经在青林老师那里开悟了。”“怎么悟的?说来让我听听。”玄则便得意地说:“我问青林老师‘什么是佛’,老师对我说‘丙丁童子来求火’,我从中便解悟了。”法眼听后说道:“语虽精辟,恐怕你误解了他的意思,你再说说看!”于是玄则就解释说:“丙丁本即是火,以火求火,就像我自己,本身就是佛,却去问佛干什么。”“院尊,你现在还未开悟啊!果然误解了。”玄则闻言,非常气愤,离开清凉寺渡江而去。法眼见玄则愤然离去,叹惜道:“这人若回来,还可救,若不回来,永远也不会开悟。”玄则在途中思及道:“老师毕竟是治下有五百余众的禅师,决非等闲之辈,他如此说我,难道会骗我吗?”于是,玄则又返回清凉寺,向法眼参学。法眼见玄则返回,高兴地说:“你随便提问,我回答你的问题。”玄则开口便问:“什么是佛?”“丙丁童子来求火。”玄则听罢法眼的答话,当下即大悟。

    法眼禅师出世后,声名大震,治下有五百余名僧徒,一时佛法大兴。当时的德韶国师多年跟随疏山和尚参学,自谓得其传法。疏山坐化后,他遍集疏山生平文字,承其衣钵,率领众僧徒云游四方。及至法眼门下,他也从不去参问,只让僧徒随众去法堂参学。有一日,法眼禅师在法堂上讲法,一僧问:“什么是‘曹源一滴水’?”“难道不是‘曹源一滴水’吗?”法眼反问道。这僧迷惑不解,引身而退。当时德韶在僧群中听到这一问答,却忽然大悟。后来,他出世传法,承嗣法眼衣钵,曾有一颂呈法眼:“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法眼和尚看后印可了他,并对他说:“只这一颂,即可继我衣钵。以后将有王侯重用你,我不如你啊!”

    八

    原典

    垂示云:会则途中受用,如龙得水,似虎靠山。不会则世谛流布,羝羊触藩、守株待兔。有时一句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句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句坐断天下人舌头;有时一句随波逐浪。若也途中受用,遇知音、别机宜,识休咎相共证明;若也世谛流布,具一只眼,可以坐断十方、壁立千仞。所以道,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有时将一茎草作丈六金身用,有时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用。且道凭个什么道理?还委悉么?试举看:

    举翠岩[1]夏末示众云:“一夏以来,为兄弟说话,开口焉知恁么?看翠岩眉毛在么?只赢得眼睛也落地,和鼻孔也失了。入地狱如箭射。”保福[2]云:“作贼人心虚。”灼然是贼识贼。长庆云:“生也。”舌头落地,将错就错,果然。云门云:“关。”走在什么处去?天下衲僧跳不出,败也。

    注释

    [1]翠岩:唐时僧人,又名从欣。生年不详。其法嗣长庆为青原七世。

    [2]保福:唐、五代时人,祖籍福州,又名从展。师从雪峰禅师。生年不详,天成三年(公元九二八年)圆寂于保福院。

    译文

    垂示说:禅的真义,理解了则一生受用,如龙得水,似虎靠山。如若不理解,虽然佛法遍布,却似羝羊触藩、守株待兔,枉然一生。禅师们的问答中,有时一句话如踞地狮子般威严;有时一句话如金刚王宝剑般锐利;有时一句话能截断天下是非差别;有时一句话如波浪相逐,意味深远。无论是自身受用,还是与知音好友互参机宜、共证妙理;或者是广传佛法,普度众生,独具一双慧眼,都可坐断十方、壁立千仞。所以说,大机大用在眼前,没有固定的规则,有时把一根茅草能说成是丈六金身,有时却又把丈六金身看作一根茅草。且说这是什么道理?若想知其底细,请看:

    公案

    有一天,正好是夏安居的终日,翠岩和尚对众僧说:“整个夏天,我都在给兄弟们说法,我很担心说得过多会受佛惩罚,落个眉毛脱去的下场。请诸位帮我看一下我还有眉毛吗?”保福和尚说:“做贼人才心虚。”长庆道:“不仅没掉,反而长密了。”最后到云门,只说了一个字:“关!”只此一字,令人回味无穷。

    九

    原典

    举僧问赵州[1]:“如何是赵州?”河北、河南,总说不着,烂泥里有刺。不在河南,正在河北。州云:“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开也,相骂饶尔接嘴,相唾饶尔泼水,见成公案,还见么?便打。

    评唱

    赵州临机,一似金刚王宝剑,拟议即截却尔头,往往更当面换却尔眼睛。这僧也敢捋虎须,致个问头,大似无事生事。争奈句中有机,他既呈机来,赵州也不辜负他问头,所以亦呈机答。不是他特地如此,盖为透底人自然合辙,一似安排来相似。不见有一外道,手握雀儿,来问世尊云:“且道某甲手中雀儿,是死耶,是活耶?”世尊遂骑门阃[2]云:“尔道我出耶,入耶?”一本云;世尊竖起拳头云:开也?合也?外道无语,遂礼拜。

    注释

    [1]赵州:唐曹州(今山东菏泽)人,又名从谂。生年不详。师从南泉禅师得法,后云游四方,住赵州观音院,世因称赵州禅师。乾宁四年(公元八九七年)圆寂,有传言他活了一百二十岁。

    [2]门阃:即门槛。

    译文

    有一位僧人问赵州和尚:“赵州是什么?”赵州既指地名,又指人名,因此这一问题用意极深。赵州不愧为一代名禅师,他既不言人又不言地,爽朗地答道:“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四门大开,任尔出入。

    评唱

    赵州临机之答,真如金刚王宝剑般锐利,稍不留意就把人的话头截断,让人耳目一新。这位僧人也有拨虎须的勇气,拿个话头来问,真是无事生事。争奈问话中暗藏机锋,这僧既问,赵州也不枉负他一番心血,亦含机而答。不是他故意如此回答,实为参透的人能应对自然,好像预先想好了一样。正如有一位外道僧人,手里拿着一只麻雀,来问世尊:“请你说我手里的麻雀是死的,还是活的?”世尊听后,双脚跨在门槛上,反问道:“你说说我是出还是进?”外道僧人无言以对,向世尊深深一拜。

    十

    原典

    举睦州问僧:“近离甚处?”探竿影草。僧便喝。作家禅客,且莫诈明头。也解恁么去。州云:“老僧被汝一喝。”陷虎之机。猱人作么?僧又喝。看取头角,似则似,是则未是,只恐龙头蛇尾。州云:“三喝四喝后作么生?”逆水之波,未曾有一人出得头。入哪里去?僧无语。果然摸索不着。州便打云若使睦州尽令而行,尽大地草木,悉斩为三段。:“这掠虚[1]头汉!”放过一着,落在第二。

    评唱

    临济[2]道:“我闻汝等总学我喝。我且问尔,东堂有僧出,西堂有僧出,两个齐下喝,那个是宾?那个是主?尔若分宾主不得,已后不得学老僧。”

    注释

    [1]掠虚:意为虚妄、妄言。同义有“落虚”。

    [2]临济:唐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又名义玄。生年不详。为黄檗禅师的法嗣。后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建临济院,开堂说法。因禅风机警、灵活,其教遂成一宗。公元八六七年卒,谥为“慧明大师”。弟子记其法语,编为《临济录》。

    译文

    睦州禅师曾问一位僧人:“最近是从哪里来的?”这僧闻言大喝一声。睦州于是戏言道:“哎呀!想不到老僧倒吃了你一喝。”僧人自觉得意,又喝了一声。见这僧如此气势,睦州即厉声问道:“三喝四喝之后你干什么?”僧人无言以对,也不喝叫了。睦州却举手便打,骂道:“你这浅薄之徒,何必口出妄言!”

    评唱

    临济曾教诲众僧徒说:“我听说你们总是模仿我,与人问答中以喝作对。我且问你们,东堂有一位僧人出来,西堂也有一位僧人出来,两僧一齐大喝,究竟哪位是宾?哪位是主?你们若分不出宾主次序,以后不要装腔作势地学老衲,动不动就向人下喝。”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