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诗的对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三、时令类,例如: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杜甫《咏怀古迹》。按:“夜月”一般多作“月夜”。)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四、动物类,例如: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杜甫《秋兴八首》)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李商隐《无题》)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五、植物类,例如:

    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

    (杜甫《晚出左掖》)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李商隐《无题》)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苏轼《新城道中》)

    此外还有人伦类、身体类、宫室类、服饰类、器用类,等等, 不一一举例了。

    名词不同类而相对,叫作宽对。例如: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

    (王维《辋川闲居》)

    (“菰”对“鸟”,植物对动物。)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树”对“溪”,植物对地理;“鹿”对“钟”,动物对器用。)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李商隐《茂陵》)

    (“桃”对“屋”,植物对宫室。)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苏轼《新城道中》)

    (“岭”对“树”,地理对植物;“帽”对“钲”,服饰对器用。)

    有一种对仗,一个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实际是借用乙义与另一词成为工对,这叫作借对。例如:

    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

    (王维《崔录事》)

    (“年节”的“节”借为“节操”的“节”。)

    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

    (杜甫《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

    (“君臣”的“君”借为代名词的“君”。)

    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

    (王维《黎拾遗昕裴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黑色的“玄”借为“玄妙”的“玄”。)

    另一种借对是借音。例如: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杜甫《漫成》)

    (借“清”为“青”。)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

    (借“沧”为“苍”。)

    对仗,一般是上联一句,下联一句,各自独立的。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上下联合成一句,上联不能独立成句的,叫作流水对。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李商隐《隋宫》)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写诗不应该片面地要求工对,因为过于纤巧,反而束缚思想。一般地说,宋诗不及唐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宋诗往往比唐诗纤巧。

    4.2 古体诗的对仗

    古体诗可以完全不用对仗。有时候,为了修辞的需要, 可以用一些对仗。对仗用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例如:

    前出塞(其六)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凶 宅 白居易

    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

    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

    枭鸣松桂枝,狐藏兰菊丛。

    苍苔黄叶地,日暮多旋风。

    前主为将相,得罪窜巴庸。

    后主为公卿,寝疾殁其中。

    连延四五主,殃祸继相钟。

    自从十年来,不利主人翁。

    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

    人疑不敢买,日毁土木功。

    嗟嗟俗人心,甚矣其愚蒙!

    但恐灾将至,不思祸所从。

    我今题此诗,欲悟迷者胸。

    凡为大官人,年禄多高崇。

    权重持难久,位高势易穷。

    骄者物之盈,老者数之终。

    四者如寇盗,日夜来相攻。

    假使居吉土,孰能保其躬?

    因小以明大,借家可喻邦。

    周秦宅崤函,其宅非不同。

    一兴八百年,一死望夷宫。

    寄语家与国,人凶非宅凶。

    田 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咏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③。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古体诗的对仗和今体诗不同。

    第一,今体诗(律诗)的对仗,出句与对句不能同字;古体诗的对仗,出句与对句可以(而且常常)同字。例如上文所举杜甫的“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白居易的“骄者物之盈,老者数之终”,聂夷中的“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第二,今体诗的对仗必须是平对仄,仄对平,否则是失对;古体诗可以是平对平,仄对仄。例如上文所举白居易的“枭鸣松桂枝,狐藏兰菊丛”“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聂夷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总之,古体诗的对仗是很自由的。

    ①有时候,动词(特别是不及物动词)可以对形容词。

    ②本章字的下面加圆圈“。”,表示对仗。下仿此。

    ③此联是半对半不对。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