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 本经缘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敕语内宫,闭置深宫,不令复出。

    1 耆婆:国王的另一个儿子,是阿阇世的弟弟。他的母亲名叫奈女。据说耆婆出生时,一手持药囊,一手把针筒,后成为王舍城名医。

    2 《毗陀论经》(Vedas):婆罗门教一部讲修行的经书。

    3 剎利(katriya):印度四大种姓中第二种姓,是统治阶层的种姓。

    4 旃陀罗(caāla):四种姓之外社会地位最低下的贱民男性之通称,以扫街、屠宰为业。

    5 却行:倒退而行。

    译文

    当时,朝中有一位足智多谋的大臣,名叫月光,见状便与另一位忠臣耆婆一起,极力阻止其恶行,向他行礼并劝解道:大王,臣等听婆罗门经典说:自有史以来,贪谋国家王位、父夺权的恶王有一万八千之多,但还从未听说过有伤天害理去杀害自己母亲的。大王如果执意要做此天理不容的忤逆之事,实与四姓以外的贱民无异,是对高贵的帝利王族的玷污,臣等不忍心看到这样的人伦惨剧,不能再待在这里了。说完,二人以手按剑,倒退着下殿。

    阿阇世见状惊恐万分,转身问耆婆:你也不再辅佐我了吗?

    耆婆亦劝阻太子:大王,请慎重行事,千万不可杀害你母后啊!

    阿阇世听后,心生悔意,随即扔掉手中的剑,断除了杀害母亲的念头,但仍下令将王后幽闭在深宫中,禁止她出来。

    〔慈母求佛救度〕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

    译文

    王后韦提希被幽禁后,终日郁郁寡欢,日渐憔悴。她遥对耆阇崛山向佛行礼,请求道:如来世尊啊!从前,您经常派您的弟子阿难来安慰开导我。我现在愁苦难耐,世尊啊!您威高德重,我不敢奢望能见到您,但愿您能派遣您的弟子目干连和阿难来与我相见。韦提希说完,痛哭流涕,泪如雨下,远远地向佛陀所在的方向行礼。

    赏析与点评

    有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森林中一棵树倒了下来,那儿不会有人听到,那么能说它发出声响了吗?同样,当一个受苦受难的人向我们求救时,如果我们不用心去倾听他的故事,痛苦的求救声能得到善意的响应吗?佛陀深知,帮助身在苦难中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倾听、同情和理解对方的苦恼,才能找出最有效的办法帮助他。

    〔佛知往赴〕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干连以及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1,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侍右,释梵护世诸天2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

    1 紫金色:金有四种,一青金;二黄金;三赤全;四紫金。紫金也叫紫磨金,是最好的一种金。

    2 释:帝释,或释提桓因,为三十三天主;梵:梵天,或大梵天王,色界十八天中的第三天天主;护世:四天王等世间护法。

    译文

    在韦提希低头行礼的那间,佛陀在耆阇崛山中就已知道了她心中所想的事。他马上命令目干连和阿难从空中飞来,佛自己则一下子从耆阇崛山中消失,出现在王宫。韦提希行完礼刚一抬头,便看到坐在百宝莲花中法身呈紫金色的佛陀,大目干连随侍在左侧,阿难随侍在右侧,帝释天、大梵天以及四天王等世间护法则在空中护卫,天空中飞花如雨,以供养佛陀。

    赏析与点评

    赵州从谂禅师待客之道有上、中、下三等分别:上等人来访,他在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中等人来访,他下床到客堂礼貌地接待;第三等人来,他用世俗应酬的方式到前门去迎接。

    同样,频婆裟罗王请法时,佛陀派弟子们前往;而韦提希王后求救时,佛陀不仅派弟子们先来探望,自己也亲自来倾听她的悲惨故事,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频婆裟罗王大根机,派弟子们前往说法即可,而韦提希王后希望求生净土,只有佛陀亲自出面才能达到目的。其二,频婆裟罗王请法时,若佛陀亲自去,阿阇世可能误以为佛陀协助频婆裟罗王谋政,怨嫌必重,甚至会导致其灭法,后果严重。

    〔求佛说无忧之法〕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1,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2,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3浊恶世也。此浊恶世,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

    〔正请往生因〕唯愿佛力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1 自绝璎珞:被囚日久,不期遇佛,悲喜盈怀,无暇容缓,扭断项璎,持用献佛。

    2 无忧恼处:即净土。

    3 阎浮提(Jambudvīpa):四大洲之一,为人类居住地。

    译文

    王后见到佛陀的一刻,悲喜盈怀,无暇容缓,扭断项璎,献给佛陀,五体投地向佛跪拜,哭道:慈悲的佛啊!我前世造了什么罪孽,今世竟然生出这样恶毒的儿子?佛啊!您又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缘,今世与提婆达多这样的恶人成了亲戚?我恳求您,为我详细地指示那没有忧愁和烦恼的地方,我盼望能往生到那里,不再眷恋这充满痛苦的尘世。在这肮脏的尘世中,地狱、恶鬼、畜生遍地,心地不善之人比比皆是。但愿我转生的未来之世,再也听不到邪恶之声,见不到邪恶之人。我在这里向您行五体投地的大礼,请您哀怜我、宽恕我。唯愿如同太阳光一样的佛法智慧,引导我观想清净的去处。

    赏析与点评

    假如没有黑夜,我们便看不到天上闪亮的星辰。同理,如果没有烦恼,就没有智慧。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两者都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无法拿东西,若反过掌来用手心,则双手万能。因此,即便是曾经一度使我们难以承受的痛苦磨难,也不会完全没有价值。它可以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定,思想人格更成熟。对身处逆境的人来说,若能静心反思,了知人生之真谛,调整心态,以平常心去应对危机,逆境反而会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成为迈向成功的新起点。从这种意义上讲,困境未尝不是一件大好事。

    〔如来放光,现十方净土〕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花;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1;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十方国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

    1 自在天宫:快乐自在的地方。自在天是欲界最高的一层天,也叫他化自在天。

    译文

    就在这时,佛陀双眉之间放射金光,尽照东南西北无量的世界,然后,金光又折返回来,照在佛顶上,化成一座像须弥山一样的金台。十方的净妙佛国,便全都在这个金台中显现出来。有的佛国是由七宝组成;有的全部由莲花构成;有的如自在天王的天宫;还有的像水晶镜子一样晶莹剔透。十方世界所有的佛国净土都从中显现,凭肉眼便能看得清清楚楚,都让韦提希王后一一亲眼得见。

    赏析与点评

    生命是由无数的正、负面刺激构成,我们会在心里对这些刺激作解释,有时是有意识的,但多半是无意识的,看问题的角度便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佛陀利用‌“视频教学”为韦提希王后展示庄严的极乐净土,是引导她学会从正面的角度看待事物,韦提希王后突然发觉,原来生命可以如此美好。如此思维,当下就是极乐净土。正如《维摩诘经》云:‌“若欲得净土,当净其心,唯其心净,则佛土净。”

    (频婆蒙光,获证道果)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译文

    当时韦提希禀告佛陀说:世尊!诸佛净土,清净光明。我现在欢喜心已生起,愿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恳请世尊,教我应该如何去思维,教我往生西方的修行方法。佛陀听后,面带微笑,口中放出五色光芒,每一道光芒都照向频婆娑罗王的头顶。当时老国王虽关在幽暗的地方,但能观照之心并没有障碍,遥遥看见佛陀,立即五体投地礼拜。频婆娑罗王一经佛光普照,自然修成不再回到轮回受苦的果位(阿那含果)。

    赏析与点评

    阿阇世王若不逢恶友提婆达多,未必会有杀父图王位之念;无此极恶之心,断不会作此忤逆之事。频婆娑罗王若不是其子忤逆之行为,便不可能有牢狱之灾;若无此灾,未必会有时间静心反思,就不可能得到佛力加持,很快就证得圣果。由此观之,阿阇世王之忤逆是频婆娑罗王出世证果之助缘。由此看来,福者,祸之所倚;祸者,福之所伏。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