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删补名医方论(三)

    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 桂枝 石膏 干姜 杏仁(四十枚) 川芎 当归 人参 甘草(各三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自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脉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集注】赵良曰:痱病者,营卫气血,不养于内外,故身体不用,机关不利,精神不治。然是证有虚、有实。虚者自饮食房劳七情感之,如《内经》所谓内夺而厥,则为喑痱之类是也。实者自风寒暑湿感之。虚者不可以实治,治之则愈散其气血。今此方明言中风痱,是属营卫之实邪也,故用续命。续命乃麻黄汤之变者,加干姜以开血受寒邪,石膏以解肌受风邪,当归和血,人参益气,川芎行血散风也。其并治咳逆上气,面浮者,亦以为风寒所致也。

    三生饮 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痰厥、气厥。

    南星(生用,一两) 川乌(去皮,生用,五钱) 附子(去皮,生用,五钱) 木香(二钱)

    上每服五钱,姜水煎;加人参一两。

    【集注】柯琴曰:风为阳邪,风中无寒,不甚伤人,惟风中挟寒,害始剧矣。寒轻而在表者,宜发汗以逐邪;寒重而入里者,非温中补虚终不可救。此取三物之大辛、大热者,且不炮不制,更佐以木香,乘其至刚、至锐之气而用之,非专以治风,兼以治寒也。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知勇于攻邪,若正气虚而不支,能无倒戈之患乎?必用人参两许以驾驭其邪,此薛己真知确见,立于不败之地而收万全之效者也。若在庸手,必谓补住邪气而不敢用,此谨熟阴阳,毋与众谋,岐伯所以叮咛致告耳。观其每服五钱,必四服而邪始出。今之畏事者,用乌、附分数,必制熟而后敢用,更以芩连监制之,乌能挽回如是之危证哉?古今人不相及,信然。本方去乌、附即星香散,治痰厥、气厥足矣。

    稀涎千缗汤 治风痰不下,喉中声如牵锯,或中湿肿满。

    半夏(大者,十四枚) 猪牙皂角(炙,一挺) 甘草(一钱) 白矾(二钱)

    上四味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少许,冲温水一盏,调末一钱,灌之,得吐痰涎,即醒。

    【集注】柯琴曰:攻邪有汗、吐、下三法,仲景于吐剂立栀子鼓、瓜蒂二方,所以导热邪之上出,逐寒邪而外散也。其有不因外感,因醇酒浓味渐积,凝结变为顽痰,一旦乘虚上塞咽喉,气不得通,忽然昏仆,目反直视,喉中声如牵锯,此为痰厥。先辈所云:怪证多属于痰者,此也。非用峻药以攻之,顽痰不能遽退,故用生姜、半夏之辛以散之,甘草之甘以涌之,白矾之涩以敛之,牙皂之勇以开之。此斩关夺门之势,惟禀气素实而暂虚者可用,壅塞稍疏,续进他药,不可多用以伤元气。如平素虚弱者,又当攻补兼施,六君子汤中加牙皂、白矾末以吐之,则庶几矣。若误作中风治之,去生便远。

    秦艽升麻汤 治风寒客胃,口眼 斜,恶见风寒,四肢拘急,脉浮而紧。

    升麻 葛根 秦艽 白芷 防风 桂枝 甘草 人参 芍药 葱白上十味,水煎服。

    【集注】李中梓曰:至哉坤元!为五脏之主。木胜风淫,则仓廪之官受制,脾主四肢,故痿痹也。口为土之外候,眼为木之为外候,故俱病也。升麻、白芷皆阳明本药,故用为直入之兵。桂枝、芍药和其营卫,防风、秦艽驱散风邪,葱根佐风药发汗,则无微不达,又借人参、甘草补而和之,则大气周流,而邪气有不散者乎!防风黄 汤 治中风不能言,脉迟而弱者。

    防风 黄 (等分)

    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夫风者,百病之长也。邪风之至,急如风雨,善治者治皮毛,故用防风以驱逐表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黄 以鼓舞正气。黄 得防风,其功愈大者,一攻一补,相须相得之义也。唐柳太后中风不言,许荫宗造防风黄 汤数十斤,置床下蒸之,身在气中居,次日便能语,是以外气通内气,令气行而愈也。经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耳目修明,声音能彰。制此方者,其知此义矣。夫熏蒸之力,尚能去病,况服之乎!今人治风,惟以发散为足法,而禁用参、 ,岂知目盲不能视,口噤不能言,皆元气不足使然耳。谁知补气可以御风,正胜而邪却之理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信哉!玉屏风散 治风邪久留而不散者,自汗不止者亦宜。

    防风 黄 白术(等分)

    上为细末,酒调服。

    【集注】柯琴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元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解期矣。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 能补三焦而实卫,为元府御风之关健,且元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癫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 ,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 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根据如屏,珍如玉也。其自汗不止者,亦以微邪在表,皮毛肌肉之不固耳。

    黄 五物汤 治风靡身无痛,半身不遂,手足无力,不能动履者。久久服之,自见其功。

    黄 (蜜炙,六钱) 白芍药(酒炒,三钱) 桂枝(嫩枝连皮,三钱) 生姜(外皮,三钱) 大枣(去核,四枚)

    水煎服。

    【注】经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者,内居营卫,营卫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此谓虚邪贼风之中人也。营卫虚则其人深,久留发为偏枯、半身不遂也。营卫实则其人浅,即作经脉偏痛、风痹病也。八风、五痹之病,营卫实者,则以续命汤、换骨丹发其营卫之邪。风靡。偏枯之病,是营卫虚,则当以此汤补其营卫之虚也。故君黄 以补卫,臣桂、芍以补营,佐姜、枣补而兼通,以和营卫也。此方乃小建中汤之变制,加黄 减甘草、饴糖者,是其意在补外,而不在补中也。若左半身不遂,则加当归以补血;右半身不遂,则倍黄 以补气;手软倍桂枝;足软加牛膝;筋软加木瓜;骨软加虎骨;元气虚加人参;阳气虚加附子;在临证者消息之。久久服之,无不应也。如外风邪盛,则又当从事乎羌活愈风汤,补而散之可也。

    羌活愈风汤 治年近四旬,营卫不足,肝肾虚弱,风中经络。精神恍惚,语言不清,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筋骨无力;或手足枯瘦浮肿,或手足筋挛不收。一切风病稍愈之后,调理俱宜此方。及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用,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口眼跳动,若不预防调治,三年之内,风病必生,亦宜服之。

    羌活 甘草(炙) 防风 黄 蔓荆子 地骨皮 川芎 细辛 枳壳 人参 麻黄知母 甘菊花 薄荷 枸杞 当归 独活 白芷 杜仲 秦艽 柴胡 半夏(制) 浓朴(姜制) 熟地黄 防己(以上各二两) 芍药 黄芩 白茯苓(各三两) 石膏 生地 苍术(各四两) 官桂(一两) 前胡(二两)

    上每服一两,水二盏,煎一盏,去滓,空心温服。如遇天阴,加生姜三片,临卧再煎,滓俱要,食远空心服。

    清热化痰汤 治中风痰热,神气不清,舌强难言。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橘红 半夏 麦冬 石菖蒲 枳实 木香 竹茹 黄芩 黄连 南星水煎,加竹沥。姜汁服。

    【注】中风有内生、外中二因。内生则因胃浊生痰,志极动火;外中则因形气不固,感召风邪。所以内生者,病必痰迷不语,火发神昏。外中者,病必筋骨不用,口眼歪斜。单发者易治,同发者难愈。然此病之来,必有先兆。如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无力,或肌肉微掣,此营卫受邪,外中之先兆也。如上盛下虚,头眩脚软,神短忽忽,言语失常,此痰火将发,内生之先兆也。医方中预防外中、内生之剂甚多,皆不若羌活愈风,清热化痰二方均以补正为主,除邪次之。故羌活愈风,以十全大补汤为君剂;清热化痰,以六君子汤为君剂也。羌活愈风汤,用人参、苓、草以补气,归、地、芍药以补血,黄 、桂枝以扶卫,麻黄、芎 以调营。湿盛则筋骨痿软,故佐苍、半,防己以除之。风盛则筋骨拘劲,故佐枸、杜、地黄以滋之。病久气必滞,故佐枳壳、浓朴以行之。风多从燥化,故佐知、膏、黄芩以清之。更佐诸羌、独辈发散之品,以驱六经之风,是风非汗不除也。

    久病风邪之人,若一旬无汗,须加麻黄微汗以和其表。若数日大便不利,更加大黄微利以和其里。春倍柴胡、半夏,夏倍知、膏、黄芩,季夏倍防己、术、苓,秋倍浓朴加桂、藿,冬倍归、桂加附子,此皆通塞从时,活变法也。一气一候亦然,假如今日风气大来,是风淫也,则倍防风;热气大来,是火淫也,则借黄芩;湿气大来,是湿淫也,则倍苍术;清气大来,是燥淫也,则倍桂枝皮;寒气大来,是寒淫也,则加炮附子。此又随气候加药法也。清热化痰汤,用参、苓、术、草以补气,木香、枳实以利气,橘、半、南星以化痰,黄芩、黄连以泻热,菖蒲通心,麦、竹清心,姜汁、竹沥通神明去胃浊,则内生诸病自渐愈矣。气实减人参、白术者,恐助热也。气虚减木香枳实者,恐伤气也。痰热甚盛,大便秘实者,此方攻病力缓,又当与礞石滚痰丸相兼服之,大便利,止再服,恐过则伤正也。

    若利后数日,仍秘实者,仍服之,是又恐痰热盛而助邪也。其变通加减施治,总在临证者消息之,难以尽述。

    防风通圣散 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者,此方主之。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 麻黄 连翘 芒硝(各半两) 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三两) 荆芥 白术 栀子(各二钱半) 生姜(三片)

    每服三钱。

    【集注】吴琨曰: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颠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尿而泄。风淫于肺,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所以和胃气而健脾。刘守真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且悉哉!亦治失下发斑,三焦火实。全方除硝、黄名双解散,解表有防风、麻黄、薄荷、荆芥、川芎,解里有石膏、滑石、黄芩、栀子、连翘,复有当归、芍药以和血,桔梗、白术、甘草以调气,营卫皆和,表里俱畅,故曰双解。本方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妙耳。

    九味羌活汤(一名冲和汤) 四时发散之通剂。

    羌活 防风 川芎 白芷 细辛 苍术 黄芩 甘草 生地加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服。

    活人败毒散 治伤寒温疫,风湿风眩,拘蜷风痰,头痛目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老人小儿皆可服。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白茯苓 桔梗 人参(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或沸汤点服。

    烦热口干,加黄芩。

    【集注】赵羽皇曰:东南地土卑湿,凡患感冒,辄以伤寒二字混称。不知伤者,正气伤于中,寒者,寒气客于外,未有外感而内不伤者也。仲景医门之圣,立法高出千古,其言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以失于固密而然。

    可见人之伤寒,悉由元气不固,肤腠之不密也。昔人常言伤寒为汗病,则汗法其首重矣。

    然汗之发也,其出自阳,其源自阴,故阳气虚,则营卫不和而汗不能作;阴气弱,则津液枯涸而汗不能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